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博弈论角度,先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普通监管的博弈模型,然后分析了有公众检举情况时监管的博弈模型,得出公众检举的存在,会使得市场参与者不敢再违规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在有效市场假设条件下,应用不完美信息信号博弈模型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上市公司和监管者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时的信号博弈,用以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者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3.
信用衍生品是商业银行转移信用风险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但在信用风险转移过程中易导致商业银行弱化贷款审查监督力度,形成道德风险. 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与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间的博弈均衡状态以及影响该状态的因素,建议监管机构应加大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的惩罚力度,并视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产生超额收益的大小合理调整其监管频次.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在有效市场假设条件下,应用不完美信息信号博弈模型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上市公司和监管者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时的信号博彝,用以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者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5.
我国股市属于无效市场,存在投机过度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股市存在虚假信息披露现象。本文通过建立造假与监管的博弈模型,得到了上市公司与证券监管部门的三个纳什均衡,并进一步分析了监管的有效性,找到了根治信息造假行为的切实可行的办法。随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建立有效股市的若干个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股市属于无效市场,存在投机过度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股市存在虚假信息披露现象.本文通过建立造假与监管的博弈模型,得到了上市公司与证券监管部门的三个纳什均衡,并进一步分析了监管的有效性,找到了根治信息造假行为的切实可行的办法.随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建立有效股市的若干个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进保险公司监管机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三种机制下保险公司间的博弈模型。首先建立无监管机制下保险公司间的博弈模型,指出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经营行为进行监管的必要性;然后建立惩罚机制下保险公司间的博弈模型,分析监管机构如何确定罚款金额,并提出实际监管过程中的可操作方案;最后建立奖罚分明机制下保险公司间的博弈模型,指出与实行惩罚机制相比,实行保证金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监管机构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一线城市房价的飙升,中央政府在出台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失效。本文第一部分通过房地产市场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在不引入惩罚机制条件下分析地方政府不执行政策的原因;还有引入惩罚机制条件下,得出中央政府在何条件下监管和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第二部分,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博弈分析,首先,通过地方政府的土地招标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其次在分析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上的合谋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一线城市房价的飙升,中央政府在出台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失效。本文第一部分通过房地产市场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在不引入惩罚机制条件下分析地方政府不执行政策的原因;还有引入惩罚机制条件下,得出中央政府在何条件下监管和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第二部分,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博弈分析,首先,通过地方政府的土地招标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其次在分析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上的合谋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转移风险、补偿损失的最佳手段,保险在经济活动中始终发挥着财产保障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本文以博弈相关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首先利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保险监管的必要性,根据假设自从1980年我国保险业恢复正常经营以来,政策上的优惠以及政府的特权保护使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相对于世界各国已建立比较健全严格的监督体系,我国保险市场监管制度漏洞百出,无法达到规范与有效管理.因此,加和分析得到市场监管博弈的支付矩阵,从而建立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借助期望效用函数对模型求解,再进一步分析均衡状态的解的含义即可得到保险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效率的一系列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徐润南 《新金融》2006,(3):25-29
本文通过构建“银行高管—银行监管人员”之间的跨时博弈模型,对当前银行面临的“由银行高管引发的操作风险问题”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基本结论如下:一、银行高管是否违规取决于其预期总收益和违规预期总成本的比较;而银行监管人员的查处力度大小则决定了其违规金额的大小。二、现实中,由银行高管引发的操作风险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必须存在。三、银行高管和监管人员之间的博弈是否存在一个稳定均衡解,取决于他们各自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以及模型中各外生参数的取值,对这点的认识对政策的制定将有根本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监管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从理论上揭示资声丽机构、监管部门的行为动机及博弈均衡结果,说明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各行为主体的行为选择及相互作用机理,并依博弈分析的结果对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企业责任理论、监管理论以及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建立了企业责任与监管机构的博弈模型,并将具体的乳制品行业引入到模型中进行分析,对企业责任和机构监管的博弈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经济博弈论原理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状况进行分析,寻求提高政府监管部门治理效率的方法。通过构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它们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两个博弈模型,得到均衡策略组合。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发现政府部门通过提高对舞弊公司和合谋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减少监管成本加大监管概率等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校园网贷监管缺位产生的各种乱象,建立校园贷款监管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情形下网络平台与政府监管的进化稳定策略,并利用数值分析对各种可能的情形分别进行模拟。研究表明:网络平台是否违规经营与违规经营获得的超额利润以及承担的罚款密切相关,政府只有加大对违规网络平台的惩罚力度,才能引导平台规范经营。若政府监管网络平台的成本较低,政府更愿意做出监管决策,当政府履行其管理职能时,有利于校园违规贷款问题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爆发式的发展态势,在给公众带来普惠金融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给现有监管体系带来了挑战。其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和创新性等特性,增加了互联网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监管体系的低效和不足。声誉机制是为关心长期利益的参与人提供的一种隐性激励,用以保证其短期选择的承诺,因此,它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博弈主体;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KMRW声誉模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动态博弈模型,揭示声誉的激励与约束作用;最后,基于声誉视角进行了监管机制的设计,并针对如何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注册会计师关联关系的会计监管体系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运用博弈分析方法 ,针对目前不同的注册会计师选择权关联关系对其独立性的影响 ,构建了不同的会计监管博弈模型 ,分析比较了各种模型的结构特征及其现实背景 ,提出了具有最优会计监管效果的路径选择。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现实的考察 ,本文对建立“三位一体”会计监管体系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各国开始重新审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非对称进化博弈理论,构建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之间的非对称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两者的长期动态博弈关系,得到创新与监管的长期进化稳定均衡点,分析了金融机构进行创新和监管机构监管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的有效结合、合理利用监管机构处罚机制、建立事前防范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股市的整体表现是众多市场主体间博弈互动的结果.本文以作为股市最终供求主体的股民和上市公司间的博弈为着眼点,通过静态与演化动态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在不同监管情况下,股市中投机性状况作为博弈均衡结果出现的条件,各均衡结果如何随时间推进和制度完善而演化.结论表明,在不同监管完备程度下,股民的投机性与上市公司的投机性相互影响,而是否会形成整体层面的投机性均衡以及这种均衡如何演化,则与初始状态和监管完备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竞争还是合作:国际金融监管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于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学术界一直有着两种不同的取向:监管竞争和监管合作。本文试图通过一个两国博弈模型来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寻求理论上的支持。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发现在一次博弈的假设下,两监管方的博弈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在更为符合现实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我们证明了(合作,合作)策略是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也就是说,在长期中,合作策略将是博弈方最优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