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一个客观规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及外在环境不同,经济发展的水平就会呈现出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时间上,就形成了“经济发展周期”;表现在地域上,就形成了“发达与贫困”。发达与贫困是梯度经济范畴,其实质仍然是一个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贫困地区发展的道路与模式研究雷起荃,赵曦缓解贫困和逐步消除贫困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不发达地区经济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贫困地区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国民经济空间发展的协调化和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在整个90年代,谋求地区经济的协...  相似文献   

3.
1.多年来在与贫困和不发达的斗争中,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向往从中国得到启示和鼓舞,您对中国作为这种楷模的认识是否会影响你们在经济和社会方面进行调整和改变的方式? 答:与贫困和不发达作斗争,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面临的重大任务。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1979年以后,我们对农村经济体制实行了重大改革,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新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现在我们基本解决了十亿人民的温饱问题。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有少数地方的农民生活还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试图仅从经济的角度和领域,来考察,寻求经济问题的解决。这很难对贫困落后的原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在实践上也往往劳而无功。为此,有必要注重对非经济领域的探索,从更广泛的背景中对贫团落后的状况和原因进行综合考察。1.贫困不发达区域类型的历史考察对贫困不发达地区进行历史考察的突出意义在于:根据不同类型贫困落后区域的历史成因和演化,充分了解开发的障碍与发展的潜力,以寻求最佳的发展途径。考察分析不同区域贫困不发达的历史和形成过程,可以看到沿着不同的轨迹,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贫困落后类型。一些曾在历史上有过比较繁荣历史的区域,由于多种原因退化了:有的是伴随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而自然退化。有的在于主观人为的原因造成,有的因受到客观上不可抗拒的原因所决定,可统称衰变型。大多贫困地区原先就处于“传统社会”的自然状态,即具有自然生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世界各国经济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向前推进;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征,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总是相比  相似文献   

6.
经过3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我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不同,形成了我国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全国还有几千万人口的地区,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如此广大区域的迟滞发展,势必延缓整个国民经济的全而“起飞”。因此,适应新的形势,开展对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寻求脱贫致富的实际途径,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仅就贫困地区经济特征和摆脱贫困的战略思考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发展是缓解贫困的基本前提 中国大陆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计算的结果,1990年大陆贫困人口总计8630万人,其中8500万分布在农村。这种贫困人口高比重分布于农村的特点与发达同家迥然不同,即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差异也是明显的。所以,有理由说,大陆的贫困问题实质是农村问题。这种特点的形成与小国长期是一个农业社会,城市和现代工业不发达,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这一历史原因有关。但更为重要和更为直接的原因还是由于自50年代起政府实行的利益分配上偏向于城市的政策造成的。借助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高额的生活补贴,使城市成为几乎没有贫困的“绿州”。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原有社会保障体系和补贴制度的改变,加之,城乡壁垒被打破,随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动,也会使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西部地区的贫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造成贫困的原因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技术变迁是农业生产率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寻求该地区农业科学技术投入的正确取向,即投入什么样的农业科学技术十分重要。本文将依据“比较优势战略”原理、技术变迁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中国中西部地区农业科学技术投入的取向问题,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投入现状的分析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提出来,指明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方向。“全面”就意味着要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从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富”走向全面的“大富”。我们认为,以欠发达地区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中介手段,一方面推动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为不发达地区提供一个致富的榜样和操作的范本。这样,最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会逐步实现。浙江省作为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虽然其经济总量在全国居前列,但其内部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尽相同,特别是衢州…  相似文献   

10.
“民工潮”不仅是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而且也是对城镇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显著影响的重大现实问题。1994年5月中旬,民建中央和经济日报社在京联合召开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流动问题与对策研讨会”,现将此次会议主要成果综述如下。一、中国农业劳动力非农化的必然性、重要性、特殊性与迫切性与会代表们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典型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度,经济落后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及城市比较而言,前者存在着强烈的流出推力,后者有着较强的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在未来30年左右的时期内,上海市既具有世界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高”(老龄化程度高)、“高”(高龄老人比重高)、“少”(子女少)的特征,又具有世界发展中地区人口老龄化“快”(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与“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特征,面临着“双重挑战”。在这种态势下,如何确保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的可持续性,将成为影响未来上海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及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有地区经济结构问题,即经济相对发达、次发达、不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也就是正确处理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着眼点是如何对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全局有利。这个全局不仅要从经济出发,而且要从政治出发,即民族团结问题。因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多属少数民族地区,有的地处边疆,还关系到国防的巩固。  相似文献   

13.
张艳 《农业经济》2008,(6):32-33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僻,距中心城市较远,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运转呈现边缘化倾向。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体之间明显存在正相关,贫困的大面积存在及其消极影响是贫困地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根本原因。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陕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研究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策,将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世界上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森林资源的关系及中国经济发达及经济欠发达的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世界与中国的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国家或地区以及经济发展较差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森林资源呈正相关,在经济发展中等的国家和地区这种关系呈负相关,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要高于其它2类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5.
城市贫困进入我们的视野——2006中国脑库年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中国改革》2006,(2):48-51
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矛盾的多发期,各种社会问题正在突显,其中城市贫困群体的出现和扩大,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隐患。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改革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因为消除贫困是我们贤无旁贷的历史责任——这是2006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深圳综合发展院“2006中国脑库年会”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扶贫工作 ,一直把消除绝对贫困作为社会目标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采取了以工代赈、小额信贷、异地开发等多种扶贫方式。但目前脱贫速度还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是贫困地区的很大一部分干部同样也处于“贫困”状态 ,只不过他们不是经济生活上的贫困 ,而是思想意识上的“贫困”。主要表现是 :1 把贫困问题简单化。这种观念往往把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简单看作农民经济生活上的贫困 ,不认真考察和分析农民贫困后面的社会问题和致贫的深层次原因。认真探析致贫原因 ,我们就不…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产生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特产报在安徽省郎溪县召开的“中国特产经济研讨会暨特产之乡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贵州省正安县被命名为“中国野木瓜之乡”。 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早日摆脱贫困,1992年以来,县委、政府就把野木瓜开发作为全县经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引人关注的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至于世界各国的经济专家,可能更关心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一一中国与印度正在进行的“经济赛跑”,看谁能发展得更快更好,因为这是两个发展中的“巨人”,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中国、印度两国在经济发展途径、政策、法规、资本市场、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现代国家治理和中国特色的角度探讨贫困问题,指出贫困是一种世界现象,但解决贫困问题的道路各有不同,新中国实行的是消除贫困,它在理论上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它不同于减贫扶贫,但又与之内在相关,主要内容为“一颗红心”“两大抓手”“三个层次”“四种视角”“五类问题”和“走向秩序”。它不同于联合国提出的消除极端贫困,不仅包括消除极端贫困,也包括消除中度贫困,还包括消除相对贫困。从现代国家的性质看,消除贫困的工作要有所聚焦,重视把握六个主要途径,建立常态推进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随着2020年后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要坚定走消除贫困之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从打脱贫攻坚战向强化扶弱济困共富转变,把建构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发展阶梯和良好秩序的工作谋划好推进好,实行“有调整、有不变、有取消、有完善、有创新”相结合,调整解决贫困问题的目标任务,实行有所变化与有所不变相结合,不断深化政策的条件和内容,不断推进政策实施操作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