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泾 《发展研究》2010,(7):22-25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2.
于淼 《经济师》2014,(2):33-34
"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明理念,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理论表达。对生态文明内涵的阐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理论基础,文章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于生态文明内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的现有理论和发展状况,探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生态文明观教育、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生态危机是人类生存的现实处境,其实质是人类发展的危机和文明进步的危机.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对文明发展趋势的自觉顺应.追问生态存在的文明境遇,反思人类进步的文明历程,可以洞悉生态危机文明的实质,收获真正的文明智慧和发展的科学启迪.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达到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建设形式,更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本文通过对公民生态文明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应在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的基础上,完善生态环境立法、规范生态文明行政、司法关系、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对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构造和环境组成等方面都有特别要求。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发展调整,是生态文明对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农村,根本在于构建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共生共荣的新生活,关键在于对农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周媛媛 《经贸实践》2016,(11):29-30
本文旨在探讨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条件下区域物流的发展情况,针对以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推进使河南省区域生态物流得以实践、促使区域物流整体朝绿色的循环低碳型转型、推动区域的发展向可持续经济全面发展、提高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生态物流在河南省文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就企业、行业协会、技术、社会等五个方面指出生态文明型物流在河南省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理念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为我国指明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对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地处长三角的苏州市相城区为例,在阐释生态文明及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相城区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症结所在,提出"水动力、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的发展思路,构建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绿色发展策略,并对今后区域生绿色发展道路予以展望,为区域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