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2~202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独立董事网络,并量化了独立董事网络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投资效率的直接影响,以及地理邻近性在独立董事网络结构特征影响企业投资效率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都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地理邻近性在中心度影响企业投资效率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在结构洞影响企业投资效率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网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集中的空间单元,嵌入期中具有高碳发展水平的资源型城市更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阵地。引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城市群网络结构洞、点入度和点出度等结构属性影响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以资源型城市较为集聚的哈长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构建回归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越靠近网络中心位置的焦点资源型城市,其知识获取和控制能力越强,整体创新水平也就越高;占据结构洞位置数量越多的资源型城市,获得的流动创新信息越多,其创新能力越强;焦点资源型城市有效利用和转化的知识吸收能力正向影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资源型城市应基于城市群网络进行群碳达峰的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城市群网络中结构洞位置和中心性位置的节点城市建立多元联结关系,促进区域“双碳”目标的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3.
企业网络位置、间接联系与创新绩效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企业间合作创新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学界和企业界所重视,为探讨企业在合作创新网络中的网络位置、间接联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研究以深圳市IC产业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管理学相关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占据网络中心和富含结构洞的网络位置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的间接联系也是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并且,间接联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还依赖于企业的网络位置,位于网络中心的企业要比位于网络边缘的企业从间接联系中获得更少的创新收益,而拥有丰富结构洞的企业要比拥有较少结构洞的企业从间接联系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 以2016 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前100 强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作为构建创新网络依据,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 从网络结构和网络特征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网络发展状况, 并进行回归分析, 探讨了网络中心度、 结构洞对网络创新产出的影响。 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结构较为松散、 凝聚力较差, 国有企业依然是产业主体, 但产学研合作不足; 网络中心度与创新产出之间成正相关, 而以自益型结构洞为主的结构洞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产出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新能源汽车企业专利合作网络及高管社会网络的中心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86家企业2012~2019年间的数据,分别建立企业专利合作网络和高管社会网络,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企业专利合作网络中心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专利合作网络中心度弱化了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弱化了专利合作网络中心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利用双重网络来利用优势、规避劣势,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外部知识网络建设面临的挑战为基点,引入结构洞理论,基于对外部知识网络中结构洞的规划、占据、利用、剖析和拓展,识别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结构体系和内部作用机理;利用实证研究确定了涵盖网络构想能力、网络建构能力、网络利用能力、网络解构能力和网络重构能力等5个维度,共12个子维度和37个题项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测量量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纵一横"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提升路径,即从战略层面到战术操作再回归到战略的纵向动态循环,以及从知识结点到知识链再到利益的横向持续推进。本研究从结构洞理论的视角揭示了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多维度构成和内部演化机理,研究结果弥补了现有研究中知识网络能力和一般网络能力之间、外部知识网络和内部知识网络之间模糊不清的不足,并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企业在合作网络中占据结构洞的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并探究技术多元化在其中是否发挥调节作用, 本文利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在2006 ~2015 年的合作专利数据, 构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间的合作网络, 在此基础上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结构洞、 技术多元化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洞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倒U 形关系, 技术多元化负向调节结构洞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利用合作网络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实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结构的视角,借助我国海洋能产业产学研联合申请专项基金项目数据作为支撑,选取我国自2010年以来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结构变量对网络成员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合作创新情况,讨论了网络特征对网络成员创新产出的影响及网络成员作用于网络的表现。结果表明: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中心度最高,结构洞限制最小,对整个产学研创新网络成员的正向促进作用最明显,但中间中心度为零;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介节点并没有有效地利用中间中心性地位所给它们带来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中介作用对它们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几个创新能力较强的网络成员引领着联系紧密地子网络,处于整体网络的核心位置,企业对整个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李守伟  朱瑶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1):137-144
本文在合作创新和社会网络理论基础上,以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为视角,将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和结构洞作为3个维度,提出了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对企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绩效影响的假设,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168份调查问卷结果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合作创新网络的节点度对企业经济和社会创新绩效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中介中心度对企业经济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结构洞对企业经济和生态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对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的机制问题展开分析,从企业社会资本的特征维度出发,引入吸收能力的视角,提出了基于吸收能力的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我国企业社会资本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吸收能力作用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等三个维度的水平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均具有积极显著的作用;企业社会资本三个特征维度的水平通过提高吸收能力进而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绩效;其中,认知维度在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发挥效应中承担中介变量的作用。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建议以知识的获取和利用为导向,注重企业社会资本三个维度水平的均衡提高。  相似文献   

11.
