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权威发布     
国办要求加强液态奶管理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液态奶生产经营的管理,完善液态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实行生产备案制度,严格产品标识标注管理。近一个时期,一些企业使用复原乳生产加工液态奶,在产品标识上误导消费,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影响了我国奶业健康发展。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优质液态奶的需要,国办通知要求,在巴氏杀菌乳生产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大力提倡和鼓励在灭菌乳生产中全部使用生鲜乳。考虑到当前的生产和市场状况,可以适当生产复原乳,但必须使用…  相似文献   

2.
要闻·动态     
高层信息●国办通知要求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液态奶生产经营的管理,完善液态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实行生产备案制度,严格产品标识标注管理。国办通知要求,在巴氏杀菌乳生产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大力提倡和鼓励在灭菌乳生产中全部使用生鲜乳。●食品标签强制性国家标准下月生效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将于下个月起开始实施。按照新国家标准的规定,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相似文献   

3.
5月份发布的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一季度,乳制品行业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生产持续增长,消费需求有所回暖,生产经营的各项指标均稳定增长。在行业整体运行平稳的态势下,液态奶产品继续保持较高市场份额,其高端奶更成为各企业争相投入的重点。在一季度实现平稳开局之后,乳制品行业发展前景继续被看好,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回暖,有望给国内乳企  相似文献   

4.
洋乳企最近连连踩入垄断"雷区",纷纷以降价求"轻判",而国内乳企却迎来一波"涨价潮"。销售终端反馈的信息是:蒙牛和伊利的部分产品不约而同地提价,涨幅在5%至17%。此外,"旺旺"品牌的牛奶出货价也上涨约10%。有分析人士指出,成本上涨以及生鲜乳供应偏紧是推动国产奶价格上涨的原因。国产奶的"涨价潮"固然与成本上涨、奶源偏紧有关,但显然也与洋乳企最近的"遭遇"有关。8月初,国家发改委对多家洋乳企实施反垄断处罚,与此同时,头号洋乳企恒天然曝出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发布了2015年度《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报告》汇集了2015年我国南北方23个城市的巴氏杀菌奶、常温奶和部分调制奶等液态奶的调研情况。《报告》显示,进口液态奶UHT灭菌奶(俗称常温奶)的糠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国产UHT灭菌奶,存在过度加热、添加复原乳风险。糠氨酸含量过高,表明牛奶中乳球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突然爆发。在此后的十年间,国内乳企的宣传主题惊人一致——重振消费者对于国产乳制品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行业面临大洗牌,各大乳企迎难而上,积极应对。那么,十年间我国奶业发展主要有哪些变化,未来的趋势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谷丽娜 《现代食品》2021,(3):13-14,17
近年来,我国牛奶加工产业有了迅猛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液态奶加工中的“过度加热”问题。本文通过对过度加热液态奶的判定模式进行探究,分析“过度加热”的危害,总结在液态奶加工中出现“过度加热”的原因,以促进液态奶合理加工,推动我国乳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原料奶价格持续攀升,多家上市乳企近日不约而同地上调产品销售价格,同时快马加鞭布局奶源产地。笔者了解到,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卖场,包括伊利、蒙牛在内的多款产品价格上调,同时出现低温巴氏奶、高端常温奶等品种货源紧张及缺货现象。中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陈梦瑶认为,乳制品行业景气上行,从过去的价格竞争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竞争,预计下半年部分乳企仍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质量不过关的阴云,数次笼罩在中国乳业头上。几年来,各大乳品企业兼并整合加速,政府也出台一系列加强管控乳制品生产流程的办法,总体效果得以改善,可"问题奶"、"超标奶"等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曝光。一度被"逼退"的外资品牌正在卷土重来,显示出本土乳业品牌的市场美誉度还差强人意。不久前曝光的某品牌奶粉,竟然是贴了国外品牌的"假洋鬼子",足见中国乳业的不自信已经相当严重。近期,A股上市乳企三季报已经陆续披露。中国乳业整体增长幅度放缓,已不比早几年的"火爆"场面。从数据看,各乳企表现分化进一步加大,多家乳企利润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在购买液态奶时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文章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地区的大学生为例,就消费者对于购买液态奶时的影响因素展开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以标签信息受关注度作为独立自主型变量,以促销接受度作为盲目从众型变量来揭示当代大学生液态奶消费行为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在购买液态奶时,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价格、口味、饮用目的及包装材料等,然而通过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液态奶消费行为主要属于独立自主型,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选择液态奶时首先关注的是产品本身是否符合自身的需求,其次才是产品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奶业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赢得行业乃至世界的尊重,首先是做好产品品质,实现"中国质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奶业从政策顶层设计、奶源质量保障、产业转型升级等层面全面发力,共同打造"中国奶业"这个大品牌。今年7月,最新发布的全球乳业排行榜里的中国成绩格外亮眼,中国乳企伊利、蒙牛双双跃居榜单前10强,再次刷新了中国乳企在全球乳业  相似文献   

