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发展现状和在设备国产化、原料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尚存在的不足。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我国纺粘法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主办,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晋江市兴泰无纺制品有限公司、泉州东源无纺布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纺粘和熔喷法非织造布行业年会暨全国纺粘法非织造布行业20周年庆典9月4日在福建厦门举行。  相似文献   

3.
布(Fabric)布是由短纤、长丝或纱线制成的具有平面结构的织物。布可分为机织布、针织和非织造布三种基本类型。非织造布(Nonweowenfabric)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或不织布。非织造布是在不用纱线或少用纱线(纤维超过50%)的情况下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型方法和固结工艺,如化学粘合、针刺、水刺、热轧、缝编、印花、热风透吹,如化学粘合等制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非织造布生产技术是综合了纺织、化学、造纸、塑料、化纤、染整等工业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全新工…  相似文献   

4.
产业用     
《纺粘/熔喷/纺粘(SMS)法非织造布》行业标准讨论会日前在广东省南海召开,有来自12非织造布行业标准讨论会在广东南海召开  相似文献   

5.
缝编非织造布(Stitch-bondedFabric) 用缝编法固结制成的非织造布,在服装家用和工业用布两大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用于服装及制衣配料、仿毛皮、衬绒、装饰用布、家具用布、抹布、地毯、窗帘、床罩、鞋材、账篷等方面以及工业上用的揩抹布、汽车装饰用布、抛光布、滤材、皮鞋内里、吸音、隔热材料等。  马利弗里斯型绒质缝编布(Malivlies Type Sttdbonding Fabric) 在港、台地区称为丽绒布,其代表产品是用德国马利莫(Malimo)系列马利弗里斯型缝编机在不用纱线的条件下通过缝编机槽针直接钩取具横向排列的纤网中的纤维形成线圈结构使纤…  相似文献   

6.
我国纺粘法技术起步较晚,比国际上纺粘法形成工业化生产晚约25年以上,始于1986年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生产线,继后到1989年全国只有3条1000t/a的纺粘线投产,合计生产能力3000t/a,年产量仅占全国非织造布总产量的3%。由于当时的特定条件,引进的生产线技术水平还不高,而且生产规模也不合理。但应该说,这在我国纺粘法技术发展上迈出了最可贵的第一步。广州二合纤、沈阳“中心”和上海合纤所,在对纺粘法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市场的开拓方面做出了相当的努力,为后来我国纺粘法的发展和纺粘设备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1993年,纺粘法开始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并且投产了第一条国产纺粘法生产线。从1994年至今的6年间,中国的纺粘法非织造布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到目前为止,中国纺粘法非织造布已达40余条,总计生产能力在10万t/a以上,1999年其生产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非织造布工业继续高速发展,生产能力与产量迅速提高。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CNITA)统计,去年中国非织造布总产量达117.7万吨,同比增长12.89%,其中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总量达42.95万吨,占总数的36.47%;熔喷法非织造布总生产量为19055吨,占总量1.62%。另据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中国纺粘法非织造布行业,全国纺粘布的实际产量将可能超过40万吨,产品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如今,摆在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行业面前的突出问题是:我国纺粘企业生产线将如何正常运转?如何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纺粘企业应向多品种多功能型自觉转型目前纺粘企业80%均是在生产同一个品种的产品,如此低水平的重复生产,必然导致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争相压价、效益低落、生产不振;企业目前亟需的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多品种和多功能型的产品,摆脱大量低水平重复生产的局面,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路来。研制多品种、多功能型的纺粘布,办法有多种…  相似文献   

9.
ANIC重组完成     
非织造布协会的亚洲非织造布工业大会(ANIC)在去年11月分进行了重组,新命名为亚洲非织造布协会(Asian Nowoven Fabric Association)。虽然大多数ANIC的成员是非织造布工业的公司,ANFA还将扩大会员到非织造布工业的个体户中当中去。ANFA现有会员260家,其中日本81家,中国台湾76家,韩国63家,中国  相似文献   

