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区域的建设不但要求经济的发展,也不可忽视精神文明的齐头并进.为策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本课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调查,从最基础的民俗体育文化入手,挖掘、弘扬环鄱阳湖地区文化,以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2015,(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要求着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做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工作,要了解现状、直面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适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建设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品牌可以提升江西旅游业的竞争力,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落实,是增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软实力、实现江西绿色崛起的基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文通过对环鄱阳湖区域旅游品牌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的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品牌战略性对策,以提高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正在形成和建设生态示范经济区.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较低、内部差异明显、滞后于工业化.通过制度刨新、完善城镇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市化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各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江西省旅游业中居龙头地位,对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着示范和带动作用。从入境旅游收汇和入境旅游人数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提出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加强区域旅游的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钧  宋伟 《现代商业》2011,(14):99-100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实现江西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和不断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区域品牌,积极培育该省的重点发展企业,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牌,不断扩大江西省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是环鄱阳湖生态环境链中最重要的部分,抓好水环境的治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九江区域水环境的调研分析,提出了对鄱阳湖九江区域水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和悠久的渔业文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制约鲜活水产品发展的因素,针对现有的冷链问题,提出了适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冷链物流模式,将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地集成,形成冷链供应链模式;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的流通现状,建立了批发型冷链供应链模式,满足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鲜活水产品流通的现实需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张瑞琴  王河山 《商业科技》2010,(35):114-115
水环境是环鄱阳湖生态环境链中最重要的部分,抓好水环境的治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九江区域水环境的调研分析,提出了对鄱阳湖九江区域水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的自然旅游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鄱阳湖生态区作为典范区,其经济发展状况良好,高新产业聚集,交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仍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统一的领导机构、合作精神、利益协调和共享机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农业旅游型产业融合模式和文化创意旅游型产业融合模式。政府应转变角色,企业转变发展战略及产品营销策略,以促进鄱阳湖生态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