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3月15日,“电商赋能国货‘潮品’新消费”活动在福建厦门举办。《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联合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现场发布了《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年来,国潮品牌在产品创新和品牌营销上持续发力,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潮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为20517.4亿元,同比增长9.44%,  相似文献   

2.
<正>3月15日,电商赋能国货“潮品”新消费活动在福建厦门举行。原国家质检总局工程师、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卓慧从提升国货“潮品”质量、加强国货“潮品”监管、助力“国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发表主旨演讲,同与会者分享了她的观点。刘卓慧表示,按照《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部署要求,促进国货“潮品”的质量提升,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们共聚厦门,交流分享促进电商赋能国货“潮品”新消费活动非常有意义。借此机会,谈几点看法。第一,培养“国潮”新消费增长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国货‘潮品’”,明确提出积极培育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潮服饰飞速发展,国货消费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线上国货市场消费规模近三年保持增长,其中,国潮服饰约占线上国货整体消费规模的 60%,是国货消费主阵地。而目前国潮服饰依然处于成长期,营销策略上有一定的不足。“Z 世代”作为国潮服饰的主要消费人群,具有非常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市场机遇。本文以“Z世代”群体作国潮服饰营销策略的研究对象,对国潮服饰进行营销策略研究,并对国潮服饰现状问题提出更新和改进,以此促进国潮服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沈羽 《上海企业》2022,(12):62-66
<正>近年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以及审美意识增强等因素驱动下,国内化妆品消费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为4553.0亿元,同比增长15.0%。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美妆市场回暖明显,生机勃勃,国潮美妆品牌已强势崛起,新锐品牌不断涌现,国货正以数字化驱动向高端突围,呈现与国际品牌分庭抗礼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3月15日,电商赋能国货“潮品”新消费活动在福建厦门举行。本次活动是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重点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以“国货新潮数字新享”为主题,围绕政策支持与监管、平台助力、国货品质提升、行业经验分享、企业自律等多层面开展主旨演讲、嘉宾对话。  相似文献   

7.
程梦圆 《价值工程》2020,39(2):15-16
新国货时代,国潮风尚崛起。传统国货品牌纷纷借助IP联名跨界营销,点燃新的消费需求,提升品牌价值感。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定性分析研究部分国产品牌跨界营销的方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品牌IP营销发展的建议,旨在为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术”的力量营造市场传奇新国潮在近两年可谓风起云涌,气象万千。正如《2022国货市场发展报告:新媒介、新消费与新文化》中所指出的,得益于国内消费高速发展、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以及电商赋能,新国潮获得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带动新老国货销量齐增。其一,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日益提升,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底蕴,激发出对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中心1月9日发布《2024年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认为今年GDP增速将为5.3%左右,消费将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2.5%,提高43.1个百分点,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过去一年,消费新热点层出不穷,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不断推陈出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更丰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巴菲特爱穿中国西装》,登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全球经济的超重量级人物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穿了一辈子名牌西装。如今,他们都换了一个新的品牌:中国“创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以及“互联网+”的兴起,以国产品牌流行为主的“国潮”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与营销传播潮流。现代商业产品与传统文化内容IP的跨界联合应势而起。基于品牌-IP联名网络、行业-IP合作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密度、中心性特性进行分析,探索“国潮”背景下内容IP的跨界营销现状,发现市场上存在的内容同质化、渠道资源缺乏等问题,研究结论对未来的品牌营销、IP内容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7,(3):98-104
已有研究集中于检验消费者年龄、收入等表层个体特征对国货意识的调节作用,忽视了社会情绪等深层个体特质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证实,正面社会情绪对国家自豪感、民族经济忧患意识、国家集体自尊、"大我"动机、自我肯定程度、本土品牌认同度以及国货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对民族经济忧患意识与"大我"动机之间,以及"大我"动机、自我肯定与国货意识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这表明,社会情绪是影响国货意识的重要调节变量;高国货意识消费者存在显著的正面社会情绪,相反,国货偏见消费者存在显著的负面社会情绪。因此,应引导和提高消费者正面社会情绪,增强个体的积极主观体验、营造积极社会环境,促进消费者形成国货意识和自主品牌情感。  相似文献   

