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是联结人文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人类福祉。当前,已有学者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基于游客感知视角评估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以南京市秦淮风光带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划分游客感知的景区价值维度,并通过旅行费用法和支付意愿法评估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游客感知价值主要由景区环境、文化遗产和旅游服务3个维度构成,其中景区的整体环境最受游客关注;景区生态文化使用价值高于非使用价值表明景区内游憩资源种类多、旅游开发强度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游客感知视角下秦淮风光带生态文化服务评估总价值大于景区实际旅游总收入,说明景区内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还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基于上述发现,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揭示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结构和特点,提出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优化旅游休闲空间、促进景区环境建设等景区品质提升相关建议,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文化风光类景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化营销是利用文化力进行营销。文化营销对旅游品牌塑造的影响是长远的,对于旅游景区来说,文化营销的作用是鱼与熊掌兼得,既能对销售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又能兼顾品牌形象的塑造与提升。  相似文献   

3.
一、旅游景区景点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层次不高 旅游活动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它是人们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一种高层次文化消费。世界旅游组织的《世界旅游报告》指出在21世纪,旅游市场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文化旅游正以每年10—20%速率增长,现代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景区在中国旅游业发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品位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是中国旅游得以快速、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在历史文化景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相关的专题学术研究不仅必要而且是必须的,其研究专题主要有:景物产生的时代及区域背景研究,景物形成、延续、发展、变化过程研究,景物主人及使用者研究,景物本身研究,景物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及景物的其他相关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18):239-240
随着社会时代文明的进步和智慧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景区地域和旅游目的地意识到,旅游是一种文化社会活动,旅游的过程其实就是旅游者文化审美和文化比较的过程。作为文化本位的经济旅游产业在经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旅游市场逐渐向景区文化多元化、特色化、中高端系统新阶段过度和升级。因此,旅游景区的品质必须适应市场的文化诉求和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挖掘景区文化遗产,提供具有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旅游产品,迎合当代旅游产品创意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刘燕 《乡镇论坛》2014,(3):46-46
目前.一些景区,为了接人脉、接地气,使景区与文化雅俗共赏,出新招、布奇招。如普救寺景区每年组织百对新人结婚庆典:岳阳楼景区开展背一遍《岳阳楼记》,就能免费登楼览湖活动等.在一些景区“门票经济”步步攀升.游客望而却步时.景区此举不见得能惠及多少游客.但值得游客流连忘返.提高了人气指数.提升了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7.
厦门鼓浪屿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是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然而随着近年来旅游旺季游客接待量的不断攀升,鼓浪屿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威胁文化的传承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本文通过对鼓浪屿的文化生态现状进行分析,从岛内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传承和主要文化冲突等层面提出阻碍鼓浪屿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从景区容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科技创新等层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促进鼓浪屿可持续旅游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游客在文化体验和精神共鸣等方面的需求,其关键是对景区、景点的文化精髓进行提炼,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营销。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的文化旅游还不成熟,许多景区和景点单调、乏味,文化主题复杂混乱,旅游者从中得不到共鸣,体验不出文化的韵味,这种状况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了极大的阻碍作  相似文献   

9.
道教文化是龙虎山发展旅游业的文化支柱。龙虎山要想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开创景区发展新纪元,必须挖掘道教文化资源,深度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目前,景区在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上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龙虎山应采取如下措施深度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有机整合景区资源、形成道教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深挖道教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再现道教祖庭风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道教文化旅游服务水准。  相似文献   

10.
随着都市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农业休闲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市场一大亮点,其中畜牧文化游更是农业休闲游的重要产品,吸引众多消费者眼球。本文研究田园牧歌景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优秀旅游景点成功经验,从管理体制、文化内涵、差异化产品及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提升景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保护和开发灵竺景区,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保持可持续发展,创造集观光旅游、宗教朝观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型宗教文化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2.
复原型文化景区作为文化景区的一种重要类型,在文化旅游日益成为热点研究话题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然而,在实践中,不少复原型文化景区却面临着旅游吸引力不足、知名度较低的状况。有鉴于此,文章以南京市复原型文化景区——阅江楼景区为例,在构建旅游吸引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游客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进而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该景区的旅游吸引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阅江楼景区旅游吸引力得分较低,为1.40(最高为5分),反映出该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建议从挖掘文化内涵、扩大宣传力度、丰富活动内容、加强景区规划和资源整合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阅江楼景区的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景区经营的价值偏差与政府责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景区的市场经营中出现了一些价值偏差,由于政府行为与景区的经营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在景区经营发展中应承担资源保护,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协调发展,保护当地民俗文化,维护旅游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等责任。政府应坚持正确的景区经营发展价值取向,改革景区管理体制,引导景区科学规划,将民俗文化的保护纳入景区旅游工作的重点以促进景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福建质量管理》2005,(5):64-64,f0002
桃源洞景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城北。景区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分别由桃源洞和葛里两大景区组成,分布在沙溪河的两岸。古时,桃源洞一带山上遍植栟榈树,所以又称为栟榈山。据记载,唐代就有头陀僧结庐于景区。五代后晋时期建有栟榈寺。明万历年间 (公元1605年),永安名士陈源湛捐资建有亭、台、楼、阁十余处,因喜其酷似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22,(14):4-6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带动了三地部分产业结构的转变,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受限于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建筑风格,具有不可迁移的特点,导致京津冀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出现困境。因此,本文在分析京津冀三地旅游城市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以行业问题为导向,提出有利于推动京津冀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景区多日游、多次游、新鲜游,三条发展路径,通过景区间的互动、牵动、联动,辅助京津冀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秦琴 《数据》2013,(10):36-36
什刹海,毗邻北京城的中轴线是古都城区惟一具有开阔水面的开式景区,它由前海、后海和西海成,是北京市第一批确定的25片史文化保护区中最大的一个。自元起,什刹海就十分繁华,给世人留了大量的宝贵文化遗产。如今,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什刹海景区呈现现代气息与京韵文化相融合,形成什刹海景区独有的特色,并吸引越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使什刹海  相似文献   

17.
三维实景模型是实现数字景区、智慧文化遗址的基础,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新技术可以快速且精确地获取三维空间的点云数据,建立错综复杂、不规则场景的三维模型.文章以落笔洞文化遗址为例,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复杂场景进行建模的工作流程、成果类型及其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昆仑关景区地形、基础设施、旅游开发等现状条件分析,充分挖掘景源特色,在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下,对景区进行总体的布局与设计。规划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景区的文物建筑,还实现了景区的旅游开发价值,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较好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7月8日上午十时,为庆祝北京奥运会而封存了7年的370吨“酒鬼洞藏文化酒”终于破洞而出,兑现了七年前的一句承诺。在“魅力湘西、喜迎奥运——酒鬼洞藏文化酒启封大典”上,湘西少数民族同胞跳起了毛古斯舞,吹响了甲马号,擂起撼山鼓,用隆重盛大的祭祀仪式用隆重盛大的祭祀仪式在素有“华夏洞王”之称的凤凰奇梁洞启封了洞藏多年的美酒——酒鬼洞藏文化酒,用少数民族特有的方式祈福奥运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0.
《政策与管理》2011,(3):50-51
旅游地产是文化含量非常高的长线投资,仅靠收景区门票和在景区旁边建酒店、度假村的模式,早已不是中坤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