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企业科技》2009,(26):30-31
在一次培训课上,将要讲到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时,我先给大家讲了一个齐桓公的故事: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很多齐国人都穿起了紫色衣服。一时间,紫色衣料价格猛涨,一匹紫色布的价格超过五匹素色布的价格。闻听此状,齐桓公发愁了,于是向管仲讨计,管仲回答:“主公如果想制止这种局面,就不再穿紫色衣服。同时你还应该对人说:‘我非常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如果有人穿着紫色衣服来见你,你一定要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紫色染料的臭气!”’齐桓公照方抓药,结果,当天所有的近臣就不再穿紫色衣服;到第二天,国都临淄已没人穿紫色衣服;第三天,整个齐国也找不到一个穿紫色衣服的人了。听完这个故事,大家都露出了会意的微笑。  相似文献   

2.
袁浩 《秘书工作》2011,(1):41-41
据《韩非子》记载,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一国尽服紫",引起齐国紫色衣料价格暴涨。齐桓公对这一风气带来的后果感到担忧,管仲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中记载:齐恒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于是"一图尽服紫。"从而引起了齐国紫服价格暴涨,使五件素服的价格,也抵不上一件紫服。齐桓公为此感到很优虑。便向管仲请教对策。管仲说:《诗经》有言,"不躬不亲,遮民不信。"大王想纠正这股风气,何不从你自己开始不穿紫服呢?齐桓公欣然接受了管仲的建议,首先自己不再穿紫服,并对穿紫服来见他的人不客气地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穿紫服的。结果当天朝廓里再没人穿紫服了,第二天都城中没人穿紫服了,第三天全国老百姓再没有穿紫服的了。由此看来,齐国服紫之风的盛与衰,与齐桓公的实际行动密切相关。即所谓"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不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齐国有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叫管仲,在辅佐齐桓公期间,他曾以商战为武器,配合其他措施,不战而使鲁国、梁国屈服。鲁、梁两国民间习俗织绨(古代一种丝织物),管仲便劝桓公穿上绨服,使臣民仿行,并对鲁、梁的商人说:“运到齐国一千匹绨,就给金三百斤,运绨十倍就给三千斤。”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管仲任齐相,安民、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垂青史。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王朝的宰相不下几百个,很少有敢与自比的。管仲可谓功名盖世了。然而,管仲任相,齐国称霸功不可没的还有一位幕后英雄,那就是鲍叔牙。本来,那个宰相的宝座,齐桓公是让他去坐的。他才高资深,是帮助齐桓公夺得齐国江山的功臣,而管仲不过是敌人的帮凶,与齐桓公有一箭之仇,是齐国通辑的逃犯。可鲍叔牙胸怀坦荡,大公无私,考虑问题一切从齐国利益出发,人才观念特强。他自认才不及管仲,就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极力劝说齐桓公一定要把管仲请回来做宰相。这才有了齐国的霸业和管仲的功名。鲍叔牙若是有一点私念,随便歪歪嘴巴,管仲不仅出不来,而且早做了刀下鬼。  相似文献   

6.
《大众标准化》2016,(3):45-45
正有一年,齐国军粮出现短缺。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大臣管仲说:"你一向足智多谋,你能不能想个法子,在不增加百姓赋税的前提下,为国库筹备足够的军粮呢?""这好办!"管仲胸有成竹地点了点头说,"前几天,北郭有个人,挖地时挖出来一只龟,这只龟就值五百亩地的粮食。我去把那只乌龟弄回来就行了。"齐桓公不知道管仲的葫芦里要卖什么药,但他相信管仲的智慧,便没多说什么,任由管仲行动。第二天,管仲派出十乘车的使团,浩浩荡荡前往那个人家,赐给他官帽一顶后,便一路敲锣打鼓,把那只龟给"请"了回来,供奉在寺庙前的大台上。白天杀了四头牛祭祀它,晚上派百名士兵把守。众人大惑不解,一只乌龟何以受此隆重的礼遇?管仲就宣称:这只龟是东海海神的儿子,是无价之宝,谁要拥有了它,要风  相似文献   

7.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个话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同企业文化是启用人才的关键 我在北京人民大学授课时,一位曾在企业任职多年的学生问我:"在我以前的管理经历中,经常使用您说的‘建立一个舞台,设立禁区和目标,由下属自由发挥'的俱乐部式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总体上收到了较好效果,它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与信任,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在实际运用中,我感觉这对下属的素质要求较高,按‘巴纳德'的组织存在‘社会化惰性'的思想,企业里或多或少有些不与组织目标一致的人,对这些人用这种方法管理可行吗?"  相似文献   

8.
杨发军 《活力》2013,(22):94-94
管仲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40余年的宰相生涯,使管仲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把处于东海之滨的小小齐国治理得民殷物阜,国富兵强,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管仲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先富民教民,后富国治国,最终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相似文献   

9.
刘伟 《企业经济》2002,(7):39-40
《管子》是后人根据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国相管仲(公元前725年-前645年)遗说编辑而成.《管子》各篇的著述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故内容庞杂、叠出重复,虽不乏后人假托之说,但其蕴涵的丰富思想,特别是有关经济方面的论述,不失为我国古代经济思想宝库的重要篇章.管仲在任四十年,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一套以粮食生产、流通、管理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调控方法,使一个经济凋敝、人民流离失所的齐国,发展成为经济强盛的春秋首霸.《管子》中所反映的一些粮食经济管理思想,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时尚品质     
重要在于细节铁凝(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河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以衣着而论,我这个人不能穿很复杂很繁复的衣服,适合穿比较简洁的。我也不适合穿大花衣服,尽管艳丽的有时候会使人年轻,但也未必。其实,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什么最适合你?选择本身就体现出你的文化、教养等综合素质。有时候我也喜欢一些名牌,因为它恰巧适合我。我喜欢它的做工,它的质地和材料。要求衣服简洁,做工尤为重要,包括衣服的一道缝,一粒扣子,一个扣  相似文献   

