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20年是汪曾祺诞辰百年,《岁寒三友》是汪曾祺1980年重返文坛后创作的小说,表现出鲜明的民间立场。在《岁寒三友》中,汪曾祺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上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呈现出一幅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图,而这不仅是生活的真实,更是心灵以及人性的真实。汪曾祺同样抛却意识形态的束缚,充分展现自己所熟悉的民间生活和风俗人情,同时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礼赞以及民间文化的认同,寄予了自己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新写实小说直接将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和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艺术追求目标,把文学的重心移向“叙事”,在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一种文学精神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从审美的角度看,张岱的小品文卸去了“文以载道”的传统,以普通人的视角再现明亡之前其亲历的生活,多方面表现了大众风情,具有鲜明的世俗性:把在传统文人看来俗之又俗的生活素材诉诸笔端;牵引市民化的人物走进小品文;尤其小说化语言的运用,使得作品富于生活气息。究其成因,首先是文艺思潮世俗化的时代洪流。涌溢各处、不断浸淫;其次是当时市民阶层爱好并喜做小品文的风气甚炽,使得张岱需要考虑读者的趣味;再次是张岱家世生平的坎坷,使他处于文化边缘的写作境地,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展现市民形貌、礼赞世俗人生。  相似文献   

4.
李碧华小说研究综述(2000-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香港的回归和1999年研讨会的召开,李碧华的作品在内地一版再版。2000年后,大陆学者对李碧华的研究逐渐升温,李碧华成为继金庸、张爱玲之后,大陆对香港通俗作家研究的又一个热点。很多评论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时李碧华及其作品进行了宏观的总体鸟瞰和微观的个案分析。文章从“文化层面”、“文本形式”等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并作归类分析,以展示研究的概况与成果,找寻研究中的得失,以期李碧华小说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香港是多重意义上的边缘,李碧华更是边缘的边缘.李碧华的一系列小说正是从边缘的叙述立场提供了中英国族叙事之外的香港历史叙事,在才子佳人的老调重弹中,贯注了她对香港命运和“身份危机“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梅娘是我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一生写下了许多杰出的女性小说,被世人称之为“北梅”。她的小说塑造了普通人物的悲欢生活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记录了主人公的生活痛苦与追求。对此,本文从小说人物形象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梅娘小说中正面和负面的男女形象,以更清晰地认识梅娘小说人物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以香港作为评估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实参照系,运用港澳两地的四组25个(50对)统计指标,核定出1996年澳门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为香港的78%。通过对港澳的四组指标群排序和对比分析,分别核定出澳门在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结构和人口素质、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四个方面的相对发展水平。通过对单个指标的排序和对比分析,找出澳门相对于香港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8.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普通人看见的是情,禅学家看到的是性,道学家看见的是淫。 对即将过去的2007年,相信不同的人更有着绝然不同解读方式.盘点程序和意见角度。  相似文献   

9.
潘军2001前后年创作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回忆性小说采用了冷静、含蓄以及反讽的风格和语调来叙述“文革”前后的生活.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在《独自与手势》中,作者致力于表现主人公的心灵苦难。小说本身的容量相当大:生活背景相当广阔;作者通过主人公“我”所表达出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也显得相当真切。作者以此种风格与题材来作为自己由先锋向现实主义的转型是颇具个性的。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悬念小说不同,新悬念小说包括知识悬疑小说和文化悬念小说,在满足读者的解谜欲之外,更多地着眼于人的求知欲,激发人的好奇心。这种类型小说中的文化悬念小说是国外知识悬疑小说中国化后引入的一个概念,传承了"文以载道"的传统,以小说的方式言说文化。宋耀良的《西夏谜城》在文化悬念小说作品中颇具代表性。作品以小说的形式来解谜一个消失的王朝———西夏,让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拥有过"中世纪图书馆"的黑城遗址和"乍视字皆可识,熟识无一字可识"的西夏文字等诸多西夏之谜在普通人的眼里绽放出生命的"音容笑貌、歌舞哀哭"。  相似文献   

11.
整合营销传播,以消费者为核心,通过双向沟通形成互动,与消费者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关系,同时整合多种传播媒介,树立起品牌形象,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营销目标。这种营销理念在香港旅游业的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概括出香港旅游业推广成功的原因所在,这对于更好地了解香港旅游业并学习其先进的推广经验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五四小说构筑了现代小说的基本形态后,小说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分野.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和四十年代张爱玲的小说不仅擅长写城市题材,更重要的是自觉建立了现代都市价值观,因此"城市文学"应运而生并开创了现代文学的一块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经典化"是金庸小说研究中重要的学术问题之一。学院派的推进以及金庸自身的主观努力是当前两种最具效力的"经典化"途径,然而这两种途径显著的文化诉求使金庸小说显现出"被经典化"的人为痕迹。在这两种途径之外,金庸小说的经典化还存在第三种途径——民间途径,即通过民间代代相传的广泛阅读使金庸武侠文化沉淀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前两者显著的主观建构性质,金庸小说经典化的民间途径以"自在自为"的方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方早期的小说积极入世,她对社会的理解很单纯,并化身为文本中人物积极入世的"朋友"来帮助他们成长,但是经过1986年的转变,方方对生活的认识更加复杂化,原本清晰简单的世界这个时候开始异化,像白茫茫的梦境一样难以分辨善恶。本文主要是从小说的叙事视角及情感这两方面来论述方方早期小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创作了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厚重地方色彩的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从其产生背景、创作概况及特点等方面可以梳理20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发展的脉络,进一步确立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网络玄幻小说与中西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在原型、神话色彩、生命意识以及叙事模式上受到中西神话原型及原型背后的故事的影响。网络玄幻小说将其中可以利用的原型故事拿来为己所用,对其进行重述和演绎,使古老的神话在信息时代全面复活。这种现代化的复活,不仅展现着传统文化绵长悠久的生命力,而且体现着当代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承继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杨英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1):127-129
文章认为香港的制造业发展态势以外迁为主流。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化,制造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提出了“香港制造”和“在港制造”的成就应一视同仁地计入香港制造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GMM估计,通过考察我国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上市前后股票流动性和价格波动的改变来检验两地股市的整合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在考虑到双重上市后,样本股票的波动性有所降低但是流动性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说明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并不是整合的.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9.
柏格森生命哲学中揭示人类生命本质的“绵延”理论和体悟绵延的“直觉”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题材选择、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都成为了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艺术实践者。《雅各布之屋》《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三部作品,以探究人之真实、人性之深刻和人生之生动不息为目的,试图复现人类触动人心的生命原态,突显文学作品书写人性之真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