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末的支付技术革命将纸币货币经济带进了以无纸化货币为特征的新型货币经济形态。货币形态演进在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后向电子货币演化,电子货币的通行是人类支付方式和货币史上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变革,对货币的概念和货币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际货币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普遍接受、广泛使用的货币。国际货币的趋势同一国货币的演变相类似,一直在变化。金本位、银本位和其他商品本位存在了许多世纪,而后逐步被淘汰,由更方便使用的各国纸币所取代。国际货币经历了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最初的商品货币形态在19世纪以前,互不信任和相互分割的世界以实物商品作为它的货币——交换媒介。凡是结实耐用、便于运输、易于估价、供应量稳定的商品都可作为货币使用,这一货币形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采用价值低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由于其…  相似文献   

3.
乔臣 《改革与战略》2009,25(11):62-65
货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它是固定的充当媒介人类交易关系的一般等价物形态,表征了人类经济活动的类意义。货币虚拟化是各种虚拟活动从思想、技术、社会关系等维度对货币的运行理念、技术方法和组织形式在使用和运行中不断创化、结合和发展,进而不断形成货币虚拟创新的动态过程。货币虚拟化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强烈的现实背景和动因。  相似文献   

4.
从货币供给的角度看财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扩张财政政策的认识和运用,一般限于扩大总需求、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在货币经济中,财政政策实质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因此必然与货币供给相连,从而引起外生货币供给的变动,这会对内生货币供给机制产生诸多影响。重新认识财政政策引起的外生货币供给与内生货币供给机制的联系,有助于我国目前正确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5.
叶翔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144-146,150
货币定义的界定直接关系到货币量的统计及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能力。货币的形态和内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变化演进,所以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货币进行了不同的定义。文章在大量资料基础上,梳理了货币的本质与货币数量的规定性方面的已有研究,并做出了更符合当前实际的、与时俱进的认识和阐释。  相似文献   

6.
刘建 《中国经贸》2010,(20):135-136
超主权货币的主张虽然由来以久,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自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对主权货币的质疑声不断,货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中。本文主权货币信用危机的起因、危害和解决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货币经济学一反传统的分析方法,指出在一个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下,货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物质分别承担,货币将会被取消,货币性质将会由此发生很大的改变,这对传统的货币理论提出了挑战.新货币经济学观点的提出使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不再适用,此外补充了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不足,同时肯定了弗里德曼定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财政部门近期积极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大力探索政府采购由货币形态向实物形态延伸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实现政府采购工作新突破,其主要做法有:  相似文献   

9.
樊苗江 《开放导报》2003,(12):40-42
外生货币供给假设是主流经济学的货币教条 外生货币供给假设,即由中央银行决定货币供给和利率,是主流经济学货币理论的基石.这是因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在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凯恩斯在<通论>中采用了外生货币供给的假设.在主流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理论描绘的是基于机械乘数原理的货币供给过程,而主流货币理论之间的差别或争论,主要是货币供应量与收入之间的联系强度与途径、货币政策的效力和传导机制上的不同解释.然而,外生的货币供给却是一个缺乏历史根据的经济学教条.  相似文献   

10.
姜敏妍 《西部大开发》2011,(5):16-17,1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也成为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文章分析了人民币成为亚洲货币合作主导货币具备的条件和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推动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亚的货币金融合作的经济政治基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亚经济货币金融合作问题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引起该地区的高度关注。本文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现状和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对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前景一一即该地区能否进入货币合作的第二阶段——进行了政治和经济的分析。论文的结论是,第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现处于初级阶段,即准备阶段;第二,从静态上分析,该区域还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但是却具备了最优货币区的第一个动态标准;第三,该地区建立货币区的政治基础还很薄弱。  相似文献   

12.
货币的速度与"弗里德曼悖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陶江 《南开经济研究》2003,(5):24-27,34
弗里德曼的理论缺陷制约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他的货币理论恢复了货币数量的重要性,遗弃了货币的交易速度,并不是货币数量论的完整表述。他的货币理论的基本命题是货币需求的高度稳定。但他忽视了制度和技术的长期变化会导致货币速度加快,如果没有抵消性因素,货币需求将不会相对稳定。弗里德曼既没有为这一悖论设立补充假设,也无法解释他的经验证据与制度环境的变化之间存在的冲突。弗里德曼研究的货币收入速度,是一个虚拟的非独立变量。经验分析表明:货币的交易速度是比货币的收入速度更真实的、更有价值的宏观经济变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已经达到1.9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虽然体现了我国规模巨大的国际净财富,为我国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创造了巨大的购买力和潜在需求,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必须注意到,这些净财富是以外国货币标价的,一旦外汇贬值,我国的国民财富就会随之蒸发,加上特定的外汇管理制度,我国还不得不为保持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而不断投放基础货币,从而丧失了货币发行的主控权。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国内许多报刊杂志(有些还是专业学术杂志)上,有些文章往往混同使用“国际货币”与“世界货币”两个词汇。许多人认为:“象美元、英镑、日元等在国际上常用的货币,也即世界经济中的中心货币、关健货币、主导货币就是国际货币,国际货币就是国际通用货币的总称,同时也就是世界货币。”从理论上来看,这种说法是很不正确的。一、真正的国际货币真正的国际货币即国际货币的本质定义应是“国际社会共同创造和共同使用的货币,是世界货币的高级信用形式”。它必须具备两个基础条件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1)国际社会所共创和共用,从一开始就取得国际社会的共同承认,取得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和使用。(2)它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货币理论中,新古典货币理论往往把其货币中性观的历史渊源追溯到古典货币理论文献那里,从而给人造成一种误解,以为古典货币理论就是货币中性理论。本文通过对古典货币理论文献的考察,说明古典货币理论并不完全等同于货币中性理论,相反,古典货币理论成为了以后历史上各个时期货币非中性观点的直接渊源,从而澄清了上述误解。  相似文献   

16.
宋鸿兵 《环球财经》2008,(9):100-101
任何一种能够实现“财富储藏”功能的优质货币,前提必须是商品。任何脱离这一历史铁律的货币,最终都难逃不断贬值的下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高科技的推动,电子货币己发展成为货币的新形式,电子货币的使用必然会影响货币的供给.本文分别从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速的影响的角度全面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秀光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67-69,94
《美国货币史》论证了货币因素在经济事件中的作用。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读《美国货币史》,更深刻地感受到"货币重要"。历史上和当前发生的金融危机都证明:金融危机的爆发祸起于货币,而化解金融危机又要求助于货币。金融业的不断变革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困难,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要求对金融业的谨慎监管,以避免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货币重要",但货币管理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宗强 《中国经贸》2011,(12):102-103
在我国现有银行业监管架构和采取信贷规模管控的调控方式下,调控行为、监管行为和监管目标会明显影响信贷规模进而影响银行业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可能在基础货币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引起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动。因此,研究宏观调控行为、监管行为及其所指向的目标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是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完成货币政策目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安仲 《特区经济》2006,(11):38-40
对于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的界定,经典文献提出了3个标准:发行者标准、债权标准,净财富标准,并认为这3个标准是内在一致的,即政府发行的货币既构成了持有者对政府的债权,同时又构成了社会净财富。本文研究表明,依据经典文献设定的这些判断标准,我们有时无法对外在货币和内在货币做出清晰的区分,即选3个标准并不是内在一致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造成这3个界定标准内在不一致的原因在予没有将净财富区分为名义和实际净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