11.
一、服务营销在企业经营中的战略地位 1989年,美国波士顿福鲁姆咨询公司在市场调查中发现,顾客从一家企业转向与之竞争的另一家企业的原因,70%是因为服务问题,而不是因为质量或价格.GE前总裁韦尔奇强调":GE营销中有一点被重视了,那就是'非正式价值',我以为这是个了不起的创见.  相似文献   

12.
信任的魔力     
故事春秋初期,齐桓公接受鲍叔牙的推荐,拜管仲为相,并尊其为“仲父”,明确告诉众人说凡国家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一律先去问管仲,一切政务的实施全凭“仲父”来处置,即所谓“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齐桓公的这种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使得管仲能够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在他担任齐国宰相的三年时间里,齐国实现了“民富”、“民安”,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相似文献   

13.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名相。他雄才大略,胆识超群。且在用人上有独到的见解,对此,史书多有记载。   管仲病重,管仲身后谁能为相?齐桓公来到管仲病榻前征询意见。首先提出的是功德盖世的鲍叔牙。这是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人选。对齐桓公来说,鲍叔牙是辅佐他取得君位的股肱重臣,如果不是让相管仲早已为相。对管仲来说,鲍叔牙对他有济贫之惠,知遇之恩,让相之德,是情同手足的挚友。但管仲却没有降格以求,以鲍叔牙“爱憎分明太过”为由,一口回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无容人之量不能为相。   最信任最倚重的人不能为相,…  相似文献   

14.
更愿意跟谁合作有人说,衣服是女人的另一种表情。三个女人遇到一起,话题很自然地从着装开始了。王建超(以下简称王):我们上大学时,夏天再热不能穿裙了,不能露脚趾。但我现在不这么要求我的老师们,女人直该有美丽的感觉,但不能怪怪的,干扰了学生的视线。陈晓楠(以下简称陈):北京的女孩子都喜欢穿中性化的衣服。我上高中时就爱穿一件灰色的茄克,  相似文献   

15.
寻找M号     
年前正是商场换季打折之时。我心仪已久的一件外套的价格也终于降到了我所能接受的程度。一日,我拉上先生,来到那家专卖店。我们走进店里时,我发现已有几位女士正在捻衣角、看款式,打我看上的那件衣服的主意了。“请问这件衣服会不会起球?”一位女士问。导购小姐答:“不会的,这是纯毛面料。”这倒提醒了我细看样衣,衣袖上果然有起球的痕迹。正规专卖店的衣服应该有面料质地标识的,我在衣服里面找到了:55%毛,45%混纺。据此判断,难以确定不会起球,但我仍不愿意放弃购买它。于是,穿在身上试给先生看,他也满意,决定买下,…  相似文献   

16.
齐桓公到马厩查看,问管马厩的官吏说:马厩里什么事情最难干?管马厩的官吏还没来得及回答,管仲抢着回答说:我也曾当过养马人,最困难的事就是并排立木材构筑马栅栏。如果先用弯曲的木材,曲木就得和曲木相配,曲木已并排立好了,直的木材就用不上了;如果先用直的木材,直木又要与直木相配,直木已并排立好,曲木也就没办法挤进去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总会计师》2009,(5):136-137
管伸(约公元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理财家。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经鲍叔牙的推荐,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实施改革。管仲在政治上,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齐桓公终于成就一代霸业。  相似文献   

18.
李玉 《财会月刊》2010,(7):I0010-I0010
让农村学生都有校服穿 余亚云是山西省娄烦县米峪镇乡独石河村的一个贫寒家庭的孩子。 后来,余亚云考入南京财经大学。放寒假前,与余亚云同宿舍的王觅从家里带来了一些衣服.交给余亚云,说:“这是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几乎都是崭新的,送给你,带回去给你表妹穿。”在这些衣服中,余亚云意外地发现了一件小学校服。  相似文献   

19.
曾经一直以为自己幸福快乐的燕子感觉自己不再快乐,原因是她碰到了一个比她更幸福的人. 燕子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考上了公务员,不久与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同事结了婚.两个端铁饭碗的小夫妻,让人羡慕不已. 可是,一天逛街的时候,燕子看见了大学同学林子.林子在学校的时候,跟她算得上是好朋友,两人条件差不多,成绩也差不多,自从毕业后就渐渐地失去了联系.这次,她看到的林子已经不是以前的林子了,她开着自己的宝马车,戴着一副墨镜,很神气的样子. 看着红光满面的林子神采飞扬地驱车远去,本来自我感觉良好的燕子,心里突然感觉酸酸的. 接下来,又一次无意中,她碰到了林子,她们在购物中心,林子正在试穿一件裘皮大衣.那件衣服典雅大方,无论是工艺、材质,还是品牌,最重要的是价格,都是燕子可望而不可即的."给我包起来吧,刚刚试过的衣服,我都要了!"燕子进去跟她打招呼的时候,林子正这样对营业员说.  相似文献   

20.
在切入主题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讲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有甲和乙两妇女,用同样的价格买了同样的衣服。(大家可能都有同感,许多妇女在买东西的时候,是舍得花钱的,但买了以后就会后悔)这里的甲妇女就抱怨开了:“你看,这钱真不是钱了,这一件衣服就花了我360元钱。”“不会吧,我今天只花了一元钱。”“你没有搞错吧?”,甲妇女奇怪地问。“你想想,假如这件衣服你穿一年,而一年算360天,360元钱不是每天只支付了l元钱吗?”甲妇女才恍然大悟。在这件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