12.
从2007年元旦"禁鲜令"正式实行到今天,关于液态奶外包装上是否可以印"鲜"字的争论就一直没停过:有人认为,"凡经加工的牛奶就不得称鲜";有人则认为,"按照国际通用的说法,巴氏杀菌乳就可以说是鲜奶".种种争论不禁让人纳闷,"鲜"与"不鲜"究竟区别在哪儿?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质监局近日公布的液态奶重点生产企业驻厂监管结果表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4家企业,均未使用复原乳生产液态奶。上海三元全佳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脂酸奶、超浓风味奶和低脂高钙风味奶等3种产品,及另3家企业在其部分液态奶中使用了复原乳。现在这4家企业在其部分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乳业成长的阶段性分析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产业成长的生命周期理论,在借鉴发达国家乳业成长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乳业成长的阶段性做出判断,认为我国乳业总体上仍处于产业扩张阶段,但从乳业内部产品结构演化趋势看,目前我国乳业处于液态奶主导阶段,而奶粉已经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发酵乳和干酪制品将是我国乳品市场新的消费热点,并据此提出了政府加强乳业宏观调控和乳品企业产品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历了2008年的阵痛和2009年的积淀,国产乳品企业纷纷“摩拳擦掌“,预备在2010年发力,重塑行业形象。相关数据显示,国产乳企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正曾几何时,到香港大包小包采购奶粉,是很多年轻父母的"无奈之举"。由于标准严苛,香港乳制品被贴上安全的标签。也正因为此,国内乳企不仅把登陆香港作为"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也看成是产品品质的"试金石"。2017年12月初,光明乳业宣布,旗下的标杆产品"莫斯利安常温酸奶"正式在香港上市,成为又一款成功进入香港市场的国产乳  相似文献   

17.
在发达国家,液态奶、奶酪、酸奶等乳制品的消费量都占有一定的比重,而我国目前乳制品结构和消费品种还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奶粉和液态奶消费,许多消费者对奶酪并不熟悉。  相似文献   

18.
"质量立市、诚信为本"的理念,和在食品安全风波中"出淤泥而不染"的"抗震力",可能正是三元获得百姓赞誉的原因。做让百姓放心的奶,是一个乳企应时刻谨记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诸多乳企没有料到,今年原奶价格会一路高歌,屡破新高。自4月以来,乳业市场出现"奶荒",半年时间内,每公斤原奶的收购价格从3元直逼5元。体现在市场上,奶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元袋装奶身影难觅,奶价"二元时代"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20.
<正>十八大以来,我国奶业从供给侧入手,着力优结构、提质量、创品牌、增活力,不断完善监管体系,通过生产、收购、运输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打造安全的奶源基地,奶业竞争力增强,探索全产业链模式成为行业共识。不过,一些专家建议,中国乳企离消费者的期望仍存在距离,需要学习世界上成功乳企经验,发展民族品牌,进一步拓宽市场。"土牛倌"当上了"新奶农""这几年我可是上了三个台阶。"说起奶牛养殖的变化,河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