10.
8月14~15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非织造布分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分会副会长扩大会议及2012中国PET纺粘非织造布发展论坛。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秘书长李桂梅,中产协纺粘分会名誉会长华用士、会长赵民忠、常务副会长陈立东、秘书长邵阳以及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代表出席会议。会上,赵民忠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目前我国纺熔非织造布行业运行情况和国内外市场发展情况,并对下半年行业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赵民忠提出企业要发挥其自身优势,努力开发和开拓产品用途,  相似文献   

11.
纺粘非织造布是将化纤的纺丝和非织造布的成网、固化技术相结合的工艺技术。纺粘法技术最近几年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发展的行业,其工艺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生产效率提高该技术的核心是提高成丝速度、增加喷丝板孔数和多纺丝箱体配置。如Reifenhauser公司推出的ReicofilIV型生产线,纺PP的最高成丝速度提高到5000m/min,同时喷丝板孔数由原来的5000孔/m提高到7000孔/m,生产线速度最高可达到800m/min。美国Ason、J&MLaboratories公司的纺粘法生产线纺制PET纺粘非织造布的纺丝速度可达8000m/min以上,纺制PP纺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我国非织造布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国内生产企业超过600家,生产线超过1000条,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2000年非织造布总产量为38万-40万吨。业内专家结合1997年的行业普查情况和1997-2000年末的发展状况,总结出2000年我国非织造布工业发展的六大特点: 一、纺粘非织造布的能力和产量均大为增加。近三年来纺粘非织造布的能力迅速增加,平均增长率超过25%。截至2000年8月底,全国已经投产和正在建设的纺粘工厂已达48个,拥有国内外各种牌号的纺粘生产线65条,设备的国  相似文献   

13.
苏拉巩固全球霸主地位2006年9月12日,世界非织造布机械领域执牛耳的Saurer-Neumag集团再次通过并购,将美国诺信公司的纺粘、熔喷非织造布业务和产权都归于麾下,这样,苏拉集团已毫无疑义地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机械制造商。全球非织造布机械制造和销售的格局,这几年因苏拉(Saurer)集团的出现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继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成功策划组织了首届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培训班(2008年)后,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将联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产业用纺织品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2009年针刺非织造布行业培训班。随着针刺技术的发展,针刺法  相似文献   

15.
科技在线     
德国科德宝公司推出细旦涤纶纺粘非织造布近日,德国科德宝公司推出了最新研制的细旦涤纶纺粘非织造布——据称,其幅宽可做  相似文献   

16.
目前非织造布已有多种生产方法,例如纺粘法、水刺法、气流法、热粘合法、化学粘合法、针刺法、湿法、缝编法等等,现在各种方法基本上已经形成自己固定方式,进行大量生产。这些方法,均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但也有独特的缺点,如果能取长补短,有计划的进行两种或几种方法的嫁接,必将产生一些新型性能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12月8日,第21届(2014年)中国纺粘和熔喷法非织造布行业年会暨纺粘分会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陈树津,中国工程院院士郁铭芳,中纺联副秘书长、科技部主任彭燕丽,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南海区、九江镇政府的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纺粘和熔喷法非织造布代表近300人出席会议。会议回顾了纺粘熔喷行业20年的发展历程,并对行业发展动向进行了分析。会议选举温州昌隆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东为纺粘分会会长,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总工邹荣华为秘书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纺织》2011,(8):154-154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分会工作会议于近日在上海召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造纸用纺织品分会、衬布材料分会、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水刺非织造布分会的会长和秘书长,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到2006年底止,我国共有各种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342条,年产能力81万吨,其中丙纶热轧法生产线317条,年产能力69万吨,2006年的实际产量48万吨,近年来由于聚丙烯切片价格大幅上升,丙纶纺粘布全国清一色生产一个品种,利润低微,甚至达到亏本经营,不少工厂苦不堪言,面临关门的危险。我国同时还有100多条水刺法非织造布的生产线,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专题     
6月14日,纺织工业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与日本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在沈阳签订了全面引进多功能细旦薄型纺粘法设备制造技术合同。中国声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辽宁省经贸委、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外国专家局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