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7年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到底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的保险保障水平有多大,是否达到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初衷,是政府、农户和保险公司等各方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分析,然后利用静态面板和动态系统估计方法对影响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保险保障广度,我国农业保险保障的深度处于较低水平,总体保障水平也与保险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由于补贴规模等因素导致目前财政保费补贴对保险保障水平的促进作用有限。希望本文可以为深入研究我国农业保险有效服务“三农”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粮食产出的激励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易沛  徐静  黄颖 《保险研究》2019,(1):32-44
在"理性经济人"的假定条件下,基于生产者行为理论就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对粮食产出的激励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补贴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影响粮食产出:一是通过提供较高保障的农业经营收入以鼓励农民加大农业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产出水平;二是通过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实施不同的保费补贴标准,引导农民改变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而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规模。就当前实施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来说,由于绝大部分地区的保障水平都比较低,目前通过农业保险补贴来增加粮食产量的实际效应相当有限。如果政府想利用农业保险来增加粮食产出水平,可以通过适当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为种粮大户构建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以及对粮食类作物和经济类作物保险采取差异化补贴政策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的发展受制于工业化进程,每一个国家都只能选择与其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业保险模式。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政府的农业保险政策和市场的农业保险需求都会发生变化。当前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差距导致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地区差异,建议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分担财政补贴资金的比例,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补贴标准和保障水平相近的农业保险服务。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多国的保险实践证明没有政府支持的农业保险无法实现有效市场化.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也即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保险的发展,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从供求理论和价格歧视理论出发,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与保费补贴率问题相结合,探究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最优补贴率.研究发现,农业保险最优纯补贴率为农业保险赔付率.进一步引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进行定价,利用农业保险赔付率模拟各地区系统性风险,根据不同险种不同保障水平的保费补贴率风险溢价,测算出各地区不同险种的最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为了最大化农业保险的助农功效,还需要通过实行差别化补贴率、降低保险赔付率和经营管理费用率,优化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最终实现我国财政补贴农业保险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抬升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农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责任。为调动地方的积极性,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设立了较大规模的农林水事务专项转移支付,并要求地方政府在共同事权项目中进行配套补贴。中央专项转移支付是否会激励地方政府的农业支出行为?具体的激励机制是什么?对区域均衡发展又有何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政策情境,构建了中央农业保险专项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保费补贴行为之间的“激励—响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2008~2017年我国各省农险保费补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央农业保险专项转移支付对各省农险保费补贴的激励效应,并探讨了这种激励效应的时间趋势及后果。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央农业保险专项转移支付显著激励了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保费的补贴支出,对养殖业保险的激励效应要比种植业保险更为显著,对中西部地区的激励效应要强于东部地区;在现行的比例补贴方式下,地方对农业保险保费的实际补贴水平低于其最优补贴规模;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央农业保险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的激励效应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对东部地区的激励效应则一直比较平稳;在现行的地方先行...  相似文献   

6.
