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企业制度与传统所有制企业的最大区别就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而经营者追求报酬、工作条件、休闲时间等待遇,故经营者常会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方法、程序等方式来谋取自身利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尝试建立财务总监制度,以维护国家和集体所有者的利益。因此,从维护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和集体财产流失、完善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角度探讨了公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制度建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张向雄 《当代经济》2005,(14):22-23
市场经济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整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所有者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更追求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即力求尽可能多的薪水、奖金、闲暇和荣誉等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日常经营中所有权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内部与外部的事后审计又无法满足所有者事前与事中控制的需要.财务总监制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邓芸芸 《经济师》2006,(1):132-132,134
在现代公司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经理人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所有者面临不确定性,其有效解决途径是实施经营者持股制度。基于此,文章对经营者持股制度产生的理论背景、实施经营者持股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整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所有者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更追求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即力求尽可能多的薪水、奖金、闲暇和荣誉等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日常经营中所有权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内部与外部的事后审计又无法满足所有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司管理层股票期权的负激励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即形成了以股东形式出现的企业所有者和以管理人员形式出现的企业经营者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此种关系下,经营者可以获得委托人难以取得的企业内部信息,因而在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诱导经营者的“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即经营者会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甚至有可能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如何有效激励经理人,使其利益导向与所有者利益相吻合,从而避免产生大量委托———代理成本?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其根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公司制企业中,股东虽然是公司的出资人,但他们却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从事经营,其经营行为的风险由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承担。这样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就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在实际的公司运作中,由于股东数量很多,只能够对公司的重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此制度下所有者往往是远离经营者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所有者财务主体,没有相应的资本委托授权和监督机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经营者寻租行为。我国现阶段的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完善,所有者虚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所有者财务机制,可以明确国家的所有者地位以加强对经营者及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从人的需求与行为特征出发,结合现代企业理论分析国有企业低效率运行的原因,基于此,对处理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企业制度,和处理经营者与员工关系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变革,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基础上 ,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监事会分权制衡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运行机制。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超越了个人的资金和风险的承担能力 ,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形式的诞生 ,但也带来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 1)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 ;( 2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3)所有者与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结果所负的责任不对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正是为解决上述矛盾而产生的 ,企业所有者对经…  相似文献   

10.
胡宝臣 《经济论坛》2001,(16):20-20
在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规范市场经济主体,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但是,在实践中,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经营决策轻率、59岁现象、贪污挥霍、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严重侵蚀了所有者权益、企业利益和社会福利。问题的症结是传统体制根深蒂固的影响,政府职能转换滞后,内部治理结构扭曲,外部治理结构不健全,责权利不对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在国有改制企业中,尚未达到规范的公司制要求,企业内部权力机构重叠,权责不清,难以实现集中统一指挥…  相似文献   

11.
王凌竹 《时代经贸》2011,(20):204-204
一、高管激励机制概述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所谓激励机制是指企业所有者通过激励因素与经营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其本质是要解决企业的动力问题,使企业所有者在资本收益最大化目标和经营者自身效用最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 激励机制按不同形式可以划分为薪酬激励和非薪酬激励。薪酬激励是最主要的激励方式之一,即通过薪酬制度的建立来为高管人员提供劳动收入以达到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谈谈经营者的期权、期股激励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期权、期股激励方式的功能 在现代企业里,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化为具有不同目标函数的利益集团,这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经营者采取“道德风险”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刺激,经营者这一自利行为偏离并损害了所有者利益。在所有权极其分散进而在所谓“所有权壳化”的“内部人控制”企业里,这一偏离显得尤为突出。在现代企业理论中,  相似文献   

13.
张华山 《经济论坛》2002,(17):28-29
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 现代公司制度是伴随古典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由于“两权分离”,就必须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一套有效制衡的体制和机制,这就是公司治理。由于“两权分离”,所有者(股东)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管理,于是产生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和经营者都是“理性经济人”,都追求自己效用目标最大化。经营者掌握着公司剩余控制权,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因而可能出现经营者为追求自身短期利益而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即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有者为了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就必须建立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激励的兼容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以企业经营者和技术创新者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国际公司治理的重心已从过去调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转变为调整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也就是说,国际上新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代理问题,使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财务目标不同,经营者更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为了规范经营者的理财行为,形成科学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必须建立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会计委派制是西方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约束和监督经营者行为的一种制度.是资本所有者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我国,它主要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企业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竹青 《经济师》2002,(4):128-129
国有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是当前一些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经营者行为失控、不规范的现象有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因此必须对国企经营者的监督约束机制创新 ,建立一套强化内部约束 ,完善外部监督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辉  魏延秋 《经济论坛》1998,(16):40-41
企业所有者通常同时采取激励与约束两种机制,来协调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追求,使经营者自觉地将所有者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内化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目标的追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经营者的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行为。因此,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建立现代企...  相似文献   

18.
寻租理论常常用来研究政府失灵现象,实际上,只要存在权力和私欲,就必然存在寻租。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制度化管理落后、国企所有者缺位等问题的存在,造成经营者寻租现象愈演愈烈,员工、股东、交易伙伴纷纷借助经营者的权力为自己牟利。限制经营者寻租,除了需要加强德育教育以外,更需要加强企业内外制度、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公司中,经营者(代理人)从事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经营者行为必然影响企业的价值、效率与长远发展.本文从委托人(所有者,董事会)对代理人监督的角度出发,采用博弈论方法对代理人的行为展开分析,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近似一次性的博弈,是经营者短期行为的主要原因"这个理论假设.从而得出,解决经营者短期行为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或机制,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保持长期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伟梧 《新经济》1997,(8):62-63
企业的“内部人控制”指的是企业的经营者摆脱了所有者的监控和约束,享有自由的处置权力,为实现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侵蚀和损害所有者的权益,实际上变成了“经理企业”。这是我国深化企业改革中,出现的一个较为普遍的一种倾向和现象,是造成国企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