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财政分权助推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政府环境治理责任的关注。本文以财政分权理论为依据,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选取2004-2019年1649个县(市、区)为样本,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相较于非改革试点县(市、区),改革试点县(市)在经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其雾霾浓度显著降低;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第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主要发生在强市下辖县(市)、强县(市)以及明确了省县(市)财税分成和财政支出责任的改革试点县(市);第三,从路径机制上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变财政支出偏向推动实现改革试点县(市)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4个县(市)乡镇干部的问卷调查和分析,以乡镇干部的视角来看待乡镇改革。本文认为,几乎每次乡镇改革,都是把乡镇干部视为被动的改革对象,将他们当作“包袱”抛弃,而极少从乡镇干部的视角来设计改革方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将他们合理的利益、要求考虑进来。这种改革思路本身就值得商榷。这也是笔者企图建立以乡镇干部为“主位”的研究范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藉此引起上层政府和社会对乡镇干部意见的重视。简单地将乡镇干部当作“包袱”来改革,迟早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不利于建设和谐的乡村社会,促进乡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3.
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8页)。其路线图,大体上是:—1978年底,“改革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来了。改革从农村开始,一度议论纷纷”。“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上,第142-143、117页)—从1978年到1980年,大体“经过三年,  相似文献   

4.
1999年湖南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粮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要表现为“两个增加”(与上年同月比较 ,粮食收购量增加37.7 %,顺价销售数量增加33.1%) ;“两个下降”(粮食库存下降4.7 %,财务亏损下降85%) ;“两个加快”(企业改革进程、行业建设步伐加快) ;“两上加强”(储粮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 ,又是完成“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对粮食行业来说 ,仍将是困难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希望共存的一年。粮食部门的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审时度势 ,努力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及粮情走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8页)其路线图大体上是:——1978年底,“改革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已经提出来了。改革从农村开始,一度议论纷纷”。“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1-142、117页)——从1978年到1980年,大体“经过三年,解决了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取得成效,认识也就比较一致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2页)  相似文献   

6.
2013年6月27日,《中国土地科学》和《土地科学动态》编辑部联合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土地研究所、中国土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研讨会”。
  研讨会的主题是“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主要议题包括:(1)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2)浙江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和问题;(3)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条件、障碍和突破路径;(4)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选择;(5)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钟祥市棉花企业先后进行了三轮重大改革:第一轮是实行职工身份置换改革。2000年8月——12月,市棉花总公司按照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钟祥市商贸企业改革实施方案》(钟办发[2000]19号)要求,筹措资金3997万元,解决了3465人职工身份置换的资金需要,返聘职工1100人。第二轮是实行附营业务产权制度改革。从2002年6月——2004年5月,市棉花总公司先对4个附营业务企业进行了改制,通过采取“以资抵债”、“以资抵保(社会保险)”等形式将祥华等4家附营企业与公司彻底脱钩,并妥善处理了企业债务,安置了企业职工;保留了西宾楼、68(8)仓库两个附营企业。  相似文献   

8.
2000年7月,湖北省荆州市粮食局按照荆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国企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对所属10家企业(1230人)全部实施了民营化改革。其基本思路是:“三个全部”:全部职工“买断身份”;企业全部改制或销户;国有资本全部退出企业。“三个同步”:粮食购销企业与粮食工贸企业同步改革;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10个企业中,有5个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全体干部和全体职工同步改革。“三种模式”:国有资本改制为过渡状态的国资控股公司、国有民营的有限责任公司和注销解散3种形式,退出国有序列。“三种方式”:采取“分步转…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大体可分以下几个阶段:统购统销制度的形成时期(l)1953-1960年的无补贴时期。(2)1961-1978年的粮食经营费用补贴时期。(3)1979-1984年的粮食经营费用及购销价格倒挂补贴时期。粮食统购制度的解体《1985隼)1985年是农村经济改革中显特殊的一年,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解体。“双轨制”的确立与运行(1986-1987年)政府在1985年底重新赋予合同定购以“国家任务”的性质,并提出了“逐步缩小合同定购数量,扩大市场议购”的方针。从1986年开始,进人了比较稳定的“双轨制”时期。完善“双轨制”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浅议职工对建制的关切度华荣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下简称建制)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企业制度的创新,它将改变多年来“工厂制”形成的利益格局,触及每个既得利益者的灵魂。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改革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当人们能从某项改革中得到“实惠”,这项改革...  相似文献   

11.
约翰·伯克(John Burke 1843?-1900)是首个在阿富汗摄影的英国摄影师。他跟随着在第二次英美-阿富汗战争(1878-1880)时入侵阿富汗的英军到达当地进行拍摄,并将其冲洗出的相片印刷为相册出售。  相似文献   

