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推行,碳风险已成为约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国家重要监督和治理方式,国家审计能否助力企业降低碳风险?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介入后,被审计企业的碳风险水平下降,媒体关注和行业竞争分别起互补作用和替代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国家审计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责任履行,从而降低碳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环境规制强、制度环境好和政府财政资金充足地区的样本,以及非重污染和非重点监控单位企业中,上述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对企业碳风险的抑制作用具有溢出效应,且有利于改善企业长期绩效。本文对于强化国家审计的碳排放治理效应,缓解企业碳风险,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非金融企业发行的绿色企业债和公司债数据,并与相同特征的普通债券进行匹配,本文研究绿色债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这一碳效益对于债券收益率利差的影响。实证发现相比于普通债券,绿色债券的碳效益可以显著降低其收益率利差,表现为二氧化碳减排量越高,绿色债券的收益率利差越低,即产生负的绿色溢价,这一结果也通过了多种内生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碳效益的绿色溢价源于债券投资者的亲环境偏好,以及绿色债券的正外部性转变为经济价值的能力。进一步检验发现当碳效益的地区贡献度越大、地方政府面临的碳减排压力越大,或者存在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时,碳效益产生的负的绿色溢价越明显。本研究对于理解二氧化碳减排等碳效益如何影响绿色溢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绿色债券市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6年我国签署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定》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碳风险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巴黎协定》这一强碳监管信号释放后,相比于低碳排放企业,高碳排放企业的审计费用显著下降。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绿色转型是影响碳风险降低审计费用的作用机制。此外,对于民营企业和内控质量高的企业,碳风险与审计费用的负向关系更加显著。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审计师在做出审计定价决策时考虑了碳风险下企业绿色转型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碳风险与审计定价的相关研究,并为强化审计监督赋能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是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必然要求。本文依托2006~2021年浙江省11个地市空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SAR模型,从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赤字三个维度实证分析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空间效应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从空间效应看,绿色金融不仅可促进本地碳中和进程,还可推动邻近地区实现碳中和目标;且绿色金融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从传导路径看,绿色金融可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改善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碳赤字水平,并通过增加陆地碳汇提高碳吸收水平。据此,提出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巴黎协定》签署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碳风险对非标审计意见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的碳风险越高,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机制检验表明,在环境规制下,企业在碳风险压力下主动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并提升了ESG表现,审计师则降低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审计师行业专长程度对企业碳风险的环境审计结果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在区分企业规模、内部控制质量时,碳风险对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影响也表现出异质性。本文将碳风险与非标审计意见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为发挥环境审计作用约束碳排放行为提供了新视角,也对于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起步晚、发展水平较低,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风险。本文着重探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启动以来,我国碳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亟待应对的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等,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完善碳金融政策体系,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法规;加强碳市场建设,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督检查。以期能够为我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上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从财务信息披露到非财务信息披露,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到碳排放披露。企业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包括提高企业价值,降低资本成本等。本文从碳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关系视角出发,以剖析企业的资本成本是否受益于更好的碳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8.
王博  徐飘洋 《金融研究》2021,498(12):57-74
本文构建包含异质性企业、双重金融摩擦和“双支柱”政策的DSGE模型来探究碳税和碳交易这两种碳定价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长短期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两种碳定价政策均会导致经济在短期出现一定衰退,但在长期则有助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达到更高的均衡水平;(2)在面对碳排放技术冲击时,相比碳税政策,碳交易政策下,碳价大幅波动会进一步加剧经济波动,在碳交易市场中对碳价设定上下限,可以有效地减轻碳排放技术冲击所导致的经济波动;(3)面对气候政策冲击,包含金融部门风险规避的双重金融摩擦会进一步加剧气候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4)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结构性供需不平衡会引发一定的通胀现象,但此时货币政策不宜对通胀做出过多反应,而应刺激产出,支持绿色发展,推动供需平衡,从根源上解决通胀问题。引入“双支柱”调控后发现,考虑到经济转型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能显著减弱气候政策所导致的经济波动和金融不稳定,提高居民福利。  相似文献   

9.
