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冷战结束以来,地理空间的认同取代了意识形态的认同,导致新地区主义兴起。新地区主义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开放性、板块性等基本特征。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可以为南亚地区整合提供动力。作为一种多边主义形式,新地区主义的出现反映了地区范畴内从相互依存与国家合作到一体化、认同与社会聚合的相互作用进程。通过建立稳定的印巴关系,推进制度化建设,进行互信建设,南亚地区可以实现合作安全。南亚地区实现合作安全取决于印度对自身在南亚的身份定位及对参与南亚地区合作自我意识的建立。文章认为,合作安全是南亚地区合作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外部关税约束条件下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自由贸易区与世界自由贸易的关系,该文结果显示,一个实行开放成员国地位的自由贸易区可以实现世界自由贸易,但是当自由贸易区以追求成员国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时,在世界规模大于4时,该自由贸易区的扩张不可能最终实现世界自由贸易.该文还研究了对称的自由贸易区是否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融合从而把世界变成一个一体化的自由贸易区,结果显示,具有对称市场能力的自由贸易区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融合提高成员国福利,从而最终实现世界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4.
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亚欧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7.
成立于1989年的APEC,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以平等、协商、灵活、渐进的“APEC模式”推动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其成员已由成立之初的12个发展到现在的21个。APEC发展的前期主要是制度建设,1994年的茂物会议确定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实施方案。最近几年,APEC在自由化和经济合作方面进展缓慢,出于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又加入了维护金融稳定、打击恐怖主义和卫生防疫等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主义的实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地区主义成为一个国家对外交往不得不考虑的战略选择,身处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的中国更是如此.本文对东亚地区主义进程进行了简要梳理,指出当前东亚地区主义主要特征是经济地区主义,在此基础上阐明东亚的地区主义进程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指出,东亚地区主义进程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因素,以此为依据,简要提出中国在应对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可以致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代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07—2019年中国266个城市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于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效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改善城市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内要素集聚,进而推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但其带来的市场竞争效应对于城市经济效率呈现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效应更加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效应更为明显,政府效率越高越有利于政策效应的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没有产生虹吸效应,并未对本省其他城市的经济效率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不是通过存量资源再配置产生的,而是具有显著的净增长效应。未来我国应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高质量市场体系;提高政府效率,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成果;重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成果的推广与扩散。  相似文献   

10.
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业开放等金融开放创新领域成效显著,为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金融监管的科学性及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相对于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要求及市场主体的期望,仍需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具体实施细则也需及时推出。目前,缺乏硬性约束、金融监管体制尚不能适应金融开放创新的要求、金融相关法律体系滞后、美联储加息周期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制约了金融开放创新的步伐。未来,应跳出固有观念,站在建设金融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高度思考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吸收世界各国成败经验,坚持稳中求进总体思路,寻求渐近式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1.
资讯     
中国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航权开放中国民用航空局近日发布信息表示,刚刚结束的2014年全国民航年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研究出台关于规范和促进航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继续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民航业务先行先试,促进京津冀地区航空运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西部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国内学术界对这种差距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论述:主要有地理位置论、政策倾斜论、体质差异论、人的素质差异论等等。这些都是造成东、西差距的重要因素,但什么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呢?国家预算内投资向东部地区的倾斜和给予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地区大量优惠固然是影响因素,但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东、西部地区制度因素和制度环境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质量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在分析全球典型自贸区代表模式和制度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性总结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深化特征与趋势,以及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差异,明确中国在自贸试验区建设改革中应发挥的使命。通过分析发现,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展存在四大主要问题,包括全球复杂局势带来的新挑战、自贸试验区建设侧重偏差、制度创新的立法保障缺位、高水平开放支撑动力不足,后续针对性提出了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作为高水平开放基点的制度创新对策,期望借此契机完善全国自贸试验区内部联动机制,尽快消除国内外经贸规则差异,为我国加快高质量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加速高水平开放的实现,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尹应凯 《经济师》2001,(3):20-21
“多边主义”与“地区主义”在文章中指的是它们在国际贸易领域内的含义。前者指的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 (WTO体系 ,其前身GATT体系 ) ,后者指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从表面上看来这二者似乎是矛盾的。但文章通过分析认为 ,在多边主义下地区主义有它的存在基础 :理论基础、法律基础、成员国的国家利益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悄然变化,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这也促使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渐入佳境.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际物流的发展关系紧密,从二者的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出发,分析它们之间的互动发展策略,更好地为国家"一带一路"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解耦问题是新制度主义组织合法性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组织管理实践中必须正视的问题。解耦问题于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并受到西方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组织社会学研究领域内解耦概念提出的理论背景,对组织合法性中解耦的起源及概念进行了辨析,对组织合法性中解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陈遥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192-194,26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其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是宏观政策上的不断鼓励和整个社会较为开放和宽容的态度,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依然可以看到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和自主性不足。制度环境的多重性使得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和方式呈现复杂化态势。正确认识这一张力需要对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所面临的多重制度环境所形成的约束与机会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世界贸易组织(WTO)确立与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世贸组织)确立与发展的基础是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经贸利益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实践,我国社会政策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曾经流行一时的“大公无私”、“兴公灭私”早已变成历史口号,忽视个人福利的虚幻集体主义也被真实的集体主义所取代,平均主义更是受到普遍的唾弃,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从差别性的家长主义向差别性的剩余主义转变。公私观和义利观、集体观和公平观很大程度上只是社会政策的价值指导和价值目标,真正对普通公民的福利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一次浪潮,其标志性事件是1956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率先掀起了新一轮区域合作的浪潮,把欧洲各国的合作推进了一大步,随后美加墨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方面成立了亚太经合组织,这些区域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二次浪潮。第三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区域贸易协定主要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主,截止到2010年,向WT0通报的双边FTA共有165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