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带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带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和畜产品的生产基地之一,是农牧和农林交错地区;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发生了水土流失、土地消化、盐碱化等问题;指出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生态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生态脆弱区通常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较为贫困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是造成环境退化的根源,并形成恶性循环;解决的根本途径就是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以缓解人为活动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本文以吉林西部白城市为例,在分析了其社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脆弱区促进农民就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存在系统化、层次化总结不够的问题,对西部生态脆弱区研究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进展、前景与难点进行梳理总结。结果表明: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多采用参数借用评估模型,原因在于该类评估模型具有数据精度限制和模型简单易用的特点;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主导因素的研究趋于具体化,而县域小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成为研究趋势;就时空差异性和生态系统异质性的表征状况而言,遥感定量测量模型更适用于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4.
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生态经济学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回顾了生态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实践进程,梳理了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生态经济学展望。认为,生态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极为重要的特征是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旨在消除人对自然的剥夺;生产领域的效率损失和消费领域的过度消费,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内核是假定资源配置存在着社会最优解,且该解与企业最优解具有互补性。目前生态经济研究集中在生态产业、生态恢复、生态保护三个领域,研究切入点主要有三个。生态经济能否成为一种经济形态,是当前极为关注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林业尚存在不少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如森林资源仍然处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局部地区还在恶化等等。究其原因,除了林业经济体制不合理之外,还有就是对森林生态经济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不够。 森林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应用性很强的科学,不能把它片面理解为只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的学说。事实上,森林生态经济学可以说是林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梳理了青海省祁连县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实践中的典型做法、成效与不足,并从建立协调机制、研发生态脆弱区整治修复模式与关键技术、加强整治修复项目全周期管理、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是森林生态保护中的一项重要手段。政府生态补偿的基本含义概括为"强制保护、部分补偿"。狭义的政府生态补偿政策主要指管制并补偿,广义的政府生态补偿政策还包括针对"正外部性行为增加或负外部性行为减少"的补贴;狭义的市场生态补偿是将生态系统服务单独交易,广义还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与其他产品一起参与市场交易。文章梳理了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培育补助、退耕还林补偿三种主要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并从生态补偿标准、实施机制、经济主体参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同时,讨论了林下经济、林业碳汇交易等市场生态补偿形式。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命系统及其周围无机环境组成的多要素、多层次的复合体,是在自然力作用下,经过地质年代逐渐演化形成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是人类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社会系统。两个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的交换,系统之间也有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维持着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如何保持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发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制定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总体战略,统筹区域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以青海省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明确生态脆弱区进行土地整治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将生态整治理念贯穿于土地整治战略路径中,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生态整治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量化评估,确定青海省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分类实施,整体推进,以保障土地整治目标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海尔自创建以来不断地创新探索,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经历六次战略变革,结合物联网的发展与财务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以人单合一模式为保障,基于员工、客户、利益相关者为一体的价值共创生态管理转型,并开创性地提出第四章报表共赢增值表。2022年3月2日,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对企业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海尔多年的转型与改革经历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并为其他企业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苏伟 《致富之友》2011,(8):103-104
从本期开始,《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进入到下半部分的讨论。这一部分是贝尔廷根据其1987年撰写的小册子《艺术史的终结?》(Das Ende der Kunstgeschichte?)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而且添加了新的章节和案例讨论。那本小册子出版时曾经在欧洲乃至国际艺术界引发了相当程度的争议和讨论,反响不仅来自于艺术理论界和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2.
国有林场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场改革是我国推行的重大改革举措,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智慧结晶。国有林场改革具有科学完整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学理论体系基础,改革的核心价值是森林资源的生态公益效益,关健是国家、政府财政事业供养林场购买社会生态公共产品。改革的任务板块、方法路线、目标效能均是围绕充分发挥林场森林资源的生态社会效益而进行,形成以林养人、以人养生态的国有林场发展模式,让国有林场有限的森林资源为国家、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生态公共产品。针对当前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存在认识不到位、技术支撑不力的诸多障碍,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宝泉岭管理局始建于1948年,经过了前三十年以扩大耕地规模为主的开发建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了十余年的反思、探索和徘徊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步实施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开展有目的的生态建设,在二十余年里,尤其是进入21世纪,走上了打绿色牌,走生态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开始了生态局的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4.
15.
<正>一、江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践经验绿色发展基础和前提是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江苏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化城镇化起步较早的省份。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就早一步碰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江苏十分重视这个新情况新问题,在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中,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本世纪初,江苏省委提出"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要求,加速了农村经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抚育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幼龄林抚育关系到林分的质量和生态功能的发挥,北京市政府从2002年起将中幼龄林抚育工程列为全市重点工程。为确保此项工程目标的顺利完成,市林业局采取从组织领导、规划设计、技术规程以及技术培训、检查验收等综合管理措施。通过3年的实践共完30万hm2的抚育任务的工程建设目标,达到了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城市生态用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基础。加强城市生态用地建设,既可以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总体服务价值,又可以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城市空间。然而,受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影响,城市生态用地面临着诸如内涵不明、现状用地易被蚕食、规划用地难落实的困境,研究在明确城市生态用地划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已建生态用地按非建设用地管理、规划生态用地只征不转的差别化管理思路,以期可以加快城市生态用地的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绿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区典型的地貌及生态景观是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结构 (简称为“山盆系统”) ,绿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载体和地理空间。新疆国土面积 1 6 6万平方公里 ,绿洲仅占新疆国土面积的 5% ,它却承载着 95%以上的人口 ,聚集着 80 %以上的社会财富。随着人口的增加 ,社会经济的发展 ,绿洲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加 ,生态危机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这是人类长期不适当地开发、利用绿洲而忽视绿洲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结果。因此 ,研究绿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新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及关…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西部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新疆为例,选取1980年~2012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80年以来该省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认为1980年以来,新疆出现三次明显的产业转型,随之出现的生态环境效应呈"U"型发展变化趋势,表明现阶段新疆产业结构变化给区域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正在加大,该地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很艰巨。  相似文献   

20.
西部生态脆弱区农用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云南陆良为代表的云贵高原区、重庆丰都为代表的四川盆地区、陕西凤翔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区、新疆阿勒泰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及内蒙古达拉特为代表的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为例,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对5区农用地质量等别特征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查明了各区农用地质量等别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以上述5区为代表的西部生态脆弱区农用地等别总体偏低,农用地多为中等地和低等地,高等地分布较少,优等地无分布;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灌溉条件是5区耕地质量等级的共同限制因素。pH值、表层土壤质地、排水条件以及盐渍化程度为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特有的限制因素,岩石露出度为云贵高原区特有的限制因素,灌溉水源为黄土高原区特有的限制因素,林网化程度为西北地区特有的限制因素。在制定区域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政策时,既要考虑共性限制因素,更要着眼于区域特有的限制因素,根据各区耕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制定相应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