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腊八节     
腊月初八是农历腊八节,记者在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看到,腊八粥原料和相关杂粮销售火爆。由于今年杂粮价格同比略有上涨,腊八粥原料也水涨船高,但涨幅不大。同时,今年养生腊八粥、混搭腊八粥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2.
年味     
我上个世纪60年代初出生在农村,曾经在脑海里,仿佛春夏秋冬是一根椭圆形的圆环,从正月初一绕到腊月三十,那链条的接口就是春节。 那时,进入腊月,我们就天天掰着手指头数春节,过了"腊八粥",更是到了热烈期盼并焦急等待的时刻。  相似文献   

3.
又一个阴历新年向我们姗姗走来了。一想起过年,欢喜之情立时就充盈了心胸。过年,给我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记忆。童年时过年,最高兴的是能吃到好东西。那时,乡下农家吃的并不宽余,不过娘总能千方百计积攒下一些东西以备过年用。到了腊月二十七,娘便开始洗菜、发面、剁馅;二十八这天,肉包子、菜包子、糖包子就蒸了出来。年景好时,蒸各种包子用的是白面;年景不好时,用的是黑面,不管用什么面蒸的包子,我都要吃个肚子圆。腊月二十九这天,娘开始用香油或棉油炸制各种食品,也叫"下锅",炸油饼、油条,炸藕合、酥肉,  相似文献   

4.
与同事们闲谈,说起了"腊八"节喝"腊八粥".不少人说,虽说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但这个节日里有哪些"仪式",却很少有人知道了.拂去记忆中的尘埃,关于"腊八"节的往事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5.
北京“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乞苦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旧时北京的一首民谣中说:老婆老婆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相似文献   

6.
说到贪污,人们谁不知道那是犯法的事?从远古到当今,从国外到国内,无论在哪个朝代哪个国家里,贪污都是要触犯刑律受到法律制裁的。也就是说,将国家的集体的钱据为己有,"装进兜里",便是对人民的犯罪。可是,有人将公家的钱"吃进肚里"——公款大吃大喝,你能从法律条文里找到哪一条来治他的罪吗?于是,国人中某些手中掌权的"美食家"们便慷国家集体之慨,狮子开口,胡吃海喝、大吃特喝起来。他们凡事不讲原则、不问政策、不论制度、吃了再说:从"四菜一汤"吃到"满汉全席";从鸡鸭鱼肉吃到生猛海鲜;从省内国内吃到省外国外,进而吃上了几万元一桌的所谓"黄金  相似文献   

7.
喝油怪论     
<正>一位读者问:最近听到一个说法,说是吃坚果油籽等于喝油,吃花生(非油炸)等于吃花生油,如是这样,那吃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芽)岂不等于喝豆油?吃葵花籽等于喝葵花籽油?吃核桃等于喝核桃油?岂不可怕!  相似文献   

8.
正这些日子溜达菜市,目光被刚上市的嫩姜吸引了好几次,嫩黄的颜色,微红的尖尖;形如玉指,黄如暖玉,看着水灵可人。我喜欢生姜的香味,家里的洗洁精都是生姜味的,可去腥;苏打水、可乐也喜欢喝生姜味的。前些日子朋友聚会时讨论夏天吃姜的好处,并说她们从嫩姜上市开始,整个夏天一直吃。于是买了一袋子嫩姜回来,洗净、切片,拌上自己喜欢的生抽、香醋、白糖、香油,装瓶,放冰箱冷藏。一次少做,现做现吃。夏初时节,尝试下恰到  相似文献   

9.
过年     
一到过年,我就想家,想老家的人,想老家那浓浓的年味。那年味里融合着匆忙的脚步、轻松的笑声。还有那弥漫开来的浓浓的香味、乡情。 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合计了。一煮腊八粥,就有了年味。接着就是盘杀猪锅、装豆腐架、碾米、磨米、赶集上店、办年货、买衣料……几天下来,猪肉就冻在了冷屋,豆腐就冻上了房顶,院里的柴、土、粪就收拾整齐了。  相似文献   

