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并购重组问询函是交易所对并购重组实施一线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2015—2019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问询函及相应回复函的数据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延期答复并购重组问询函可以作为识别并购重组中存在大股东利益侵占的有效信号。一方面,当控股股东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更严重、评估增值率及重组溢价更高时,公司出现延期答复的可能性更高;另一方面,延期答复的并购重组面临更高的主动终止和被动终止风险,即便重组成功也呈现出更高的重组整合风险和更低的重组绩效。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有效识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大股东利益侵占的信号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同时也为问询函制度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深交所的社会公众股东网络投票数据,研究了中小股东参与网络投票与公司决策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结果表明,大股东代理问题严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小股东的网络投票参与率较高;中小股东的网络投票参与率与公司股票异常回报正相关,并且这种关系随着大股东代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而增强。与小股东利益更为相关的股权分置改革提案中,中小股东投票参与率更高,并且这种更高的投票参与率在股权分置改革提案中能为中小股东增进财富。  相似文献   

3.
信息透明度、公司治理与中小股东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文靖  孔东民 《会计研究》2013,(1):42-49,95
本文利用深交所社会公众股东网络投票的数据,研究了公司信息透明度、中小股东参与公司决策与治理以及其他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经验证据表明当公司信息透明度越差,中小投资者参加投票的积极性越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会影响中小股东的投票参与率,并且上述关系在信息透明度更差的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能够提高公司未来绩效,并且这种绩效改善在信息透明度更差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本文说明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能有效地缓解代理问题,而公司信息透明度会影响其效果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在重视信息公开,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新形势下,证监会各类行政处罚监管逐步转向交易所非行政处罚监管,问询函机制的作用凸显.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未研究问询函对企业行为的直接影响,而是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研究问询函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发现,同行业企业收到年报问询函会抑制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当行业领先者收到年报问询函、行业竞争度越高时,问询函的行业溢出效应越强;非北上广深样本中,同地区企业收到年报问询函会抑制本地其他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法治环境越好、市场化程度越高,问询函的地区溢出效应越强.本文还发现当年报问询函内容与盈余管理相关时,问询函的溢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5.
在重视信息公开,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新形势下,证监会各类行政处罚监管逐步转向交易所非行政处罚监管,问询函机制的作用凸显.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未研究问询函对企业行为的直接影响,而是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研究问询函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发现,同行业企业收到年报问询函会抑制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当行业领先者收到年报问询函、行业竞争度越高时,问询函的行业溢出效应越强;非北上广深样本中,同地区企业收到年报问询函会抑制本地其他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法治环境越好、市场化程度越高,问询函的地区溢出效应越强.本文还发现当年报问询函内容与盈余管理相关时,问询函的溢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证券交易所推行的问询函监管逐渐成为保障和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机制,其实施效果自然成为监管者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银行的角度研究问询函监管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溢出效应,具体考察问询函监管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公司被出具问询函后,银行的贷款利率显著更高,贷款期限显著更短,银行贷款要求提供担保的可能性和比例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处于信息风险和信用风险相对较高的情境中,或银行对信息风险和信用风险较为关注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幅度更加显著,不过,贷款期限、担保要求等非价格条款并没有显著差异。同时,问询函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在银企之间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时更加显著。最后,本文发现公司收到问询函以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显著提高,这表明信息风险是问询函监管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的一个可能渠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债权人保护视角检验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对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后新增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均减少,并且问询函所暴露出的问题越严重、公司信息环境或会计信息质量越差,新增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减少的幅度就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特征的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不同;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在民营企业和货币政策宽松的年度更明显.研究说明,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能够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祎璐  陈运森  戴馨 《金融研究》2022,499(1):153-166
本文基于税收规避视角研究中国制度背景下问询函性质非处罚性监管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发现:财务报告问询函可以抑制公司税收规避行为,且财务报告问询函总数越多、针对同一财务报告问询次数越多、财务报告问询函问题数量越多,意味着问询函监管强度越高,公司税收规避降低幅度越大。同时,从细分特征来看,当财务报告问询函涉及税收或研发相关内容时,公司税收规避程度更低。进一步地,在融资约束程度较低和税收征管强度较高的公司中,税收规避程度较低,问询函的监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15—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年报问询函对独立董事主动辞职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未被问询公司,被问询公司的独立董事出于风险规避和声誉保护的动机,更有可能选择“明哲保身”而主动辞职;同一年内被问询的次数越多,存在延期回函,以及问询函中问题数量越多、字数越多、语气越负面,或要求审计师出具意见时,独立董事主动辞职的概率越高。机制检验表明,会计信息质量越低、媒体报道力度越弱,被问询公司独立董事主动辞职的概率越高。此外,年报问询函对不同特征和职业背景的独立董事辞职选择的影响亦具有差异性,被问询公司中年轻的独立董事以及具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主动辞职的概率更高。本文的结论表明,独立董事作为理性经济人,同样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具有明显的风险规避特征。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充分正视这一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独立董事尽职履责。  相似文献   

10.
