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关键何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是继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另一项带有根本性质的经济体制改革。土地使用权问题是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稳妥而积极地处理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式抵押,是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此项改革,可望促成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实施和城乡人民的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2.
从1978年到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 中国建立市场经济非常不容易。我们从计划经济时期完全否认市场,到改革开放之后部分承认市场,再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完全承认市场,此间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到今天,中国改革的成就让世界瞩目;但客观地看,我们的改革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2008年1月12日,光华新年论坛以“中国改革30年:评价与展望”为主题,邀请成思危、厉以宁、吴敬琏、茅于轼、林毅夫、樊纲、周其仁、陈志武、钱颖一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共同探讨中国改革30年的成败得失和未来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与政策。我相信,这些理性的思考,将对中国下一步深化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适逢3月,又是全国“两会”召开的日子。在此重要时刻,我们很高兴与《资本市场》杂志合作,推出“评价与展望: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专题。也非常感谢参加光华新年论坛的经济学家,他们在百忙之中对文稿和讨论内容进行了仔细修订,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对中国改革的思考和期盼。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弱化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使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良性状态下不断弱化直至最终破除.文章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通过对国内外可行性模式的借鉴,从宏观经济政策,户籍制度变迁,城乡一体化战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我国弱化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90年代 ,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曾令人担忧。而如今 ,沿海地区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又为“民工荒”所困惑。从“民工潮”到“民工荒” ,意味着依靠廉价劳动力为生存条件的低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到了临界点 ,现在必须正视农民工的局限性和过渡性 ,对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城乡二元体制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和变革。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是指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为了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和限制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而建立起来的城乡分割、城乡有别的制度体系。城乡二元制度既是对个人身份的认定,更是对社会利益关系的界定,通过几乎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的制度安排,搭建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嵌入住宅、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险、粮食供给、副食品与燃料供给、生产资料供给、婚姻、生育、劳动保护、人才、兵役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城乡有别的制度体系,源源不断地将农业剩余和农民利益输送到城镇,实现"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战略目标。新时期,我国在继续使用剪刀差的基础上,还以征收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等新方式在农村汲取农业农民剩余。  相似文献   

6.
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问题的提出,源于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造成的就业制度的不平等,以及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切。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就业体制,直接导致了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就业状态和就业结果的不平等,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低效配置和农民劳动者身份的弱势地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不平等问题,就必须从制度着眼,深入研究如何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让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更加符合经济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城乡一元观     
在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原因,因而使得城乡分割与不平等问题长期固化,难以突破。由这种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居民发展资源和机会的不平衡极为突出。中国城市发展占有更多的资源,变得较为发达或现代化了;而广大农村获得的资源相对较少,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因此,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显著的城乡“极化”现象:一极是高度发达的城市,另一极是不发达的乡村。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研究涉及的一些相关概念的内涵作出界定,在对我国农民市民化历史回溯、现状考察及未来前瞻的前提上,对制约我国农民市民化的障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强调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基本原则,理清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基本思路,最后,提出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中表现为解决“三农”问题 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协调发展,实际上就是要着重解决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和矛盾,做到“五个统筹”。诚然,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客观存在,但突出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城市发展同农村发展不协调,城乡关系不合理,不正常。这两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又常常是交叉的,如有的问题既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也表现出城乡关系不合理。但据我的观察和分析,城乡问题居于更为突出和主要的地位,而这又集中地表现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真正解决好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便能得到基本解决。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正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为了更加深入具体地认识这个问题,还须对“三农”问题的现状有个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10.
11.
城乡一体化是通过城乡之间的资源与生产要素的统筹规划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呈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现代文明由城市向农村传播,实现农民市民化。以创新精神探索城乡文明一体化建设的新途径,是新时期太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就开始了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但是,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各项制度在摸索中屡屡遭受挫折.21世纪以来,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提速,如何确保这些制度的公平、高效和可信,实现这些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就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最近河北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宋风轩教授的新著《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该书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内涵十分丰富,工作千头万绪。本文拟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农业政策的调整和农民增收政策三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自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以来,新农村建设已经开展了整整五个年头。在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的引导下,国家的发展战略及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从以农支工转向以工支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