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基本平衡,而且许多农产品供给出现相对过剩,这使得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处于缓慢状态,尤其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绝对额甚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能否有效供给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然而,要保证农村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这就是土地问题、农田水利设施问题和务农效益低下问题。新农村建设应以旧村改造为主,尽量少占或不占用耕地。可考虑以县为单位组建一个或几个水利专业施工队,由国家出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农民把土地入股,交由农业合作社统一耕种,然后外出打工,收入比种田高得多。这样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增加农民的收入互不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鹏 《财经研究》2008,34(3):49-60
文章针对我国目前主要农产品出现的供需“缺口”特殊现象,选取1982—2006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求农产品需求、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从需求与供给视角分析价格变化方向和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农产品价格动态波动的理论模型。实证表明:我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猪肉与棉花等的供给存在“二元”特征,导致农产品供给反应具有粘滞性;需求与价格关系因产品种类而异;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对价格的影响符合经济规律。通过实证与理论研究,最后提出维持农产品供求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宏 《发展研究》1995,(1):59-61
学术界流行着这么一种观点,即认为只要市场价格一放开,依靠价值规律与供求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必然趋向均衡,这种说法不能认为完全没有道理。但它忽视了价值规律在农产品供求领域的调节作用,是有其特殊表现形式的。或者说,相对于其他产业产品来说,农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弹性是比较小的,农产品的生产与供给,之所以缺乏价格弹性,价值规律对农产品与供给的调节作用,之所以有较大的局限性,是由以下一系列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变量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备受瞩目,特别是货币供给冲击下农产品价格相对于工业品超调成为解释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对于货币供给冲击,农业投入和产出价格反应机制和反应程度的差异也会使得农业贸易条件和农户福利水平受到影响。此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冲击经由汇率传递机制对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产品价格和农户收入。本文从上述三个层面梳理并评述已有文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我国农产品流通不畅的现实,探讨我国农产品流通理论供给明显不足的表现,指出我国农产品流通理论供给不足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疆农产品供给已转变为阶段性总量平衡有余,但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推进新疆的城市化进程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的一个中心环节,也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8.
孙剑 《当代经济》2009,(20):82-84
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供给不足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矛盾.数据检验表明,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支农力度与农产品供给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在我国农业生产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下,必要的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支农力度一方面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农业的深层危机来源于农民和土地。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村大量耕地被占用;伴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文化程度低、以女性为主的特点导致农业生产技术利用率低,单位面积产量低;土地质量的下降又进一步制约着农产品产量增长。然而,在农产品市场供给降低的同时,人口消费、饲料消耗、工业用粮的增长却使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是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价格持续稳定上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不但没有明显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反而给城市低收入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云南省农产品的调查,分析得出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最终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对政府调控物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宋朝小农供给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宋朝社会 ,出现了农产品大量商品化的新经济特征 ,这一新特征的形成是宋朝制度变迁的结果 :宋朝自由买卖的土地制度、由赋税供给型向政府采购型转变的财政制度、制定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等正式制度的变迁以及社会意识、消费偏好等非正式制度的变迁 ,不仅激发了小农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产出的增长 ,而且降低了农户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交易费用 ,使小农通过市场获取经济收益成为可能。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 ,小农的农产品供给行为由过去的自给自足型向自我供给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农产品的双重供给行为转化 ,从而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商品性农产品。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农产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有效供给不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背景下被提出。在农业供给侧方面,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企,国家为保护农民的收益,对部分农产品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临储政策,致使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进口农产品完税价,形成价格倒挂。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而我国农业在优质农产品方面严重供给不足。"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人口红利的消失,进一步加剧我国农业供给侧面临的困境。要消除上述困境,需要积极审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明晰土地权属关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整合利用闲置土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进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创新驱动力度,积极推动农业产业链重塑,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转型升级,构建"互联网+"农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劳动参与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本文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养老保障制度对劳动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养老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养老保险覆盖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尤其对于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更明显;养老保险待遇具有更强的收入效应,激励农村居民降低劳动供给,尽管养老保险待遇并不会大幅度降低农业劳动参与率,但农业劳动供给水平将会显著下降。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存在差异,新农保制度更倾向于将农村居民留在农业农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民工综合保险倾向于激励他们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就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则鼓励他们直接退出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加速劳动力市场转变,需要构建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业问题,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作为一个拥有11多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其国民吃饭问题,绝不能寄希望于他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本国农业,建立稳妥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充分利用本国资源,让本国资源尽可能地进入充分就业的状况;通过资源的尽可能充分就业来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根据这一战略构思,务须开展农业区域开发  相似文献   

15.
健康变化对劳动供给和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检验了居民健康状况变化对居民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的影响。通过控制基期健康状况和一系列个人特征,本文重点检验了可以被视作外生冲击的健康变化对居民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的影响。考虑到城乡居民以及性别在劳动供给以及收入上的差异,本文还分别分城乡和性别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滞后期健康状况与当期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显著正相关;健康恶化显著降低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此外,健康与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城乡居民和性别之间均存在差异,具体地,城市居民和男性更容易因健康恶化退出劳动供给,农村居民和女性则会因健康改善增加劳动供给。这表明在评估健康干预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健康变化对公民社会经济状况(SES)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以及对男性和女性要区别考虑。  相似文献   

16.
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2000年我国农民农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58.94%,由此可见农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业收入可以起到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其进一步的重要作用在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环境下发展,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给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发展背景出发,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梳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构建了农产品价格变动的计量模型,对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性因素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需求仍是决定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成本次之,货币冲击效应最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气候变化等因素只会在短期内形成冲击效应。因此,现阶段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仍应关注包括农产品价格在内的整体CPI变化,保持一个合理的经济和货币增长速度,对控制所谓的结构性通胀同样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食品质量问题的凸现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食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福利,而且对农产品出口和经济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因而我国政府也逐渐从单纯注重粮食供给安全转变到同时关注粮食供给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供给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通过回运优质农产品、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国际农产品市场话语权、稳定国际农产品贸易等多元化路径,农业“走出去”可有效增加我国国内农产品供给。综合考虑国内需求、资源条件及贸易情况,本文提出了我国农业“走出去”的优先产业及重点区域。为保证“走出去”路径通畅。必须处理好国内农产品回运与国内实际需求、农业“走出去”与投机行为、企业稳定发展与技术引进、增量技术引进与提质技术引进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从政策、法律、机制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引导、规范、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品牌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产品质量的隐蔽性导致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现象严重,使得农产品市场上出现优质农产品"买者不敢买,卖者卖不动"的尴尬局面。文章认为农产品品牌是解决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的有效方式。农产品品牌可以降低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信息收集成本和选择成本,消除消费市场的逆选择现象;可以通过降低农业企业的推介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促进企业的永续增长;也可以促进农户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实现收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