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减轻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特点,从多维度对水资源额进行有效管理。文章对水资源的含义、水资源利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均进行了定义和组织,并运用协同论、协调发展理念,结合水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分析当前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利用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措施,并在农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地下水资源开发、检测预警机制、水资源保护、发展生态机制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为推动水资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跨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是指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某一流经多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采取的一系列恢复、保护、治理等活动的总称。水资源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包括福利经济学理论、产权经济学理论、社会公平论、水资源生态价值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水资源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与途径等方面构建跨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基本构架,可得出水资源生态补偿中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的特点,并可对今后水资源生态补偿的研究提供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深圳经济特区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全市70%以上的水源由市外引入。近年来,我市把节水纳入城市发展战咯,坚持走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道路,不断创新机制,打造节水型城市,在广东省率先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命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共创共  相似文献   

4.
镇江是山水名城,山与水互为环绕,尤其是长江一水连接金山、焦山和北固山,加强景区水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内旅游资源优化整合,可以提高景区和镇江市的经济收入,尤其是利用水资源,形成特色的水上旅游线路,可极大地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而目前镇江三山中的水资源旅游的利用率极低,景区内的水资源管理无序,严重影响着镇江山水资源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着重把握水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探讨协调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两者的平衡点上寻求发展,变弊为利,既提高景区、游客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又加大景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同时也提高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5.
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担负着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但目前面临着地方财政资金困难、当地经济发展受限、水源保护任务艰巨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法律和政策保证.适当运用公共财政手段和“水权有偿转让”等市场手段,内部补偿和外部补偿相结合构建双向“造血”机制,强化管理和监管,体现公平原则、维护水源区权益,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水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建设的生命线。基于山西省阳泉市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论文从人水和谐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水资源发展的思路,提出保护好水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日益严重所构成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因此,对水资源的保护及其保护对策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吴正  田贵良 《地方财政研究》2022,(11):77-89+112
水资源税改政策是中国政府为有效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所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现有水资源税改试点政策实施成效显著,各试点地区用水结构明显优化、取水结构趋于合理、税收收入增加明显、社会节水意识也逐渐提高。但是现行水资源税征管模式仍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征管程序略显复杂、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水管部门经费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在水资源税改政策全国推广前确立水资源税征管基本原则、建立征税监管机制、增加水资源管理经费投入促进税改政策的实施,达到“节水优先”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9.
当前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解决水资源危机问题,必须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用科学发展的态度构建完善的水源地利益补偿法律制度,既符合社会的公平正义,也能从制度上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水资源是全球重要的生态循环系统,在全球的生态繁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对于整个人类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到我国的水资源状况而言,我国水资源类型多样,分布范围较广,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的大规模增长,经济发展需求逐步扩大,对于水资源的污染愈发严重,对水资源的破坏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因此,水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逐渐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1.
重庆秀山存在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保护力度不足、综合利用水平低开发深度不足、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等问题.秀山建设以锰业为主的特色资源矿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的条件和优势:一是矿产资源相对富足;二是特殊的区位和潜在的交通优势;三是较为丰富的水电资源;四是一定的比较优势;五是优惠的政策环境;六是全球对电解金属锰需求的增加为其提供了市场.具体措施应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拓宽矿业投融资渠道、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浅论皂素行业环境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皂素生产是一个全国性的新兴行业,从其行业特点来看,《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用于皂素行业不适宜,因此,为保护重点水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皂素工业清洁生产、加强COD总量控制,有必要制订皂素行业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13.
贵州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取得经济发展,但同时又必须要处理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工业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农业方面要发展生态农业,做到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在发展中减少贫困,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开发中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从而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我国南方苗族山地型传统农业村寨的斑块、廊道和基质景观要素,认为它们作为苗族村寨景观的空间构景要素,相互叠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村寨景观整体,苗族村寨景观具有生态环境良好、山地景观特色突出、水体景观资源丰富等特点,依据这些生态特点开展旅游开发,既保护了良好的生态景观,又体现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山水风光秀丽,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旅游发展中,民俗文化资源已成为重要战略性资源,开发并注意保护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是广西旅游业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文章就广西民俗旅游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战略分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关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遗产地旅游热的兴起,对遗产资源的破坏与日俱增。如何对世界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使其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越来越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已经日渐被世界遗产所属国社会各界所重视。在此背景下,对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模式进行了提炼并归纳。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尤为重要。切实考虑资源的生态功能,补偿范围应予拓宽,经济补偿须与行为补偿并重,建立矿区资源移植、"占补平衡"等预防制度,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元生态补偿机制,都将是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具有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矿床规模有大有小;贫矿多且富矿少等特点。多年来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我国许多地区废矿石大量堆放,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污染,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和空气也受到侵害。为保证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①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的管理;②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增加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③实行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走资源节约型发展经济的道路;④充分认识我国矿产资源的产出特点,完善矿产开发的产业机制;⑤依靠法制和科学管理,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9.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关键制约因素是矿产资源短缺问题,而造成短缺的关键在于资源消费增长过快。要保持经济的健康、平稳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矿产资源予以保护与合理开采,完善法规,加强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扭转或缓解资源短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资源的供给具有稀缺性,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又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土地资源保护在我国尤为重要,一方面,我国的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另一方面,我国建设用地挤占耕地较多,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地污染严重。保护土地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1)它的质和量的保护不可分割;(2)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利用;(3)要采取综合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