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兴志 《经济纵横》1996,(11):28-34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运作风险研究张兴志九十年代国际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叠起,一连串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波,导致一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强烈的冲击。这引起了国际金融界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的重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控制成为...  相似文献   

2.
刘妍芳 《时代经贸》2004,(1):118-123
系统风险是由于金融领域中某个方面出现突发事件从而导致其他方面或整个金融系统出现困难的可能性。系统风险产生于任何金融活动中,金融衍生活动也不除外。迄今尚没有证据说明,金融衍生产品比其他金融活动,如商业或抵押贷款,对系统的威胁更大。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技巧大大增强,这大大降低了金融领域中总的风险水平,从而有利于降低系统风险。但有些领域尚需要行业(市场参与者),国内监管部门和国际监管机构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3.
金融衍生交易风险的内部监控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马晓军对金融衍生交易的监管可分为政府及行业的外部监管和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然而由于金融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市场,就算外部监控再严厉、再完善,如果金融机构内部没有完善的风险监控机制,或是其自身就甘冒风险孤...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金融管制的放松,利率、汇率波动性明显增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速发展,国际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增大。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著名金融机构,如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德国金属期货公司、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都由于对市场风险管理不善.在金融市场的波动中遭受了巨大损失甚至倒闭。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放开、有序竞争与规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和实施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放开的步伐加快了 ,竞争加剧了。但金融衍生市场的过快开放很可能引发无序竞争 ,加剧衍生市场的风险 ,不利于金融衍生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实行动态式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有助于防范和化解整个金融衍生市场无序竞争所产生的风险 ,培育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也是增强衍生市场有序竞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佳 《广东经济》2016,(12):123-124
随着世界经济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机构在运用原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同时,也创新了很多新的金融衍生工具,这不仅让金融机构和企业赚得了收益,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本文阐述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理论,基于上述理论,对其进行了风险成因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从会计的视角,提出了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相关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融衍生产品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一、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定价问题近20年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DerivativesMarkets)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金融衍生产品是在70、80年代初新的一轮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80年代各种衍生产品获得长足发展;到了90年代,虽然出现了巴林银行因日经指数期货交易而破产、住友商社因期铜交易而招致巨额亏损、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以致最终导致一大批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如日本的山一证券、香港的百富勤以及著名的LTCM对冲基金)等一系列震惊世界的事件,但全球对…  相似文献   

8.
金融互换的产品风险与市场□中信国际研究所凌晓东金融互换是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上出现的一类新型衍生产品,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市场规模,成为工商企业债务管理的常规工具。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不了解、不使用金融互换的企业将失掉许多有利的商...  相似文献   

9.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控制与交易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敏娟 《现代财经》2006,26(7):15-18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其中主要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风险的控制,在培育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金融创新以及改进衍生产品业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实施交易机制创新,以减少金融风险,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余波 《现代财经》2002,22(9):27-30
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引入,可以增加金融交易配置资源的迂回度,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我国金融业在开放过程中能否具备后发优势,决定因素是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能力。但是,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市场规则、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制度性因素压制了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能力,使得金融产品创新活动长期以来处于一种低效的“锁定”状态。创新我国金融产品的关键在于突破制度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陈宗贵  雷磊 《经济师》2004,(7):76-77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现代金融理论丰富、完善 ,一个金融机构能否有效地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以良好的风险定价策略获利已经成为决定它竞争力及其经营能力高低的关键和核心。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 ,国内的金融机构也积极的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文章列举了美国著名金融机构在长期的风险管理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以供我国金融机构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2.
衍生产品是把“双刃剑”,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既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又可以扩大金融市场风险的传导。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运用衍生产品管理市场风险的效能,并结合目前经济形势对我国商业银行运用衍生产品必须遵守的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若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经济危机表面上源于次级贷款和其衍生产品的泛滥,其深刻的原因则是1980年代兴起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和体制.危机让我们看到:衍生金融工具可以转移和分散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但不能消灭风险,还可能将风险在整个金融体系内复制和层层放大;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膨胀,会推动资产泡沫的形成,最终伤害实体经济;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公共产品提供职责不能推给市场,否则得不偿失;我国要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以此扩大内需、改善我国经济结构的长期策略.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债危机过程中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形成和危机爆发,用传统的理论已不足以进行解释.研究发现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一种全新的本质性特质--信息的溶解性扩散.在"信息溶解性扩散"的背景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天然的系统性风险缺陷.需对该种市场的系统作概念重构,并以信息溶解性扩散为理论基础,对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建设、法律监管以及更高层面的宏观调控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聂聪 《经济视角》2010,(2):36-38,42
信用衍生工具作为风险管理的一大创新,成功地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分离,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另辟蹊径。然而,此次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工具扮演了放大风险,加剧市场波动的负面角色。包括雷曼兄弟、AIG等诸多市场参与者大量使用信用衍生工具进行投机活动,并以信用衍生工具为基础包装出CDO等高风险产品,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我国正处于金融系统变革的关键时期,金融创新和信用风险的规避与转移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全面梳理了在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工具的风险传导和扩散功能,通过剖析其运作原理,总结其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定价风险、操作风险等,提出我国拟逐渐开展信用衍生工具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推行会鼬制新灶羼健康的信用衍吐品市扬右昕砬蒜  相似文献   

16.
衍生产品是把"双刃剑",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既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又可以扩大金融市场风险的传导.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运用衍生产品管理市场风险的效能,并结合目前经济形势对我国商业银行运用衍生产品必须遵守的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金融衍生产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规避和转移风险的同时却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文章指出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可选择性,进而建立了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公司交易员的道德风险模型,分析了这种道德风险所引致的效率损失和金融风险,最后,文章提出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来防范和化解金融衍生产品风险。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经济难题,文章从次贷危机的起因开始考察,重点分析了次贷危机对传统金融以及实体经济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美国的投资银行在经营着金融衍生产品,但美国政府并没有将这些投资银行纳入到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中,当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链断裂后,传统金融和实体经济都难以幸免。  相似文献   

19.
孙宁华 《生产力研究》2006,(11):66-68,74
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市场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金融衍生产品的虚拟性、表外性、高杠杆性以及结构的复杂性等特点使之风险度量难度很大。文章探讨了用灵敏度和VaR度量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理论与方法,并对VaR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思想和体系的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融业将在2006年对外全面开放,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品种单一,结构与功能很不完善,金融业务基本停留在传统业务上,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研究和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特别是防范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