13.
奢侈品牌市场运营规律及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明刚 《企业研究》2006,(10):26-27
什么是奢侈品牌?奢侈品牌首先来自于它所服务的奢侈品。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牌其特征主要有:价值品质高、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数量限制等。一旦拥有它、穿上它,就被视为身份的象征。诸如路易·威登、阿玛妮、香奈儿、古琦、普拉达等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  相似文献   

14.
<正>岁月逢春山河锦绣,人民思治龙虎精神。沐浴着新春的阳光,不禁想起那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的河流奔涌向前,我们站在自己的时空里,体验当下,拥抱未来。2021年,中国品牌笃行致远2021年,对于世界而言,不算平静,疫情的阴影仍然笼罩;对于中国而言,稳健而行,在新常态中开拓新局;对于品牌而言,踔厉奋发,笃行致远,以国货品牌的担当迈向中国自主品牌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星辰大海。“晚舟归航”让中国自主品牌感悟到,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血脉相连,品牌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强调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故事,最重要的是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讲什么、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发展大势,聚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怎么讲,从营销、品牌类课程的视角,就是将知识点和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故事结合起来,以及在案例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体现国货的品牌价值观与品牌伦理。  相似文献   

16.
<正>9月10日,网络主播李佳琦在直播间关于国货彩妆品牌花西子“一支眉笔79元”贵不贵的相关言论引发争议,一句让大家“找找自己的原因”,更是刺痛了无数打工人的心。“一花落,万物生”,李佳琦的失言,不仅让他一夜之间失去了超百万粉丝,也为一众国货品牌带来了一次营销盛宴。最先抓住机会的是蜂花,作为老牌洗发水品牌,蜂花趁着花西子眉笔成为网友们的新梗,以79元为单位,推出了多款超值套餐,部分套餐中商品的总净重更是达到了五斤半。这也让不少网友再次玩梗感叹:“1西子币竟能有如此的购买力,如今的商战竟是如此朴实无华。”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0日,网络主播李佳琦在直播间言论引发争议,关于国货彩妆品牌花西子“一支眉笔79元”贵不贵,也引发广泛讨论。9月11日,知名上海洗护品牌蜂花率先在直播带货平台连夜上架三款价格79元的洗护套餐,并发布视频作品表示“不管工资涨没涨,反正蜂花没涨价”,与此同时,包括鸿星尔克、天府可乐、郁美净、莲花味精等多个国货品牌在直播间中进行品牌联动和产品互卖,主动抱团取暖、相互造势,增加国货品牌曝光量。对此,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现列举部分媒体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科技的整合,相互作用,融合发展是未来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科技产业作为新型文化业态,要切实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1]实现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助推文化产业向深度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科技的因素,可以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消费、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开发等相关方面提高科技含量,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文化产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只有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科技产业,才有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科技的整合,相互作用,融合发展是未来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科技产业作为新型文化业态,要切实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1]实现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助推文化产业向深度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科技的因素,可以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消费、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开发等相关方面提高科技含量,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文化产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只有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科技产业,才有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20年浙江省时尚产业改革发展行动计划,分析数字化技术在纺织时尚产品创新设计中的作用机制。针对浙江纺织时尚产业创新创意设计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与问题研究。基于浙江时尚产业创新设计能力提升与自主品牌培育要求,以数字化技术为创新设计驱动力,提出浙江纺织时尚产业创新创意设计水平提升路径,包括构建“需求+设计+服务”数字化创新设计生态平台、基于终端客户大数据进行纺织时尚需求挖掘、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与协同工艺设计、促进国潮文化与国际时尚流行元素的融合,推动自主品牌升级与时尚品牌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