已有文献主要围绕财报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较少关注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行为的影响。本文以我国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费用及其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的非财报问询函数量越多,审计费用越高,粘性越大。进一步分析显示,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费用粘性的影响在市场化水平高、公司治理水平低,审计师市场份额高,经非“四大”审计,以及发生审计师变更的样本中更为明显。同时,从非财报问询函类型看,距离审计关注对象更近的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费用粘性的影响更大,在经过系列测试后结论依然稳健。本文拓展了监管问询函经济后果和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相关研究,为监管机构充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丹 《投资研究》2023,(1):138-160
财务报告问询函作为重要的一线监管措施,从多个渠道影响着公司财务决策。本文以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现金持有水平显著降低。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通过发挥治理效应降低公司的现金持有,同时通过加剧融资约束提高现金持有,且治理效应渠道效果强于融资约束渠道。治理效应具体表现为收函企业投资不足现象得到改善,研发投入以及现金股利支付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对现金持有的影响在高收函频率、低公司治理水平情形下更明显。财务报告问询函降低现金持有水平的同时,显著提高了企业价值。文章将现金持有动机理论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了一线监管领域,揭示了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机制,为监管转型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决策问题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交易所发放的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检验交易所问询函制度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会加剧融资约束;检验其影响机理证实,问询函将公司推向聚光灯下,坏消息传播,降低收函公司声誉,并引起其股价波动性增加、违规风险提高,进而加剧公司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函提高公司的债务与股权融资成本;此外,问询函异质性特征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审核问询数据,本文从文本可读性的视角讨论了问询回复函信息特征对IPO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问询回复函可读性能够通过影响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进而显著降低了IPO抑价率。进一步地,本文研究了回复函可读性对IPO抑价的异质性影响及其对一级市场投资者信念的影响。结果发现,问询回复函可读性对IPO抑价的影响在高管不参与战略配售、两权分离度低、招股说明书可读性差的企业中更强,而且回复函可读性越高,一级市场投资者信念异质性越低。最后,本文讨论了问询回复函可读性对信息披露效果的持续影响,结果显示回复函的可读性越高,上市之后企业股价信息含量越高,股票收益的负向漂移程度越低。整体而言,本文发现问询回复函的可读性能够显著影响IPO的信息披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晓溪  饶品贵 《金融研究》2022,502(4):170-187
本文研究年报问询函这一预防性监管制度能否推动公司去产能,并探究其作用机制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相比未被问询的公司,被问询的公司收函后产能过剩水平显著下降;该结果在媒体负面报道较多的公司、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表明年报问询函通过降低市场、政府与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市场和政府的治理效应,进而有效促使公司去产能。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年报问询函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代理问题作用于去产能。经济后果方面,年报问询函会提升被问询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5.
年报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向年报披露存疑的上市公司发出的函件,有问有答才构成一次有效的问询回合,因此综合考察年报问询函和回函的经济后果更具意义。本文通过对2015-2020年间年报问询函及上市公司相应回函的文本分析构建了“答非所问”程度指数并实证考察了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答非所问”程度指数越高,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进而表明,有针对性的释疑能够降低审计费用,回函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因问询函而支付的审计费用“溢价”。该现象受到一系列公司内外部特征的影响,相对于问询函回函长度越长、内部治理水平和外部制度环境越差,审计费用受“答非所问”程度影响而提升得越明显。本文从审计费用的视角证实了高质量的回函对上市公司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证券交易所问询函件频发以及重点关注企业投资行为的背景,采用2015-2018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及其年报问询函数据,探讨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效力.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监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且当上市公司收到的问询函中涉及"投资"事项问题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管理层权力对问询函监管与过度投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5—202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高管金融背景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出于自利心理与过度自信心理,高管金融背景会加剧盈余管理程度,但监管问询函能够显著弱化高管金融背景与盈余管理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对问询函进行文本分析发现,问询函语调越负面,监管问询函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强。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激烈的行业竞争会加剧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本文研究结论为证券交易所监管及公司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并购重组交易中资产评估结果为交易定价提供了价值参考,而评估结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资产评估机构选择差异的影响。文章以2011—2021年聘请资产评估机构的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探究了上市公司关联并购中的资产评估机构选择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关联并购更倾向于聘请低声誉的资产评估机构,并且相对于聘请高声誉的资产评估机构,聘请低声誉资产评估机构时的标的资产异常评估增值率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越低、基金持股比例越高、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越不理想,关联并购中越倾向于选择低声誉的评估机构,并且与聘请高声誉的资产评估机构相比,标的资产交易定价与评估值的偏差越大、企业并购后两年和后三年的价值也越低。据此本文提出加强并购关联交易审核、加大投机行为惩戒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善民  杨楠  黄志宏 《金融研究》2023,511(1):169-187
并购重组中基于内幕信息的知情交易行为既是监管重点,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6—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考察并购重组前的知情交易行为对并购公告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重组前的知情交易行为引发了主并公司股价的提前反应,从而降低了并购公告时的市场反应,这一现象是由内幕信息泄露引起,且内幕信息主要来源于包括员工在内的公司内部人,而非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分析表明,改善信息环境可以有效缓解并购重组的信息泄露问题,体现为知情购买交易的信息泄露效应受到分析师跟踪、审计质量和问询函制度的有效制约。本文研究深化了现有的并购重组内幕交易行为研究,为实施精准监管和防范内幕交易等政策提供了一定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丹  孙鲲鹏  高皓 《金融研究》2015,485(11):188-206
本文研究了投资者 “股吧”讨论这种“用嘴投票”机制能否发挥治理作用进而促进管理层进行自愿性业绩预告。用上市公司股吧中的发帖量、阅读量和评论量来衡量投资者“用嘴投票”的参与程度,研究发现投资者“用嘴投票”参与度越高,管理层进行盈余预测自愿性披露的概率越大,且更愿意及时披露业绩下滑等坏消息。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用嘴投票”是通过对股价产生影响、引发监管层关注和招致媒体报道这三个渠道对管理层产生预警进而发挥治理作用。且这一治理机制在管理层受到互联网信息影响可能性越大、公司中小股东户数越多以及论坛的讨论内容越负面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