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多研究表明:农民的农地收益与农地契约效率密切相关。以此为起点,本文首先探究了农地契约效率损益的一般机理,之后从农地权利配置、农地契约主体信息对称水平及农地契约主体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三个方面,深入探究了1980~2014年间在农地市场供求均衡水平约束下农民农地契约效率的损益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农民农地契约效率存在着损失,表现为农民农地契约水平整体上滞后于农地市场供求均衡水平,诸多农地契约中农民农地收益受损。其原因是农民与农地契约其他主体在农地权利配置、农地信息对称水平、农地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上不匹配。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提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收益增长为目标、以农民为核心主体的农民农地契约效率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现与风险:实践与案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四川省首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案例分析得出,"确权颁证""还权赋能"和"三权分离"是实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产权基础,地方政府主导的多方合作机制是实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组织和机制保障,以经营权为标的的权利担保和以地上附着物为标的的价值担保是实现农地经营权贷款的必要条件,经营风险、信用风险、担保风险和租金损失风险是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经营权流转平台、形成复合型的抵押担保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是实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降低风险的关键性制度和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将交易成本理论拓展到非典型的农地产权交易中,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索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及其治理问题.首先介绍了关于交易成本和契约治理的基本观点及其拓展,进而分析了征地过程中农地资产专用性的变动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农地集体产权残缺表现及相关的机会主义行为,最后,提出了市场化条件下农地交易契约关系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农地产权制度是构建在农地上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文章首先对影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农地产权供给不足、农地承包制度供给不足、农地经营制度供给不足、土地使用权流转不完善四个现存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较为重要的缺陷.最后,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中国生态脆弱地区国有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目标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反映出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现行国有农地私人承包制的局限性。经验事实表明,土地国有制并不必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私有化亦非治理生态危机的良方。在生态脆弱的国有农地上,建立生态保护区并以政府“生态采购”的方式管理国有农地,同时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契约机制,将是未来国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发展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过程中,政府始终将建立合作社与农民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作为重要课题,"固定收益+浮动分红"式的分成契约成为合作社的核心制度安排。然而,实践中,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分成契约被固定租金契约广泛替代,引发对农地股份合作社制度有效性的争论。本文从两个层面讨论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租金契约安排:一是在土地出租人与承租人作为自然人的层面上,基于张五常和巴泽尔的交易成本分析框架,认为在当今中国农业生产约束条件下,由于政府投资土地改良、货币地租普及、技术进步和农业保险的发展以及有效控制契约中的相关属性,使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固定契约成为优于分成契约的制度安排;二是在完善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层面上,考虑大量兼业小农参股合作社以及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政策,认为由于集体行动的逻辑、农户土地承包权不完整以及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权缺乏竞争市场,完善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可能性很小。农地股份合作社应当放弃不切实际的功能定位,优先选择固定租金契约,并把服务内容限定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租地契约执行、管护农地资源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从制度、经济与文化三个层面分析农地流转治理结构的转型逻辑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逻辑演绎法,Bi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促进农地流转从关系治理向契约治理转型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产权的界定与实施、流转租金的上涨和人情往来的减少。(2)农地流转治理结构及其转型逻辑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更偏向契约治理,中部地区更偏向关系治理。在驱动因素上,东部地区较高的流转租金和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是主要的转型驱动力,中部地区的人情文化传统较深,阻碍了农地流转的市场化转型,西部地区的土地确权颁证率较高,发挥出了明显的确权效应。研究结论:(1)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农地流转市场的基石,不仅要保障产权明晰,还要构建有效的产权实施机制;(2)经济利益是驱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农地价值形成合理的价格参照系;(3)文化观念是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重要支撑,要协调好市场观念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4)需因地制宜地推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金融功能的开发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助力"三农问题"的化解。研究阐述了农业产业视域下的农村土地金融体系优化意蕴;从农地金融体系建构的法规制度障碍及农地金融体系建构的风险控制难点等方面展开分析;给出支持农业产业的农地金融体系优化的法律措施、运营措施及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立农地私有产权制度的初期,俄罗斯农业绩效没有提高反而下降.而后俄罗斯通过构建农地流转制度,使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规模得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农业的绩效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选取中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路径及绩效进行比较,并提出我国在既有的农地产权制度下成本最小的制度完善模式是建构农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地产权的利益集团及其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外收益产生的原因分析为基础 ,说明了国家一系列农地产权制度外收益内部化政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农地产权各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 ,并对我国农地产权利益集团进行了初步划分 ,探讨了各利益集团形成的过程及其利益目标 ,认为当前的农地产权利益集团格局不利于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新农村视野下对我国农地征用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农地征用制度的特点是:征地主体是国家,征地标的是集体所有土地,征地目的是公益需要,征地补偿非等价。