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空间纠正系统GMM法实证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和环境污染均存在空间自相关,环境污染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要素市场扭曲延迟了经济规模和行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成倒U型的临界点的到来,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分区域和分行业类型,要素市场扭曲均加剧了三大地区和三类行业环境污染,但要素市场扭曲对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影响最小,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抑制技术进步、行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提升和加剧腐败提高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程度,通过影响经济规模、增加出口、吸引外资减少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而要素市场扭曲通过上述渠道导致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需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1999—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工业固废、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人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全面客观的分析贸易开放、FDI(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工业固废和工业废气的排放产生显著负效应,对工业废水排放产生正效应但不显著;FDI对工业固废和工业废气排放产生显著正效应,对工业废水排放产生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5年中国24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一般最小二乘模型,实证论证了贸易开放度对中国三类污染排放物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带来的规模和技术效应减少了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同时也提高了工业粉尘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稳健性的测试结果指出一线城市的特质对当地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文娟 《财贸研究》2012,23(5):38-45
利用1992-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贸易影响环境的结构效应和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考察贸易对中国环境产生的影响是来自贸易自身的结构因素,还是来自贸易所引起的其他经济因素变化.结果显示:除工业固体废弃物外,贸易的结构效应和总效应均提高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不同地区贸易—环境结构效应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收入较低地区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结构效应亦较小,贸易—环境结构效应较大的地区相对收入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反补贴申诉的贸易转移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1-2009年的统计数据,以1993-2007年间立案的188起国际反补贴案件6位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反补贴申诉的贸易转移效应。结果表明:反补贴申诉会导致涉案产品的进口从被诉国转移到非被诉国,其中墨西哥、美国、欧盟和其他国家的贸易转移效应较大;相比无税结案,征税结案的情况下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更大,即对被诉国的出口的损害更大。  相似文献   

6.
在使用2000-2009年企业层面的数据测度中国制造业的要素重置效应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方法检验了进出口贸易对制造业要素重置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的要素重置综合效应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分解来看,进出口贸易对退出效应和在位企业要素重置效应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进出口贸易仅对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进入效应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进入效应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1-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贸易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开放水平的提升会扩大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着显著的延续过去路径依赖的惯性,上年度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本年度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和转移支付均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够扭转我国城乡收入分配不公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傅京燕  周浩 《财贸研究》2011,22(2):8-14
采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空气、水体和固体废物中六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来度量中国的区域环境质量。在回归模型中,同时考虑环境规制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变量,贸易开放本身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对外贸易引致的污染避难所效应成立,要素禀赋效应不成立,不同的环境质量度量指标所得的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6—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从区域自身的开放程度以及相邻地区的开放程度考察贸易开放对区域城市集中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区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区域内部的城市集中,相邻地区贸易开放程度的扩大会造成本地区城市集中度的下降,同时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规模对城市集中度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1987-2011年中国省际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贸易开放对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在控制空间效应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东中西部贸易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和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全局ML指数测度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工业绿色转型的衡量指标进行测算和评价,并考虑变量的内生性和动态性,综合采用组间FMOLS和DOLS、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对贸易开放和FDI影响工业绿色转型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揭示:出口贸易的低水平扩张和全球价值链效应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但不同地区的出口贸易和全球价值链效应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仍存在较大差异。进口贸易有利于工业绿色转型,并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研发水平有明显的互补效应,但不同地区吸收进口贸易溢出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形成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门限效应。FDI并没有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却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研发水平有明显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1998~2010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分组层面研究了贸易开放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出口开放、进口开放都会显著地扩大我国劳动力工资差距,但同时也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出口开放在东部地区会显著的缩小劳动力工资差距,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会显著的扩大劳动力工资差距;进口开放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会显著的扩大劳动力工资差距,在西部地区则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量企业“走出去”,ODI对我国国内的就业效应已经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决策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0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总体来看,ODI对我国国内就业产生替代效应;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来看,高收入地区ODI对国内就业产生补充效应,中等收入地区ODI对国内就业具有替代效应,低收入地区ODI对国内的就业效应不显著;从不同教育水平地区来看,高教育水平地区ODI对国内的就业表现为补充效应,而中等教育水平和低教育水平地区ODI对国内的就业表现为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教育水平能正向显著影响ODI的就业弹性,收入水平对ODI的就业弹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阐释和验证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集聚的四大主要因素分别为需求因素、人力因素、政策因素和文化因素.同时,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重庆五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对外开放与经济波动的关系,首次选择贸易开放度指标和金融开放度指标,基于中国省级层面1980—2012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并深入分析了贸易和金融开放政策对经济增长波动性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政策似乎抑制了经济波动,可能是因为其往往伴随着旨在恢复价格信号的经济改革。理性地看待这些改革有助于经济增长和刺激的稳定性。金融开放政策往往会推动投机资本和破坏稳定资本的流动,因此会造成经济波动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韩悦  仲深 《商业时代》2015,(8):102-104
本文利用200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是否具有减贫效应。研究表明,随着控制变量正规金融、财政支农、受教育程度、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的逐一加入,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减贫效应并不稳定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减贫效应是显著的。可见,农村正规金融有利于减轻我国农村贫困,应该大力推动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门槛模型回归方法,利用中国27个省市1985-2007年的地区制造业数据,在贸易开放的视角下对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随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逐步增大,存在门槛效应。在开放条件下,集聚主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影响,而集聚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却为负,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制造业地区集聚的负外部性以及重复投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理论机制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度的引入必然会对财政支出与贸易平衡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基于45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国家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在考虑贸易开放度差异的条件下,利用面板门限模型对财政支出与贸易平衡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会因贸易开放度的差异而呈现显著的门限效应。对于低开放度国家,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具有较强的扭曲性效应;对于中等开放度国家,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扭曲性影响有所减弱;而对于高开放度国家,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影响并不明显,此时"李嘉图等价"假说成立。研究发现,随着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贸易开放度的不断提高,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贸易平衡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9.
大量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通过出口学习效应、出口溢出效应、出口规模效应和出口竞争效应促进了生产率的发展。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动态实证研究表明,出口量的增长不能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人力资本和研发活动作为衡量一国吸收能力的指标,是发挥出口—生产率效应的关键因素;我国鼓励出口政策和引进外资政策的实施,使得出口—生产率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色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将基础设施投入引致的要素积累效应纳入H.Oniki和H.Uzawa(1965)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广义基础设施投入影响服务贸易结构的理论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对80个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及其分群组在1996-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交通、能源和通讯等经济性基础设施变量与服务贸易结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性基础设施变量中,研发基础设施具有正向作用,医疗、教育和环保基础设施却呈负向作用,同时研发、医疗和教育基础设施变量均有显著的滞后效应;进口贸易有利于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而FDI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作用不显著。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不同基础设施投入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