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刘娜 《魅力中国》2011,(3):206-206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把过去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越强,互动性越高,学习兴趣也越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也越强,学习效率也越高,教师上课也越轻松。要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二是创设好的数学问题、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三是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四是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使学生乐学、勤学。  相似文献   

3.
袁俊莲 《魅力中国》2010,(14):206-206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给学生一个启迪的过程。这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巩敏 《理论观察》2011,(4):150-151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差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被忽视又亟待开发的宝贵教学资源。本文分析了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待学习差错的态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差错资源化的有效策略,要正视差错,显露真实的课堂;要预测差错,展现多姿的课堂;要捕捉差错,生成精彩的课堂;要反思差错,形成共同成长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宋书亭 《魅力中国》2013,(32):192-192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是填写单一的“优、良、中、差”等级,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绩,并不加反思。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错误地认为,作业是自己的事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因此,呈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桂兰 《魅力中国》2014,(10):145-145
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领会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以此来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为此,我对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叶育新 《开放潮》2008,(4):70-7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不再设“应用题”教学单元,不再出现“应用题”这一名称,而是将、“解决问题”作为四个总体目标之一,分散融合在其他学习领域中。新教材虽然不再有“应用题”这一独立单元,却将应用题与数学意义的运算一起出现,笔者认为,这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功能。下面,就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尝试对分数应用题部分进行教材解读并提出备课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永琴 《发展》2011,(7):146-146
“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当今小学数学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获得发展。我个人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切实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从灵活处理教材、巧妙组织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精心设计练习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王顺惠 《魅力中国》2013,(17):191-192
小学数学的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评价过程中,要了解儿童。理,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重视对学生作业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不断提升他们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差异.结合生活实际。提倡作业的多样性;让学生参与评价.定期总结,鼓励先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相似文献   

10.
卢丽芬 《老区建设》2012,(18):63-64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并探索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王绿琴 《魅力中国》2013,(11):102-102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又是不可或缺的。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李兴会 《魅力中国》2010,(3):125-125
本文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理解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对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感受与体验,去分析教材的长处与不足、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偏激。就中考“指挥棒”引发的问题,提出适合初中数学教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是潜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激趣点;二是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奇”趣;三是匠心设计数学实验,让学生体会探索的乐趣;四是设“事端”,引起争论,激发“争”趣;五是创设读书意境,诱发思维,激发“读”趣;六是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激发学生“用”趣;七是重视复习,善于小结,激发“理”趣.  相似文献   

14.
刘爱梅 《魅力中国》2014,(15):135-135
从1986年起,我国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连续十几年取得优异成绩。中国学生学习数学的巨大潜能举世瞩目,大大地激发了我国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竞赛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竟然出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抗衡,延伸到把小学数学竞赛活动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吴少均 《魅力中国》2013,(32):233-234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什么样地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如何在减负的呼声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向教师“教”要效率,向学生“学”要效率的“有效教学”活动,将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客观的评价机,“减负增效”才能得以实施。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杨文化 《发展》2009,(6):103-103
小学数学学习问题更多源于教师数学评价问题,系统掌握数学评价方法是促进数学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有力举措。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一是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家长评价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考试成绩、竞赛获奖等结果,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思考、数学认知实践活动、学习习惯和积极性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7.
王廷英 《魅力中国》2009,(20):264-264
一、学习数学过程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笔者以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创造和体验的学习中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数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赵国华 《发展》2009,(6):100-10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是关注人全面发展的课堂,不同的人应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应享受着自由的快乐,感悟着学习的乐趣,体验着成功的愉悦。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普遍认为枯燥乏味、机械繁杂,令人生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追寻和创设愉悦的数学课堂环境,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多多思考。  相似文献   

19.
马佳丽 《魅力中国》2013,(14):175-175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郭俊珍 《魅力中国》2013,(13):197-197
新课改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一、在生活化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多了要减,少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