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始终将农村问题放在首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农村的改革.邓小平通过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等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村改革思想体系.正是在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业、农村等方面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本文从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着手,探析了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对当今中国农村问题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生前十分关注农业,形成了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农业思想,使农村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搞好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早日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本文对邓小平农业思想形成的历史和时代背景、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特别是他把农民致富增收作为其思考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他也把它作为制定农村政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在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丰富的有预见性的农民致富增收思想,为当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由马恩成、周森、陈文学合著的《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与农村现代化》一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理论中有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思想,对广东乡镇企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与对策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有益探索。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广东实践相结合。作者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理论:要确定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农业为基础,绝不能因为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而忽视…  相似文献   

5.
农业问题一直是邓小平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恢复农业生产是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农业思想的主线。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及解决市场问题。邓小平关于恢复农业的思想对当前农业问题的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经过长期思考探索,总结历史经验尤其是农村改革实践的智慧结晶,它指明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最终出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两个飞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学习和深刻领悟邓小平的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道路.形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思想。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思想,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目标,即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与中国统一战线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探寻和分析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共同特点,梳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脉络,对于进一步认识和探索统一战线发展的规律性,加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明确指出"农业是根本",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三农"思想,为全面推动农村的小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学习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的思想熊动员为了打好“九五”农业第一仗,努力完成今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任务,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真正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在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统一认识的同时,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对于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城乡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以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并举、城乡兼顾的发展战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改革城乡关系的战略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准备。江泽民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体系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我国农业的地位、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途径等一系列问题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对于我们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中国发展机遇的思想包含着一系列重大观点 ;这些观点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同时体现出宏观性、实践性、创新性、辩证性的风格特征 ,这充分表现了邓小平的发展机遇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中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理论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战略 ,对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2 0多年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高度的理论概括 ,系统论述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地位、政策途径、根本动力和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指导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创造性的形成了一整套改革方法论思想,其中主要包括改革实践论、改革系统论、改革过程论等.邓小平的改革方法论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又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崔红 《辽宁经济》2002,(5):55-56
一、毛泽东首先结合革命战争的需要提出了“农业为第一位”的思想毛泽东“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思想的形成,首先是从他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始的。他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广泛深入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和中国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农村财政改革必须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进行自身改革,并且要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走农业、工业同步发展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新路子的指示,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促进农村经济更大发展。 首先,要改革财政思想、转变财政观念。要由过去单一公有制下形成的狭隘财政观,转变为面向多种所有制的全方位财政观。这一财政观(人民财政观)的要点是:人民是生产、流通的主体,国家财政的职能是服务,要支持和促进人民群众自己向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实现以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有效性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邓小平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思想的经济逻辑,结论表明:邓小平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思想以回归常识理性为逻辑起点,以因应农民的产权需求为决策基础,以顺应发展规律为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有效性的动态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有效性的一般性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落后,农民贫困,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形成农民现代意识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毛泽东、邓小平农民教育问题比较.为今天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农村非农化与中国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在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能够较好地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进行模拟和解释的理论模型.整个模型将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划分为传统农业阶段、非农产业发展阶段与"反哺"阶段三个时间段,并着重分析了农业剩余的出现与非农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之所以成功最为重要的一段时期.文章最终认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协调发展,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