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研究我国苹果生产及其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对苹果产业发展、生产水资源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全国苹果种植及其生产的资源环境压力研究较少。[方法]文章基于1980—2018年苹果生产和单位水足迹数据,从全国、省域和苹果主产区3个视角,深入探究苹果生产及需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中国苹果生产发展经历了稳定发展、快速增长、迅速下降、缓慢增长和略有下降5个阶段,全国产量呈不断增加趋势,且苹果生产得到了优化。(2)中国苹果生产的单位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但苹果生产需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趋势。(3)我国五大苹果产区的苹果种植面积、单产和产量发生了一定变化,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黄土高原产区已经替代渤海湾产区成为我国苹果生产最重要的区域,尤其是陕西省,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近年来,西南冷凉高地产区和特色产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4)我国各地的苹果生产需水量空间差异很大,其中山东、河北、辽宁、陕西、甘肃、山西和河南相对较大。尽管渤海湾产区苹果生产需水量仍然最大,但比重明显下降,而黄土高原产区需水量不断增加,已占全国总生产需水量的...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静宁县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静宁苹果以其"个大、色艳、质脆、味美、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高、硬度大、耐贮藏、外观及内在品质佳"等特点荣获"中华名果"等13个大奖,并先后取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良好农业规范和出口创汇4张国家级名片,成为2008北京奥运特供果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厘清苹果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态变化及产区差异,是促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法 文章基于2004—2018年我国8个苹果主产区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全局ML指数,从静态、动态不同角度,对我国苹果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不同产区之间的差异。结果 (1)我国及各主产区苹果环境技术效率均未达到最优状态,区域差异明显,黄土高原主产区高于环渤海湾主产区,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相比,环境技术效率明显偏低;(2)规模效率是当前我国苹果生产技术效率主要来源,黄土高原主产区纯技术效率略高于规模效率,环渤海湾主产区纯技术效率偏低;(3)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高,区域间增速差异较大,黄土高原主产区增速高于环渤海湾主产区;(4)技术效率是我国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增长源泉,技术进步贡献度相对较低。结论 我国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各产区要通过因地制宜制定苹果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借助农业科研院所创新优势、加强果农高素质培训等方式提高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正>全国每生产9个苹果,其中就有1个来自陕西延安。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延安,在小小苹果的产业发展中,实现了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延安220余万人口中,有80万农民从苹果产业中获益,苹果收入占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延安苹果产业早已告别粗犷的种植方式和简单的销售模式。如今,科技种植、分级分选、冷链仓储、  相似文献   

5.
榆林市是全国日照高值区之一,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产出的苹果品质优异。但是,榆林土壤肥力水平总体较低,土壤类型以黄绵土和风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缺乏。陕西苹果产区土壤养分贫瘠,已成为苹果生产的限制因素,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较低。2018年,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597570hm2,产量1008.69万t,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以陕西延安为代表的黄土高原产区是世界公认的苹果优生区,随着陕西省苹果生产布局“北扩西进”战略地逐步推进,榆林山地苹果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榆林苹果产量达到86.53万t。  相似文献   

6.
中国苹果期货作为全球首创鲜果期货品种,其市场是否有效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郑州商品交易所苹果期货市场及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主产区现货市场的数据,运用Wild Bootstrap和ARDL等非参数方法对苹果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苹果期货市场满足随机游走RWⅠ、RWⅡ和RWⅢ形式的弱式有效市场假设,苹果期货价格能够有效反映市场供需状况,具有“价格标杆”的作用;苹果期货市场与山东栖霞和陕西洛川为代表的苹果优势主产区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苹果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别测度了中国苹果7个主产省份2000—2014年的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运用莫兰指数分析了环境全要生产率的空间自相关性。研究表明:考虑环境因素的苹果经济效率值明显低于未考虑环境因素的指标值。近年来中国苹果主产区苹果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呈现出空间负相关性,河北、辽宁的苹果产业发展与环境不够协调,而山东、陕西、甘肃的苹果产业发展与环境较为协调,不同省份的苹果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不同样本期内的时空变迁较为明显。该研究为评价中国苹果优势产区并提升其"两型农业"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陕西洛川始终扭住苹果产业不放松,带动全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十二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7979元增长到12987元,贫困户由9897户下降到3005户,实现了"一户一亩苹果园,不愁脱贫过好年"。立足资源优势,让苹果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洛川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气温、降雨、日照、海拔、土质等条件适合种植优质苹果,是全球最佳苹果适生带上的典型地段。当地政府坚持把苹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阿克苏糖心苹果声名鹊起,成为继山东烟台、陕西洛川、甘肃静宁苹果之后的又一个响亮的苹果地域品牌。但如同所有的农产品地域品牌所遇到的成长烦恼一样,"阿克苏苹果"也面临被假冒的问题,"李鬼"层出不穷。为了维护"阿克苏苹果"的形象,2017年11?12月,新疆阿克苏地区工商局牵头,带领地区公安局、地区苹果协会等相关部门单位赴浙江、上海等地的"阿克苏苹果"集散地、零售终端市场以及北京、广州等  相似文献   