王雄元  高曦 《金融研究》2018,451(1):174-190
本文从权益资本成本视角探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风险披露的价值相关性及信息性质。基于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1)年报风险披露长度及其变化值越大,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及其变化值越小,说明披露的风险越多,市场给予的信任越多,因而要求的风险溢价越小,从而支持了风险披露的同质观;(2)风险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的负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差、显性风险较小的公司;(3)投资者对增加披露风险信息具有正向市场反应,且投资者异质信念降低,表明风险信息异质性较弱,而信息不对称是风险披露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不完全中介;(4)风险披露变化值越大,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可能性越大、折价率越低,债券利差越小。本文首次检验了我国年报风险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得到与国外文献不一致的结论,丰富了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关系相关的文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也是重要的碳排放来源。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和“双碳”政策的实施均对农业产生了冲击。而水旱灾的发生和绿色转型成本的增加,均会导致贷款不良率上升。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农业贷款不良率的影响,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农业贷款数据,建立省份、银行、时间的三维面板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并用以水旱灾害为代表的气候变化风险和以碳排放成本为代表的绿色转型风险分别构建气候风险因子,对2019年农业总产值及碳排放量均排名前10的共6个省市的农商行进行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农业贷款不良率与气候变化、绿色转型正相关,且调整碳价的碳排放成本对农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冲击更显著。本文建议,应着重关注绿色转型风险对农业的影响,量化与监控气候风险敞口,采用气候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交互联动,形成中国碳市场的叠加风险.本文将流动性风险纳入中国碳市场风险管理范围之内,构建中国碳市场叠加风险的评估模型,并以深圳、北京、广东、湖北和福建五个试点碳市场(简称碳试点)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试点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相关性为负,流动性溢价理论适用于中国碳市场,因此,忽略风险因子间的风险依赖,会导致碳试点的总体风险被高估,从而增加风险管理成本.在叠加风险的度量中,碳试点的叠加风险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此外,实证结果还表明:中国碳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处于主导地位,不应被忽视.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碳市场风险的研究,在实践上为中国碳市场多种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为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沁 《时代金融》2014,(1Z):253-253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企业对低碳经济的贯彻落实。同时,不管碳信息披露质量如何,企业利益相关者都会出于各自目的做出相应的理解和反应,他们的行为会造成企业投资环境、融资环境、资金运营及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的不确定性,最终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因此,本文从碳信息披露与企业财务风险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碳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企业对低碳经济的贯彻落实。同时,不管碳信息披露质量如何,企业利益相关者都会出于各自目的做出相应的理解和反应,他们的行为会造成企业投资环境、融资环境、资金运营及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的不确定性,最终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因此,本文从碳信息披露与企业财务风险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碳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信息与资本成本的研究发现:不知情的投资者需要一个风险溢价以弥补与知情的交易者进行交易所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知情交易使价格更灵敏,从而减少了不知情者的风险,降低了风险溢价.私人信息的广泛分布降低了必要的风险溢价,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资本成本;信息精确度越高,越有利于降低资本成本;投资者对持有的资产事先信赖程度越高,越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5.
碳信息披露、碳业绩与资本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越来越多企业自愿披露碳信息。本研究考察碳信息披露、碳业绩与资本成本之间关系。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和标准普尔500企业样本,我们发现:资本成本与碳信息披露负相关,这符合自愿披露理论预测。而且,对于碳业绩好的企业,这个负相关关系更弱。我们还发现,碳信息披露与碳业绩负相关,这与合法性理论预测一致。研究表明,碳信息披露是企业的理性选择。企业披露碳信息旨在减轻合法性压力,降低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生产消费,煤电仍是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压舱石”。但煤炭是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化石能源品种,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我国既定的“双碳”目标,煤电企业亟须加速转型。文章阐述了我国煤电市场发展现状,分析煤电企业转型存在的搁浅资产风险、违约风险、资产负债率风险,借鉴国际社会在制定政策引导煤电逐步平稳减退、财政资金鼓励发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转型金融支持煤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经验,提出引导煤电企业转型发展、健全支持CCUS核心技术研发的财税政策、大力发展转型金融、鼓励煤电企业加强信息披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晓青 《新金融》2022,(6):44-49
气候风险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与挑战。各国央行、监管机构和银行同业正在从监管、风险治理、风险评估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积极推进气候风险管理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应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气候风险治理机制,加强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方法,完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机制,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开展气候风险管理合作交流,有效应对和管理气候风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雄元  曾敬 《金融研究》2019,463(1):54-71
既有文献较少从银行视角关注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银行更有能力解读年度风险信息,银行利益也更直接受到年报风险信息的影响,银行贷款利率更能体现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本文基于2008-2017年单笔银行贷款利率数据的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降低了银行贷款利率,说明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更符合趋同观假说。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银行风险感知水平进而降低了银行贷款利率,即信息质量和风险是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影响银行贷款利率的不完全中介。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年报风险信息披露与银行贷款利率的负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紧缩组、非国有企业组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组。本文首次研究银行贷款利率与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关系,有助于丰富风险信息披露文献和银行贷款文献。  相似文献   

19.
国际碳信息披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碳排放交易(Emission Trade Scheme,ETS)在国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碳排放已成为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反映和披露这些财务影响成为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国外在碳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创建了碳信息披露项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CDP披露了低碳战略、碳排放核算等信息,为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碳排放信息提供了决策参考。本文通过阐述CDP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借鉴国际CDP的经验,就如何构建我国的碳信息披露框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佳添 《时代金融》2016,(6):138+140
在温室效应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成为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主题。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都十分关注企业的碳排放量以及社会责任,进行碳信息披露是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必要手段。然而,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决策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和碳信息披露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各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