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新农村建设着力点到底是什么?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而素质问题的核心是对农民的培育,就是把农民培育成什么样的人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职业化农民是农民培育的基本方向,因此职业化农民的培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和关键所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立足农村实际,着眼发展生产,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多管齐下,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基层民主,树立农民的民主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在想些什么,盼些什么,干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素有东北粮仓之称的吉林省公主岭市进行了调查。进农户,与农民促膝谈心唠家常,从言谈话语中透视出农村的新变化;下田间,俯视沃野肥田谈远景,从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绿色生命中,折射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无限希望。大家都说,现在政府说的,正是农民想的;政府办的,正是农民盼的。党的惠民政策一个比一个好,裕民措施一条比一条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离我们一天比一天近。  相似文献   

4.
农村,农民,农业.这三个不知从何时开始被简称为“三农”的关键词.注定要影响中国未来很长时间。虽然笔农村老家的一位邻居曾经认真的请教:电视上经常讲的那个“三农”是个什么东西?这位农民老乡可能还不知道.现在“三农”问题已经发展成一项更大的事业: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民职业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民职业化不同于农民非农化和农民市民化,其实质是由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农民职业化与新农村建设契合性的基本表现在于:农民职业化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新农村建设为农民职业化带来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这一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农村劳动者,还迫切需要千千万万顾大局、识大体、讲文明、守法制、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新型农民。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尤其是职业技能不高,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只占12%,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而且还有一部分人尚同于“三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的小农思想的影响,止步不前。这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差甚远。鉴于此,要建设新农村,就要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业也不例外。但是在讨论如何建设之前先要弄明白农民需要什么?千万不要花了人力物力,甚至强迫农民出钱出力之后,却搞了一些农民根本不需要的花名堂。所以说建设新农村首要的是恢复农民自我管理的权利,建设村民自治机构,从根本上防止建设新农村的工作脱离正常的轨道,而这就将涉及农村的政治改革。农民最需要的是什么?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最需要的是生了病能够有钱治,生病是使农民陷入贫困的最主要原因。解决农民看病问题,不但是直接帮助农民,而且能够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率,从而最终改进全社会的福利水…  相似文献   

8.
钟敏 《金融博览》2006,(5):37-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远战略,需要金融部门长期.持续的信贷资金支持和金融配套服务。要做到这点.央行履职到位是关键。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找准定位,建立支农的长效机制.将金融服务深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最终实现农民增收、金融增效、政府满意的“三赢”格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文章对于农民、科学素质的含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必然要靠农民主体意识的增强、社会地位的改善、素质技能的提高来推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指出当前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着社会发展主体缺位的弊病,明确指出中国农民是促进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的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党中央建设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二十字方针的提出.义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目标,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政府、集体和个人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2.
朱江 《金融博览》2013,(10):13-13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民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农民对金融服务也有了新的“梦想”,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地方政府的引导和帮助,社会各部门的支持,还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们对60户农民调查显示,区域农民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培训率较低,由于农民素质缺陷,致使农民适应市场能力不足,这与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农民素质问题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促进新农村建设足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推进新农村建设并非要求政府大包大揽。财政的作用是引导,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因此,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财政投入与农民投入和农民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关系,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此,笔结合广西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政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进行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村村通”公路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民要致富,村村通公路”,这是广大农民企盼已久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序幕虽已拉开。但从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情况看,如何准确领会和把握中央精神,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仍然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确立科学发展观到落实统筹城乡发展,从提出“两个趋向”论断到进行新农村建设,都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始终贯穿着一条统筹兼顾的思想主线,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7.
吴俊  贵荣 《金融博览》2007,(2):46-47
时下,在江苏海门,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农行的金融助推,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农民”群体。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以来,文安县财政部门把解决低收入农民生活难、农民群众就医难、农村五保户养老难三个问题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问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遗余力加大投入,有力地提高了农村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以来.三河市按照率先发展、更快发展、更好发展的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揽,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努力进取,真抓实干,规范管理,强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要解决“三农”问题,重点和难点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文章以江西省瑞昌市为研究个案,对瑞昌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包括瑞昌市农民收入的阶段性变化及其特征分析和瑞昌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