10.
<正>在被誉为"中国国光苹果之乡"的河北承德县,丛佩华、姜中武等果树专家深入国光苹果示范园、果品保鲜库等地进行技术指导,并且丛佩华所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已经跟承德县建立了科技扶贫长效机制。科研人才的到来为承德县国光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即将过去的2014年,对于地处大西北的甘肃省静宁县来说是一个丰收年。尽管遭遇了低温、霜冻、雨雪和冰雹等自然灾害,但约60万吨的苹果产量,24亿元的产值,对一个西部国家级贫困县意义重大。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因苹果产业的飞速发展,在收获了一张又一张享誉  相似文献   

12.
10月11日在陕西省洛川县举行的“中国·陕西(洛川)囡际苹果博览会”上,农业部会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启动了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建设,目标是共同支持打造引领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航母”。  相似文献   

13.
苹果标准园创建,是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基地,示范带动苹果产品质量提升和效益提高。果园建设是苹果栽培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苹果生产成败及其经济效益高低。首先是区位要求,苹果标准园要求建在苹果优势区域规划的核心县;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现有果园4.99万亩,年产水果7万余吨,是山东省重要的黄桃、蓝莓、苹果产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果农“年老体弱无力管、年轻务工无心管、小户经营无效益、流转别人不放心、撂荒不管不甘心”等现实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港区强化改革思维,以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为契机,  相似文献   

15.
金秋十月,因盛产“平凉金果”的静宁县喜获苹果大丰收。但记者在静宁县农村果园采访时看到,堆积如山的苹果无人问津,一个月以来,一斤苹果便宜到几分钱也盼不到一个果贩前来看货,行情连洋芋都不如。果农们个个心急如焚。  相似文献   

16.
纵横录     
中国将建9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农业部已推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发展一批上规模的加工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这一加工布局包括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长江流域优质油菜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中原地区牛羊肉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奶业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环渤海湾地区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中南、西南地区柑桔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沿海及重点江河湖泊流域优质…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苹果种植户对苹果"保险+期货"模式的认知情况,提升参保率,在梳理苹果"保险+期货"模式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18年参与静宁县苹果"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试点的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种植户对该种保险产生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果农的教育水平、劳动力人数、社会资本、参保经历、灾害经历、风险感知以及风险信息关注均对认知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江西赣州依托脐橙产业,在赣南红土地上种出了"摇钱树";陕西延安洛川发展苹果产业,在黄土高原捧起了致富的"金饭碗";甘肃定西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西北干旱地区亮起脱贫的新曙光……近年来,这些地方紧扣"脱贫、优势、特色、持久"探索创新,蹚出了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脱贫道路。特色优势产业成为精准脱贫的源头活水,经验值得推广。"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礼县苹果产业的发展为例,阐述了礼县立足县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选择发展苹果产业作为当地发展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探索形成一条富民强县的产业之路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该文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使用礼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具体数据,论述了农业特色产业对促进农民的脱贫致富、激发了农村生机和活力、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以礼县苹果产业为例,探讨分析了在不发达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存在区域化发展不平衡、生产综合优势不突出,品牌培育意识不高、营销成效不显著,生产管理水平较低、产品效益有待提高,产区内劳动力不足、产业发展急需提升等一些共性问题,并从政府统筹规划、品牌建设、品种改良和生产技术培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角度提出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中西部地区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庆阳市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区域,位于甘肃省最东部,是农业农村部区划的优质晚熟苹果生产基地。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访谈调查,通过对庆阳市西峰区郭堡村苹果产业现状的深入研究,发现仍存在生产规模较分散、种植技术落后、商品化加工及深加工基础薄弱等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了强化标准化经营生产;结合村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各项产业;从资金投入、品牌推介、质量监督方面健全政府导向扶持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