存在法律界定不明确,征地范围宽泛,农地产权不清、农民难以参与,征地较为随意,征地补偿不合理,失地农民安置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农地征用法律法规建设,改革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和分配,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建立健全农地征用的监察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及其支撑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我国目前土地征用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同时,总结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从征地范围、征地补偿和征地程序三个方面提出了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构想,探讨了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农地流转市场、农地定级估价等为基础的征地制度改革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峰 《农村经济》2001,(11):2-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地的可持续利用 ,农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基础是建立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在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下 ,土地保护不力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从业者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出发 ,在分析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基础上 ,提出改革现行农地产权制度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现状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和有效利用。这就要求在农业发展和农地利用上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 :一是农地资源的代际分配问题 ,即农地的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农地使用权可转性理论,通过对南海市农地使用权流转的调查和研究,认为南海市农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是南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不仅促进了农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而且取得了显著的制度经济绩效。因此,合理界定和安排农地产权,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地产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的契约期限选择——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及其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长期契约往往被认为更有效率,但在农地流转的租赁缔约活动中短期契约却是普遍现象。本文基于威廉姆森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对农地租约期限的决定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农地流转呈现明显的缔约对象差序化与契约期限短期化特征;农户对土地的专用性投资、对承租者信息的充分了解程度及其选择空间以及对租约谈判能力的不足是其选择短期契约的关键因素;农户土地租约期限的长短与缔约对象的亲疏关系具有典型的二元选择特征。本文进一步讨论了"空契约"及无期限契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的内部成因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显著提高,但其面临的操作风险和运营风险等金融风险仍然比较严重.本文从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管理理念、激励约束机制和内部稽核机制等方面探析农村合作金融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持续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采取了渐进改革和持续创新的方式。渐进改革和持续创新的意义一方面在于通过边际调整引进新制度 ,提高制度绩效 ,另一方面在于通过单边突进和由点及面的改革 ,逐步克服农地产权制度面临的各种非经济约束 ,减少改革成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 ,关键不是建立起某种绩效明显的稳定制度 ,而是选择了一种为持续创新提供广阔空间的制度框架和路径模式。一、制度创新理论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创新之所以发生 ,在于新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机制细分为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通过构建二者与农地经营权抵押品有效性之间的作用机制,结合已有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政府行政干预措施为主的外部治理环境优化通过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促进作用,间接提高了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品的有效性;②以直接抵押、担保、反担保等贷款模式和第三方组织或个人为核心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能减少相关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但其选择受制于差异化的政府财力和基层治理水平;③虽然外部治理环境的优化能够显著提升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品的有效性,但农地经营权抵押权能的实现取决于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的协同作用。本文认为,在继续优化农地产权制度与政府行政适当干预的同时,根据地方政府财力和基层治理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抵押贷款模式,并匹配差别化的第三方设置是提高农地经营权抵押有效性、实现农地经营权抵押权能、降低抵押贷款运行成本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户在进行农地抵押贷款时存在丧失抵押物的可能性即失地风险,这一风险及其预期损失会影响农户的农地抵押贷款需求。本文利用江苏省试点区91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抵押风险对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户主年龄、风险偏好以及农户家庭兼业程度这三个与农地抵押风险相关的变量对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均具有显著影响,抵押风险是影响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时,农户生产规模以及农地抵押价值对农户的农地抵押需求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了推进农地抵押工作稳妥健康发展,应完善现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农业保险并建立失地农民公积金等为农户提供外部风险补偿,缓解农地抵押风险。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农地产权制度最重要的参与人,其认知会影响到改革中制度效率的发挥。该文重点分析了成都市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农户的产权认知状况。研究表明,农户对农地产权的各项权能具有不同的认知,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分析了农户产权认知中存在农地集体所有观念淡薄、承包经营权认知不清、产权知识获取渠道单一以及欲实现农地抵押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户产权认知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