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广西桂林3所高校的1703名大学生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广西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分析发现:(1)从总分及各维度上,大学生心理资本呈现出明显中等偏上的水平。(2)从心理资本的维度来看,家庭来源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性别、年级、专业、独生与否上存在差异。自我效能和韧性水平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希望、乐观水平、韧性上大一学生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在希望、乐观水平上工科学生高于理科学生,在韧性水平上工科学生高于文科学生;在自我效能水平上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3)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在家庭来源、独生子女等方面未呈现明显差异。但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差异。男生心理资本总分高于女生;大一学生心理资本总分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工科学生的心理资本总分高于理科和文科学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问卷法,对65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13个影响亲社会行为因素的选择倾向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对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选择倾向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对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选择倾向在陌生人与熟人、紧急与非紧急、公开与非公开这三对情境中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如下:大学生心理韧性总体良好。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是否是独生子女的方面差异显著,在性别、专业、城镇方面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社会支持总体良好。大学生社会支持在是否是独生子女的方面差异显著,在性别、专业、城镇方面无显著差异。当代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韧性总分成正相关。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不会影响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20名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及其与心理安全感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体来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存在显著的特征差异,但是在创造力各维度上分别存在程度不同的特征差异;(2)心理安全感对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网络媒体等对大学生极端心理行为的过度报道误导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正确认识,遮掩了大学生心理行为的积极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以积极因素为主,积极心理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存在助长效应。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大学,应将积极心理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培养心态积极、行为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王建文  吴淑祺 《进展》2021,(1):117-119
调查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大学生行为变化与心理状态,为高校和有关组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决策参考。笔者采取方便抽样法和滚雪球抽样法,于2020年3月25日至4月10日,通过网络调查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互联网经贸学院大学生。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上述病毒的认知总体情况较好,但仍有待提高;在此期间,大学生出现的适应性行为较多;此外,不同生源地以及年级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统计学意义。在此特殊期间,大学生虽其心理状态虽总体水平良好,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相应的烦躁与抑郁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进行调查,以探讨心理弹性支持系统的构建。结果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弹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低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心理弹性水平差异显著,前者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后者;心理弹性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来自城镇和农村不同生源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弹性差异除乐观性外,其余维度不显著,前者的乐观性水平高于后者;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弹性差异均不显著;文科和理科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差异不显著;三个年级中,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差异不显著,但从均值上看,随着年龄增加,各维度得分均有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SSQ中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弹性支持网络的构建要包括促进内部保护性因素形成的个体心理支持系统和促进外部保护性因素形成的“家庭、学校、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对深圳、上海和长沙18家企业302名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心理授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调研结果发现:组织支持感、心理授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职位员工在心理授权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员工心理授权水平差异不显著;心理授权是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而这一中介效用主要是通过工作意义、自我效能和自主性三个维度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日益普遍,这必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方式和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论文针对大学生的外宿心理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了解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心理原因,主要包括独立意识增强、从众心理、人际关系、享受心理、恐惧心理等,并根据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提高高校的宿舍管理有较大的意义,同时也给高校如何管理学生住宿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调查问卷,对2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学生角度对大学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由学生评价的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存在八维结构,分别是课外学习指导、提供学习资源、科研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帮助、升学指导与帮助、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中小学教师有显著差异,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所得结论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