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如何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消除中国经济及社会治理二元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已成为我们农业部门新的职能定位和光荣使命。新型城镇化必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城乡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  相似文献   

2.
<正>无论新型城镇化还是新农村建设,无论"四化同步"还是"三化同步",都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一共同目标。多年来,农发行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发行应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战略调整,大胆改革创新,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做出更大贡献。一、发挥农发行在支持城乡一体化中的先锋和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在外部经济发展环境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要更多地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地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更快地推进"四化同步".然而,当前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民消费能力低下、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同时特别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统一规划,合理统筹布局,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各地由政府主导的建设项目相继涌现,对资金和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对农发行辽宁省分  相似文献   

5.
<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农垦现代农业建设水平整体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有优势、有条件、有能力在四化同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农垦"四化同步"的优势和潜力(一)经济发展质量和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农村近些年,农垦经济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呈现出增长快、运行稳、质量高、效益好的发展格局。2006年农垦生产总值1649.5亿元,2012年达到5008亿元,是2006年的3.04倍,连续10年保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深刻社会变革中,农村金融大有可为。笔者认为,面对历史性机遇,农信社必须牢牢地坚持自身的服务定位,进一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坚持服务定位,就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农信社服务城乡的优势,把强农惠农作为业务的重点,将"四化"  相似文献   

7.
甘春华 《南方农村》2009,25(5):33-36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对城乡一体化进程有不同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非迁移性的"离土又离乡"模式对于城乡一体化具有最大贡献,但它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全家永久迁移"模式将是未来城乡一体化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三农"问题作了许多重要阐述,强调了"三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这些新论断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和对"三农"工作的科学定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些新部署、新要求,必须结合省情、农情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谋划新思路,采取新对策,再创"三农"新辉煌.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生产要素、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保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齐力 《南方农村》2013,(1):32-3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通过什么途径、依靠什么力量、采取什么办法来实现“四化同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作用是重要的现实选择和可靠力量,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广东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的现状、趋势及问题及进行了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吴江区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来抓,全力推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农业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居全国示范区前列。一、园区建设的主要成效认识高度统一。吴江区坚持把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吴江和聚焦富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来部署推进,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动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是农业领域一次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意义的全国性会议。互联网以其互联互通的特质和无远弗届的属性,正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新农民的培育提供了难得的风口。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四化同步"过程中城乡一体化不断发展,农业正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村正越来越成为令人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三农"工作的部署,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和"三农"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普遍认为,这些重要举措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希望各级政府把相关精神尽快落到实处,使广大农民早日得到更多的实惠。"城乡发展一体化"部署展现新前景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些论述使各地干部群众倍感振奋。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与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我以为,"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四化同步"发展要从中国国情、农情、粮情出发,探索出一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条件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城镇化进程对粮食安全的双重压力回顾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有一个共同特征,基本上都是以农业和农村为支撑的。从城镇化发展的规  相似文献   

15.
实施“三区”联动战略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出以"三区"联动推动"三化同步"的发展思路和途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近年以来,浙江省衢州市立足城乡统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致力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整体联动推进,以"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生态家园"为总目标,以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以"科学规划布局美、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核心是解决好人的问题,要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坚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培育方式、健全工作体系、营造良好氛围,取得明显进展与成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增添了生机活力。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力量随着"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江苏正处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江苏、促进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时期。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在服务居民、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正在实施的发展战略密切关联、高度契合。近年来,江苏休闲观光农业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统筹环境下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城乡一体化发展使现代经济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紧密,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应该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经济原则,从布局、结构、区域上构建和优化农业物流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本文就我国目前农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物流数量大、品种多;物流难度大;物流要求高,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物流原则,提出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纲要和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农村工作通讯》2013,(18):54-55
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省份的贵州,"四化同步"对推动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更关系到贵州能否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此,贵州正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具有贵州特色的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