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西安市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际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东部制造业向西部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通过合理规划工业布局。推动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自主创新相结合.努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加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西安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不断加大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制造业在外资中一直占据投资最高的产业,平均高达60%以上。随着新一轮的世界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世界制造业大规模地向中国转移,外资对我国制造业投资的速度和规模都在大大加快。截止2002年,我国工业利用外资项目总数为310279个,占我国利用外资项目总数的73.15%,合同外资金额累计为5242.86亿美元,占我国合同外资总量的63.32%。2003年,我国利用外资合同项目数为41081个,其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演进,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低端制造业逐步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高端制造业开始向发达国家回流的局面。制造业的双向流动使中国制造业陷入"三明治陷阱"1困境。这些与中国比较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以及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有关。中国制造业要摆脱目前困境,势必加快供给侧改革:通过税收、要素价格以及流通体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提升人员素质、制造业与国际高端制造业对接能力以及企业创新来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去产能化激活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格局的重要因素,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伴随着制造业空间结构的变化。研究消费品制造业区域转移的特征有利于分析产业特性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消费品制造业空间转移总体上呈现先向沿海地区集聚后向内陆地区扩散的特征,并遵循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的变化趋势。分行业来看,劳动密集程度高、集聚程度高的行业,其空间转移发生得也较早。  相似文献   

5.
着眼于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制造业服务化时代已经到来,而作为制造业核心组成部分的装备制造业,只有完成从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转型,才能使我国从制造业大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本文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服务化特点及必要性谈起,总结了目前我国制造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从政策建议和企业建议两方面提出了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全球经济危机向我国袭来时,保守主义与悲观主义终于出台亮相,它们批评的主流是,依赖货物出口和制造业导向使我国无法应对这一场灾难;建议,完全以承接别国外包出来的服务或以服务出口替代货物出口;再就是,将制造业由沿海转移到内地去。针对这一思潮,文中重温了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基本原理之时效性,对我国制造业重新定位的关键点,从产业结构战略和地理战略层面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布局之龙骨架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等发达国家为重振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纷纷实施"再制造化"战略,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重塑制造业优势;新兴经济体和东盟等周边国家则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机会,加大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力度,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两头受压的困  相似文献   

8.
《上海小企业》2005,(1):1-1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就是要通过高端优势来引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事关上海工业发展的前途、命运和未来,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上海制造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紧紧抓住世界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国际制造业转移对民营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和要求着手,分析了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与产业集群的影响,最后提出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思路与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制造业必须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为此,必须积极探讨、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文章认为,准确定位是前提,技术创新是灵魂,人才、资金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产业转移理论,对京津冀城市群制造业转移现象进行研究,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区际间制造业转移是否促进河北省产业发展效率提升。研究结果显示,从空间维度来看,京津冀各地的制造业对外投资逐渐从城市群以内向城市群以外转移,尤其是2015—2019年制造业向城市群以外地区转移趋势显著,制造业并未就近转移;京津冀城市群以外地区逐渐成为京津冀制造业新增企业的主要投资来源地,政府行为会对企业的长期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制造业的类别差异会导致企业区位选择差异,保定、廊坊依托区位优势成为城市群内都市型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域;北京、天津两地的制造业转移对河北省地级市制造业TFP的当期促进效果较为显著,而河北省内地级市之间的制造业转移对各地级市TFP的促进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北京、天津的技术交易市场目前尚未对河北省制造业TFP的提升起到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河北省各地级市的制造业转移对制造业TFP的具体作用效果产生显著变动。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成本上升之下,中国重工业仍有成本优势,正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不应任由轻工业转移出境,而要向内陆转移。  相似文献   

13.
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企业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从产业分工逐渐深化为产品分工、要素分工、工序分工以及增值环节之间的分工.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分工和成本优势导致了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质量水平低和缺乏关键技术,使得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最后指出了中国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实现OEM向ODM、OBM和BPO阶段转向.  相似文献   

14.
马平 《企业世界》2008,(3):39-40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的制造业开始向中国加快转移,中国现在的加工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相应的,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进入中国的制造业,不断的资本重组、整合,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和平崛起和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中国制造的产品占世界的份额与日俱增,一大批中国产品尤其是制造业的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今年1至11月份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吸收了接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和一半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上缴的利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将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与制造业大国地位不相符的是,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并不强。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最近几年多次到国外考察制造业特别是企业物流系统,对国内外企业在物流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感触颇深。他认为,中国要建设成为世界先进的制造业基地,中国的制造企业需要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生产工艺与现代物流技术,尽快提升水平。  相似文献   

17.
科学分析长珠闽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和江西适宜承接的行业,对江西有效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产业集聚指数分析,长珠闽地区制造业整体向外转移趋势明显,但仍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广东、江苏和福建制造业向外转移相对滞后。为此,要利用江西地处长珠闽共同腹地优势,因地制宜地承接产业集聚强化行业和成长行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产业补链模式、内部提升模式、"飞地经济"模式、组团式模式和逆梯度模式,打造产业集聚品牌和优势,优化对接服务。  相似文献   

18.
顾英伟  杨威 《物流科技》2005,28(10):87-89
随着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的浪潮,我国的制造业面对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化的竞争背景下,决胜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高质量的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面对装备需求的持续增长和高级人才短缺的现状,本文通过对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加大江苏制造业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世界制造业中心大规模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江苏要率先在全国建成亚太乃至世界制造业基地,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制造业升级的步伐。在高度货币化的当代社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制造业升级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本文分析了江苏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金融制约因素,并且提出了加大制造业升级金融支持力度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球城市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趋势,然而在以金融业发端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早已完成服务转型的全球城市受冲击却最为显著。为了给我国正在崛起的全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经验,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比较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全球城市以及上海制造业企业不同环节的空间布局。三大全球城市虽然以服务业为主,但并未完全放弃制造业,只是在门类上向都市型工业转型;纽约和伦敦主要保留制造业企业的服务环节,而东京拥有部分制造环节;不同价值环节的部门在空间布局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即总部、信息部门等位于城市中心,而制造环节向边缘地带甚至其他城市转移。我国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制造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在门类和空间布局上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都市型工业和制造业总部等服务部门,并促进企业布局走向区域一体化,使城市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