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我有一位一生都难以忘记的老师,她就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白老师。那时,白老师只有25岁,文静漂亮,且平易近人。初二下学期,因为家庭生活的艰苦,我产生了退学的念头。白老师知道后,偷偷塞给我20元钱,劝我一定要继续读书。我眼泪不争气地涌了出来,背着手,说什么也不肯要她的钱。白老师看我倔强、自尊,也没再坚持。她想了  相似文献   

2.
袁浩 《金融博览》2011,(21):73-73
有两则关于“利息”的故事.读来颇耐人寻味。 一则:一个初中生语文考试得了59分,十白回家受到父母的责骂,就硬着头皮找到老师央求道:“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多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  相似文献   

3.
青龙镇     
30多年前,我来过一次青龙镇。那时候,青龙镇只有一个商店,一个卫生所,一个铁匠铺,一个饭馆.一个理发店我在距离青龙镇20里以外的宋村小学读六年级春天里的一天,学校里的造反派老师领我们几个学生来青龙镇刷标语。到了青龙镇,我们先在镇上走了一遭,老师选好了刷标语的土墙我和其他几个同学一样,拎着盛着墨汁的铁罐子,老师蘸着墨汁在石灰粉得很白的土墙上书写,  相似文献   

4.
柯迪 《新理财》2005,(2):29-29
真倒霉,期末考试以前,我突然生疹子了,气在床上躺了半个月.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咬牙也得参加期末考试呀!去了,老师白我传染给同学们,就让我在走廊里答题,冻得我真够呛.我也没想到,数学考了个满分,外语差0.5也是满分……不少老师震惊了,说:"真没想到,一个从郊区转来的小女孩,在家里病了半个月,还能考这么棒,胜过咱城里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我由于蒙受难白之冤,为了逃避迫害,不得不长期流窜在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盲流”。我不会偷不会抢,就只好拜了一个人称“陆老皮”叫陆华的老“盲流”为师。那时候“盲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特别多,对“陆老皮”——当然,那时我是管他叫“陆老师”的,我了解得不多,  相似文献   

6.
黄蕊 《投资北京》2013,(11):58-59
虽然不做老师已经很多年,但是梁泓的职业穿扮还是让人一眼就感受到了老师的严肃感。梁泓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当教育学老师,2007年开始接触校园网项目,2009年计始接触电子教材和电子白扳。  相似文献   

7.
2019年的冬天,卫兴华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写下这个题目之后.我久久不能动笔.往事历历在目,而我要从何说起?我是卫老师2012级的博士.2015年毕业,而我常跟别人说.我并没有毕业.2015年毕业后,我搬到老师家和他一起生活了近一年的时间,更加近距离地跟着老师学习.即使后来搬出去了,我每个月也都会来看老师几次.陪他聊聊天,向他请教问题.与他合作写论文.七年多的时间里,他把我带进经济学的殿堂,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许多道理.而今老师走了,这些道理却将伴我终生.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时代金融》2014,(9):50-50
我已经不想再说他了 上初中时,开家长会老师总让我妈来。 我很纳闷儿地问老师:“我爸难道不行吗?” 老师慢慢地摘掉眼镜,说:“不行,你爸初中也是我教的,我已经不想再说他了。”  相似文献   

9.
转眼间,我加入教师队伍有二十年的时光.在这二十年的时光里,我体验过小学低年级老师的辛苦,感受过小学高年老师的不易,以前我觉得很累,可是,现在的我越来越体会到当老师的快乐与幸福.在这二十年的时光里,我接触过各种各样风格的老师,有的兢兢业业,爱生如子;有的知识渊博,出口成章;有的亲切大方,很受学生欢迎.应该说,教师行业里,有着我太多太多的学习榜样.我对理想中的老师,理想中的自己有了渐渐清晰的的形象.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Hey 《投资与理财》2020,(1):127-127
故宫的雪,故宫的墙,一个是心口的朱砂痣,一个是心头的白月光。如果让你选,你要朱砂痣,还是白月光?我是选不出来的,我最爱的就是晶莹的白雪,配上那红色的宫墙。故宫四季,春花,夏雨,秋叶,冬雪。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税收征纳》2014,(1):15-15
儿子放学回来,嘟囔着老师真小气。我问原因,儿子说:"外面的老师来我们班听课,我们老师准备了好多可爱的小礼物,说是提问时,谁积极回答就给谁。我和同学们都争着举手!"我说:"回答问题能得小礼物,不错嘛!"儿子又说:"可听课的老师一走,我们老师宣布,把小礼物都交上去,以后听课了还用呢!"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儿子呀,你可要努力啊,爸爸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考上北大,这个光荣  相似文献   