12.
新望 《中国改革》2006,(1):9-12
2005年被温总理称为“改革年”。这一年的改革怎么评价7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教授概括为三句话: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改革力度比较大的一年;是某些领域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是改革攻坚和对启动“十一五”时期改革具有重要影响的一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宅基地有偿使用是我国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内容之一。宅基地有偿使用是促进宅基地集约、高效利用的重要推手,也是显化宅基地财产属性的重要途径。有关宅基地有偿使用的综述研究,已有学者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进行分析,但是在文献的时效性、研究热点的可视化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方法 文章通过CiteSpace5.6.R5软件对1992—2020年中国知网上“宅基地有偿使用”的发文量、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进行可视化信息分析,并结合具体文献,对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研究提出了研究述评与展望。结果 (1)从发文量看,宅基地有偿使用的研究可分为萌芽发展、缓慢发展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2)从研究热点看,对宅基地有偿使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宅基地有偿使用费”“一户多宅”“超占多占”和“三权分置”等关键词。(3)从演进趋势看,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制度设计、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宅基地管理以及三权分置将成为宅基地有偿使用的研究重点。结论 总体展望看,明确宅基地有偿使用的适用情形,研究宅基地有偿使用收费标准和有偿使用资金管理办法,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与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宅基地登记确权及有偿退出的衔接机制是未来宅基地有偿使用研究中须着重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在下一阶段产业调整过程中,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四大抓手,即:(1)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2)改革现行公共财政制度;(3)促进农村市场发展;(4)加快农村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讨不动产登记“放管服”改革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为不动产登记立法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和转变政府职能两个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对中国不动产登记职能整合后中央政府层面出台的13份不动产登记“放管服”改革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1)当前中国的不动产“放管服”改革存在命令工具使用过溢、激励工具设置不合理、政策工具组合配置失衡等问题;(2)中央政府层面的政策文本对不动产登记改革的“放”“管”“服”三个方面都有所兼顾,但针对简政放权改革的政策工具配置不足。研究结论:在立法时,对于行之有效的公共政策应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予以固化;在出台后续政策时,应适当增加自愿性政策工具的供给,加大对简政放权类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帷幕。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步骤与取向、具体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1)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与主线是“确权赋能”,以奠定长期发展的产权基础;(2)近期在不改变现行征地制度框架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区内和区间土地发展权转移的改革与实践;(3)远期以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十八大”报告的精神为指导,突破国家土地征用制度的框架,推动集体土地直接入市流转,实现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同地、同权、同价”的改革发展目标;(4)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提出了需要制定的财税和户籍等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和重点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相关主题研究成果数量在2018—2020年呈现出上升态势且发文量处于高位波动区;(2)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高引用期刊主要源自公共管理、法学和经济学学科核心期刊;(3)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实现路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农户资格权保障等主题。研究结论: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背景下,针对“三权分置”法理逻辑、宅基地所有权行使机制、使用权流转机制、农户资格权保障机制及如何将相关理论研究和改革成果转化为法律法规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辣椒趣话     
辣椒在我国菜系中,被认为是:川菜的灵魂,湘菜的精髓,赣菜的天使。有一则相声,维妙维肖地将此归纳为四川“辣不怕”、湖南“怕不辣”、江西“不怕辣”。爱吃辣椒,并非中国人的”专利”。许多国家喜爱食辣的程度不亚于我国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人。素有“辣椒之国”之誉的墨西哥人,把辣椒视为三大食品之一(玉米、昆虫、辣椒),用哈贝纳罗(一种很辣的辣椒)酿造的酒,销量很大,品饮这种极辣的酒是该国许多人的一种乐趣。印度人称辣椒为“红色牛排”,将吃辣椒视为骄傲的象征。在这个世界上食辣成瘾的人很多,新加坡女作家尤今说过…  相似文献   

19.
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根据家庭承包制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局限性,从完善家庭承包制,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目标出发,对现行土地制度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这些改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延长土地承包期(如15年、30年不变),人口增减都不调整土地面积,经过发包单位同意,农民可以把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或抵押。这种做法有利于农民节制生育,寻找新的职业,向非耕地农业和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向小城镇移居;与此同时,促进土地相对集中,逐步发展规模经营。二是将家庭均包制改为自愿投包制。这种办法的特点是:土地承包期比较短(一般五年左右),把市场竞争机制引进承包制,通过定期投包,使土地不断增值。三是集体向农民“反承包”和“租赁”承包土地,或让农户以承包地参股分红。这种做法,使承包户得到一定的土地占有权益,乐于将一部分承包地转让出去。四是实行“口粮田”均包,“责任田”投包的“两田制”。这种办法可保证农户的口粮供应,使一部分土地能够统一开发利用,实行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0.
盛海生  周晓光 《中国农史》2022,(3):101-111+137
咸丰十年(1860),曾国藩任两江总督并督办皖南军务期间,因“咸同兵燹”客观形势的逼迫,即着手改革皖南茶捐茶厘的征收,将其视为解决皖南驻军军饷问题的最重要途径。其核心措施包括任用专职人员,设置茶厘分局等管理机构;制订章程,明确规则,强化管理,颁行《洋庄茶引捐厘事宜管理章程十条》;“软”“硬”兼施,捐、厘分征等。这些厘革举措,为缓解军需之虞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效果甚为明显。同时,曾氏皖南茶捐茶厘的征收改革,也带来了华洋茶商勾结以规避茶厘以及纠纷处置乏力而致乱象整治成效低下等遗害。曾国藩在皖南茶捐茶厘税的厘革,体现了晚清权力体系和业茶者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是我们考察晚清财税史和商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