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发展提供关键动力,而对于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尚未得到全面的结论。为此,本文以我国2007~2021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在控制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加强财务柔性来促进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积极影响更显著。本文探究了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与作用机制,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显著作用已被广泛证实.本文在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知识共享与产业共生间关系及其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基本假设,建立了基于知识共享中介作用的企业社会资本与产业共生之间结构方程模型,以天津市生态产业园中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对基本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在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维、认知维对产业共生正向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资本三维度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为从社会学视角研究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提供了支持性论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工业企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探究企业金融化对工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企业金融化的“投机-挤出”效应大于“储蓄-维稳”效应,总体上增加了工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且非国有工业企业金融化对其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更大;(2)作用机理分析发现企业金融化主要通过资产渠道和收益渠道作用于工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即“工业企业金融化——主营业务投资减少/金融资产收益占比增加——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上升”;(3)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企业金融化对工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存在基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和财务杠杆率的门限效应,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门限效应使得工业企业金融化的边际影响依门槛值减弱,且国有工业企业的门槛值要低于非国有工业企业;而财务杠杆率的门限效应使得工业企业金融化的边际影响依门槛值增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创新投入的内在机理,解释了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和管理者风险承担意愿的中介作用,以及公司治理的调节效应,以拓展战略性慈善行为推动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促进创新投入;管理者风险承担意愿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均发挥中介作用;CEO二元性、董事会规模、管理层持股比和股权制衡度均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创新投入的关系起促进作用。本文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从伦理层面拓展到战略层面,为企业数字化战略、社会责任战略和创新战略的协同作用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我国2006~2014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研究终极控股股东对企业风险承 担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在该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 影响呈U型结构,随现金流权的增大,现金流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由正转负。就我国市 场而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程度随融 资约束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利用2006—2020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风险承担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开展影子银行业务会显著提高其风险承担水平,这一结论在利用“资管新规”政策构建工具变量回归等一系列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信用链条类影子银行,信用中介类影子银行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信用中介类影子银行和信用链条类影子银行分别通过会计账户关联机制和金融风险传染机制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削弱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风险承担效应,且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缓解信用中介类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效应,数量型货币政策则有利于缓解信用链条类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效应。本文为中央银行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带来的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本文利用2012年、2017年、2018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以完全消耗矩阵、完全分配矩阵、关联度矩阵,分别构建行业间消耗、分配以及综合关联网络,分别计算各行业消耗入度、分配出度、关联入度、关联出度等网络中心度指标,定量分析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在经济复杂系统的重要性。同时,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申万二级行业收益率逐时段回归,以统计指标R方测度各行业在资本市场中承担的系统性风险。基于多指标的多年份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关联入度作为行业中心度表征指标,对于衡量行业在经济系统的重要性更合理,且对于区分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暴露程度更有效。R方与行业中心度的相关系数显著为正,分年份看数值分别为0.38、0.41、0.28,说明中心度越高的行业在资本市场中暴露的系统性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8.
所有权性质、市场化进程与企业风险承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检验所有权性质如何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市场化进程环境中是否存在差异。我们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998—2011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检验结果发现,国有企业具有显著更低的风险承担水平,而且,国家所有权的这种风险承担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中小规模企业。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在市场化进程相对较快的地区,中小规模的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风险承担差异显著更大。同时,我们还发现风险承担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而所有权性质对风险承担的这种价值促进效应不存在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企业应重视风险性项目的投资,以及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规模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田野 《山东纺织经济》2022,(3):26-30,44
文章通过对2007-2019年全部上市A股的实证分析,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了政府大客户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大客户与企业风险承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政府大客户显著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的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或者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中,政府大客户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文章对提高供应链整合和上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研发投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表明,研发投入与财务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发现,研发投入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存在融资结构双重门限效应。当融资结构水平低于第一门限值和介于两个门限值区间时,研发投入增加会显著改善财务状况,但改善效应随融资结构水平提高而显著下降。当融资结构水平大于第二门限值时,研发投入增加会显著增加财务风险。采用替换变量法和滞后一期法对上述研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证明上述结论成立。在异质性检验中发现,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财务风险影响的融资结构门限效应不尽相同,即有双重门限效应和单一门限效应之分。在不同融资结构水平下,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财务风险影响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据此,给控制或防范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因研发投入而引发的财务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