12.
甲午岁末,隆冬的北京乍暖还寒,周升业老师仙逝的消息传来,令我悲痛与沉重。谨以此文回忆老师的点点滴滴,寄托缅怀与追思。
  作为人大毕业的学子,我有着深深的人大情结。见到人大的老师和同学,格外亲切;每每回到熟悉的校园,也有一种笃定的心悦。能有幸先后两次在人大学习,对我的影响贯穿了我的一生。人大情结,来源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大里一批可敬可亲的老师。周升业教授是我1981年跨入人大校门攻读金融学本科的授课老师,又是10年后我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多年培育教导,情同父子,令我受益终生。今天,能够在金融这个行业,取得一点成绩,周老师是我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22日,是恩师黄达教授80岁寿辰。 我于1985年考入黄达老师的门下,有幸成为中国金融学第一批博士生之一;1988年7月毕业又留校任教,等于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 1996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后,也一直和老师保持联系,正因为这些,我也许是早期师从黄达老师的博士生中和老师接触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位。  相似文献   

14.
    
曾经有人问我:张国华,你投稿不多,用稿率却不低,原因是什么?听到这样的问话,我只能从心底里感谢中国工会财会杂志社老师们的厚爱。老师们的鼓励、鞭策,久久不能忘怀。尤其是经过编辑老师精心修改润色的文章发表后,更促使我暗下决心,非得把评刊工作做好,否则实在是对不起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幕后英雄。当然,光有决心,没有付诸实际行动,那肯定是干不好评刊的。细细想来,除了需要陈桂申老师在“笔耕心得”中谈到的“言为心声、打好腹稿、多读书、勤学习”的勤奋耕耘精神和黄国清老师的“对准栏目写稿”的体会以及张作光老师的“四勤———勤观察、…  相似文献   

15.
多磨一会儿     
记得小时候学习写毛笔字时,我写出的字总是没有别人的黑。我问老师:“我写的字为什么总是不黑?”老师给了我一个简单的答案——多磨一会儿。按照老师的叮咛,多磨了一会儿墨,果然见黑。 墨者,黑也。真正的墨当然不可能磨不黑,所以磨不黑并非墨的问题,而在于自己放弃了最后一点的努力,没有多  相似文献   

16.
时间就如白驹过隙,忙忙碌碌又走过了一年,历史的车轮把我载向了人生旅途的第42个驿站。在一个风清日丽的午后,在银行营业大厅众多的客户中,我与阔别25年之久的老师不期而遇。望着老师那已显苍老却依然慈祥而熟悉的面孔,我深情地问候一声,老师,您还好吗?  相似文献   

17.
有两则关于利息的故事,读来颇耐人寻味。一则:一个初中生语文考试得了59分,怕回家受到父母的责骂,就硬着头皮找到老师央求道: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多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  相似文献   

18.
<三剑指陇上>是胡传海老师为"翰墨·徽韵--张学群、韦斯琴、李彬书法展"所作的前言,文中将李彬比喻成"无形剑",盖因只闻其名,不见其作.我要比传海老师幸运,因为我在<书法报>教学版经常见到李彬老师点石成金的点评,慢慢的也就记下了这个名字,而真正的全面了解李彬老师应该是书艺公社翰墨焦点这个专题了.  相似文献   

19.
蒸包子     
邹平 《中国财政》2012,(12):71-72
垫着块抹布,我掀开了锅盖。真希望一揭锅能看到一屉白胖白胖暄腾腾如同买来的那样的大包子!乍揭锅,见一个个包子还涨得鼓鼓的,可眨眼间就瘪了下去。塌了架的包子有的表面凸凹不平像只癞蛤蟆,有的黑中透亮像块死面饼,一屉里面,只有一两个模样白胖还凑合着能称其为包子,如同老鼠堆里卧了只兔子,不像一窝的弟兄。"啊?怎么又是这样!"看着一锅不成器的包子,我满心希望变失望,迎着热腾腾扑面而来的蒸汽,心  相似文献   

20.
珠算和算盘     
我的学生叫我为珠算老师 ,也有的叫我为算盘老师。那时 ,我们学校里只有我一个教珠算的老师 ,所以大家都知道那是指我。后来学校里教珠算的老师多了 ,有年纪大的 ,有中年的 ,有男的 ,也有女的 ,于是这样的叫法就不知道谁了。象这样把珠算和算盘混为一谈的 ,不仅仅是我的学生。例如在珠算刊物中也会发现这种情况。有人写的是算盘而他指的却是珠算 ,反之亦然。其实 ,算盘和珠算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名词。算盘是指计算工具 ,而珠算是指一种计算方法。我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 ,以上的说法也仅仅是从文字的含义来区分二者 ,或者说是算盘和珠算的文学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