王涵琪 《上海保险》2023,(11):62-64
<正>近年来,为加速乡村振兴、推进特色农业建设,多省实施了中药材保险试点,为中药材种植户及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提供保险保障和保费补贴。河北省虽然为中药材产业大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和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但中药材保险目前尚未被纳入省定补贴险种,该险种的推广面临诸多困难,不利于河北省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对农业保险进行保费补贴试点,政府补贴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保险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涌现出很多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保险补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保险能否引发农户生产行为转移,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采用实证方法和经济计量工具,对农业保险与农户生产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是:农业保险通过同一生产行为内部和不同生产行为之间的收入替代水平和农业保险补偿程度,从而影响农户生产行为。当前的农业保险收入补偿水平满足了大多数农户的收入风险分散预期,从而对农户的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行为产生固化作用。基于吉林省616户参保农户的面板数据,若以政策性补贴保险政策引导农户生产行为转变,可以考虑采取多种补贴模式:一是高保障、低补贴模式;二是低保障、低补贴等模式;三是高保障、高补贴模式。若保障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则宜采用高保障、适度补贴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棉花产业是河北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受棉花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河北省棉花产业面临的风险激增,棉花种植收益极不稳定,农户种植棉花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棉花种植规模逐渐萎缩,产量逐年降低。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河北省棉花产业亟需农业保险发挥保障作用。河北省现有棉花收入保险仍以中央财政补贴为主,保障水平局限于物化成本,保障程度低、范围窄,难以满足棉农的风险保障需求。棉花收入保险将传统棉花产量保险和棉花价格保险的优势进行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以及农业保险产品的准公共性特点,决定了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并且政府必须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支持。我国现行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不断加强,在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发挥农业保险效能和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等方面成绩突出,但仍然存在财政补贴不全面不充分、机制不完善、比例不合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优化补贴政策、完善补贴方式和统筹各类政策,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在经营过程中,要由政府为其提供足够的财政补贴支持,这也是目前农业保险的实践发展需要.农牧业作为青海省的支柱产业之一,离不开农业保险保障其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在补贴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财政补贴,补贴资金如何安排更合理有效,文章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根据青海省的农业保险实践,对财政补贴资金进行了测算,探寻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主体的影响,提出青海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基本思路,并进一步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但是,没有政府补贴,农业保险难以持续经营和发展。本文试图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保险政府补贴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寻我国农业保险政府补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业保险:政府补贴至关重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伟 《西安金融》2006,(2):21-23
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形成了”安信模式”、”安华模式”、”互助制模式”、”共保体模式”和”安盟模式”等五种模式。从这五种模式运行看,政府补贴是发展农业保险的重要保障。建议政府明确采取补贴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态度,并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平泉县政府做出决定:自2007年起,县财政对设施农业即大棚种植业户保险实行补贴,包括《大棚财产综合保险》及附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除了大棚种植业户的后顾之忧,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政》2013,(2):28
农业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提高支农效率和效益、改进农村社会管理、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完善防灾救灾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农业保险发展,中央财政自2007年起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随着补贴品种不断增加,补贴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农业保险已逐渐成为财政金融支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美国种植业保险产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种植业保险产品在保险责任、保障水平、补贴方式、保险单元和政府角色五个方面的差异。表明尽管中国还处在农业保险试点阶段,但其提供的产品无论在保险责任还是保障水平上都远远超过了美国的CAT巨灾保险产品,这与国家"低保障、低保费、广覆盖"的原则相悖,同时也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目前实务中的"平"补贴结构和"双背离"现象,也分别导致了国家补贴效率低下,保险产品价格低估和保险公司违规风险剧增等严重问题。另外,政府在产品研发和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也不利于农业保险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种植业保险产品和补贴体系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属性与政府补贴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农业保险的外部性导致市场机制不能对农业保险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保障农业保险的有效供求,从而导致我国农业保险目前的发展困境。农业保险市场机制失灵为政府干预,建立政府补贴型的政策型农业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过度的政府干预和高额政策补贴不仅不能解决市场失灵,反而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扭曲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因而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或政府干预都不能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所面临的问题,关键还在于能否有效地把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界定两者的关系,使二者能达到最优配置,更加公平并富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美国农业保险改革历程与财政补贴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财政支持下的美国农业保险改革创新历程与补贴方案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探索美国未来农业保险计划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截至2011年,美国财政补贴政策已经覆盖了联邦作物保险公司(FCIC)提供的50%-90%保障水平下的全部保险产品,补贴方案设定合理可行。美国近80年间的改革与探索历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农业保险及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市场农业保护理论,我国政府有必要而且必须实行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农业保险补贴本身具有需求刺激、供给激励以及保险意识强化的功效,要求政府进一步实施有力的保险政策。本文结合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的实际情况,对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敏 《西南金融》2012,(12):31-33
为充分发挥保险参与农业风险管理的社会功能,政府应创新保险机制,拓展农业生产、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的险种,提高参保率与赔付率,应着力优化补贴机制,扩大补贴险种的范围,拓展补贴对象,提高补贴标准,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责任比例;应完善农业巨灾分散机制,建立专门再保险机制和农业巨灾保险基金;应提高政府监管水平,优化监管机制及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