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团客户在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如何有效识别和管理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已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本文从集团客户的范围和定义出发,通过比较中外集团客户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分析了我国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特点。并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上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集团客户的风险管理,在制度建设、审查标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不适当授信额度分配以及关联交易等风险的管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近期对福建省辖内国有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检查中发现,国有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应引起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后,三年多来各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方面,从制度建设、流程设计、内部控制等方面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了风险管理和规范运作。但是,从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情况看,商业银行在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风险隐患。本文结合监管实际,对如何加强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前,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是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商业银行应针对集团客户特殊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特征,尽快建立集中垂直的授信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制度,创新集团客户授信组织方式,构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范体系。银行监管部门以及银行业协会也需从信息共享等层面进行调整,建立高效的风险规避机制,从而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瑛 《济南金融》2005,(11):37-38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就如何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加快建立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二是重点加强对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防范,对集团客户进行综合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就如何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加快建立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二是重点加强对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防范,对集团客户进行综合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香港和内地银行关于集团客户界定、授信风险管理办法、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集团客户贷款限制性条款的比较,借鉴香港银行的经验,提出了完善内地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是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商业银行应针对集团客户特殊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特征,尽快建立集中垂直的授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制度,创新集团客户授信组织方式,构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范体系.银行监管部门以及银行业协会也需从信息共享等层面进行调整,建立高效的风险规避机制,从而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授信实务中,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管理一直是一个难点.识别与监控集团客户的风险不仅要充分研究我国在公司法、证券法、会计制度、银行监管条例等方面对"集团"的界定,同时还要面对经济生活中集团客户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复杂关联交易普遍存在等实际困难.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正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如果银行不能审慎识别并有效控制集团客户的风险,很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银行整体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0.
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该法将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10月29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防范集团客户授信的风险。10月3  相似文献   

11.
李华 《现代金融》2005,(2):38-39
针对相当一部分集团客户产权关系模糊、股权结构复杂、内部交易频繁的现状,如何加强集团客户授信管理.控制信贷风险,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对辖内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提出以下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为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实现信贷资源有效配置,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应遵循适度原则,即“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风险大小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合理确定对集团客户的总体授信额度,防止过度集中风险”。《指引》明确将“一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控制总额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15%以上”的情形规定为“超过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形。根据《指引》精神,各商业银行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最高信用额度风险控制标准。而以集团净资产为基数,以信用等级为调节系数的最高额度风险控制,成为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控制的主要措施(方法),即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集团净资产×集团信用评级调节系数。该指标将集团客户授信最高额度与集团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和信用评级状况相结合,首次对集团客户授信总量进行了量化控制,在防范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随着集团客户交叉持股、偏离主营业务的大规模兼并扩张,以及盲目涉足境内外期货等现象的普遍出现,商业银行信用授信的风险日益多样化。现有的以净资产和信用评级为主要指标的风险限额控制模型的局限也就日益显露出来,从而对集团客户授信最高风险限额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论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竞争异常激烈,风险问题日益突出。表现为风险管理各自为战,风险识别能力低,风险预警形同虚设,无实质性风险控制措施,基本上处于“管不住,管不严,管不好”状态。因此.加强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从风险管理操作角度,探讨进一步加强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韩香玲  李永浩 《中国金融家》2009,(11):112-113,108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除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主业不突出、过度扩张、银企信息不对称、关联企业担保等传统特点外,当前又表现出一些新的情况和特征。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事关企业、授信银行、政府、银行业监管机构等相关方的利益,防范和控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不仅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工作,政府有关部门、银行业监管机构包括大型企业集团都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集团客户作为各家商业银行争相营销的对象,在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信用风险.本文从集团客户的定义和特征出发,结合商业银行管理实践,分析集团客户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阐述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最后,提出了加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集团客户为主的各种关联性公司迅速发展,规模庞大、发展稳健的大集团不仅成为国家产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了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授信业务的主流.然而,集团客户在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随时威胁着银行授信的安全.银广夏、蓝田、农凯、德龙、格林科尔、飞天等事件的相继爆发,涉及金额巨大,债权银行众多,在金融界引起巨大震动.如何有效地识别和管理集团客户、关联客户的信用风险是现阶段银行风险管理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对集团客户授信管理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介绍集团客户的风险特征,指出目前金融机构在对集团客户授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是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集团客户风险表现形式及成因,提出集团客户风险管理及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集团客户大额授信及风险管理现状   (一)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相对集中.集团客户是指一组关联客户的集合,通常有总分公司制和母子公司制两类结构,由多个法人构成,相互之间由产权关系联结,集团客户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资金往来和业务经营方面存在密切的关联关系.集团客户以其规模经济效应优势,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一些稳健发展的集团客户已经成为国家产业实力和竞争力的标志.集团客户同样以其规模优势及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成为多家商业银行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营销对象和利润来源,在授信及其他信贷政策上享有更多优惠条件,一家集团客户聚集某一区域内50%乃至80%以上信贷资金的现象,在我国已不是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弥补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受限造成的资金缺口,进一步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各地区大力发展政府类发展基金,并逐步成为地方政府新型融资主要渠道之一。从湖南省株洲市调查实际来看,银行通过表外授信的方式,利用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与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合作成立发展基金,并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入股项目公司,主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政府类发展基金规模相当于同期地区信贷规模的13.3%,规模较大。同时,政府类发展基金项目投资期限长、财政兜底承诺缺乏法律依据,银行利用通道业务嵌套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易造成风险传染,以及基金管理主体多、管理不健全易造成资金挪用等问题,都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