10.
正农历腊月廿三是小年,村里家家户户要"祭灶",而这也意味着已经开始"过年"了。福建省福州市西南部一个小村的高氏家族,人丁兴旺。每逢节日或者家里老人过生日等重大事件,在外工作、居住的孩子总会从县城或者省城赶回老家,围绕在高老爷子和老太太身边。全家四代同堂,让人好生羡慕。今天,高家院子里照例又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的说法,这几天晚餐,家里就炖上了萝卜排骨汤,下班后从寒风瑟瑟中哆嗦着回家,喝一碗实在惬意.  相似文献   

12.
吃东西喝饮料污染地铁环境可能被罚款20元到100元 记者从南京地铁相关部门得知,明年1月1日起,《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一些不文明的举止将被严格禁止,乘客不能在地铁站台和车厢内吃东西、喝饮料、抽烟,如果以上行为“污染”了地铁环境,都要面临警告或20元至100元的罚款。  相似文献   

13.
山村过年     
<正>说起过年,杀猪宰羊似乎成了山村过年的标志,对于这一点我感触颇深。记得农村"大锅饭"时期,进了腊月中旬,山村就有了浓浓的过年气氛。生产队里杀猪宰羊这天,村里那些欢蹦乱跳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欣喜若狂地喊着:"过年喽!杀猪宰羊喽!吃炖猪肉喽!吃羊肉馅白面饺子喽!"奔向杀猪场。逮猪开始了,一个男劳力就像足球场上的守门员,全神贯注地盯守在猪圈门口,其他两三个男劳力左拦右堵,不大工夫就把那头肥猪逼到了猪圈的墙角旮旯,然后,一拥而上,有的人摁猪脑袋,有的人拽猪腿,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头二百  相似文献   

14.
正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1月2日腊八节当天,在北京延庆区长城主题民宿——石光长城,以"明月千里石峡关,长城脚下过大年"为主题的长城非遗过大年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从1月2日持续到2月8日(正月十五),为期一个月。走进石峡村,悦耳的腊八童谣唤起童年的记忆。大铁锅熬制的腊八粥香味扑鼻,随着最后一味腊八粥食材  相似文献   

15.
"鱼"福     
从小时记事起,我就常听大人说,城西北许多村庄的人们每逢过年对鱼很看重.除夕夜要在正堂北面供桌上摆鱼,五更吃饺子时要有盘鱼,正月初二开始伺候客人要有鱼吃.因为"鱼"是余的谐音,人们吃鱼讲的是新岁月里有花不完的钱和享不尽的福气.所以,对"余福"字眼世代打的烙印也就越来越深了.这里说一个我当年吃鱼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腊月是农历枝头最意味深长的一朵梅花,如期绽放在母亲紧张而忙碌的手上。从腊月初一开始,母亲就叫我把整个腊月的天数,用阿拉伯数字写出来贴在墙上,每过一天她就用铅笔圈一天。虽然母亲斗大字不识一个,但她对数字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17.
包粽子     
正记得小时候,每年腊月十九前后,母亲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的糯米、绿豆、芝麻、五香粉等食材,并去圩上买回粽叶。现在,人们一过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包粽子了。而我小时候大人们包粽子都是在大年初一那天,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有句俗话说"初一包,初二粽(中)",寓意心想事成,万事吉祥。  相似文献   

18.
<正>黑腹病蝎子前腹部发胀变黑最后导致蝎子死亡,所以又叫黑腹病。病因是蝎子吃了或喝了不清洁、发臭的食物或水而引起的。症状是腹部发胀呈黑色,用手可从腹内压出黑水或像污泥一样的东西。防治方法:主要是预防,平时饲养时要讲究卫生,要及时清除烂食或污水。  相似文献   

19.
吃在春节     
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开始。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的腊味最为著名。腊味的种类繁多,举凡腊肠、腊肉、腊鸭、腊鱼、风鸡、风肝等,就算自己家中没有腌制,也一定要买上一两样来应应景。腊肉的吃法可以是蒸熟后切片,或者拌蒜苗、辣椒,或是炒青菜吃。在忙碌的年节里,腊味是最简便而可口的一道年菜。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民间,最渊源厚重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 西方人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中国的年,即春节,则是从早早吃一口那又黏又稠又香又甜的腊八粥时,就开始听到了年的脚步。直到新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在狂热中才画上句号。掐指一算,40来天,这年的行程真是太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