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其综合的社会和历史背景。首先是乡村衰退的国际大环境,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其次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期,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第三,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是满足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9月9日,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全国中老年网在北京联合发布《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8)》,同时围绕所发布成果举行以康养产业与区域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8)》有多个重要首创,包括首创区域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  相似文献   

3.
<正>林峰等著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一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市场逻辑为准则,以政府规划为引导,回答了如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全面部署乡村振兴、如何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问题、如何实现乡村产业乡村居民乡村生活统筹发展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结合绿维文旅十余年来在现代农业规划、村庄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田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近半数的人口和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党和国家历来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首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过去那种以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的策略,致使农村发展缓慢、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等一系列弊端开始显现,尤其是城乡之间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平衡发展越来越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障碍,因此,加快城乡协同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成为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5.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创意田园是先行军,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作为乡村发展的新亮点,创意田园的提出融合了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新型业态,旨在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创意产业新形态,带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研究:理论与实践》一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特点展开分析,并进而探讨乡村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绿色发展是乡村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巩固和践行。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将环保意识作为出发点和目标贯穿于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厘清绿色乡村发展新理念、新业态,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发展新理念:绿色乡村》一书,经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19年6月出版。该书旨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绿色乡村建设,依托绿色设计新理念服务乡村振兴。全书共13个章节。其中,  相似文献   

8.
多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振兴与评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制定一套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地诊断乡村发展问题、监测乡村振兴进展、支撑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引入多功能农业与乡村理论,从功能视角尝试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与25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熵值法评价了2015年全国分省尺度的乡村振兴水平。[结果](1)各地乡村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最高,达0.924,山西省最低,为0.635。分区域来看,东部乡村振兴水平明显领先于西部、东北与中部地区。(2)乡村振兴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评价得分普遍较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优势则不明显,这与产业兴旺评价指标侧重农业及其延伸产业、发达地区依托发展非农产业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乡风文明的同步发展有着显著关联。(3)乡村振兴评价结果总体上符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表明基于功能视角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可行的,但受数据可获得性影响,该指标体系对非农产业发展等指标的考虑尚显不足,文化娱乐设施的可及性等个别指标还可以进一步斟酌完善。[结论]考虑乡村振兴的多重功能目标及其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广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评价结果相对落后的客观事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规划引领、地域分工、价值显化、政府投入等多重手段,根本上提升农村竞争力与吸引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祖先们数千年的乡土耕作孕育了厚重灿烂的农耕文明。不论是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还是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风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统领性文件,与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其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人民日报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中的《乡村振兴的途径与对策研究》一书,正是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探讨了乡村发展的路径和机制,既是对推进乡村发展理论研究层面的尝试,也是针对如何具体实践的积极探索,以期通过更多先进的研究成果指导乡村发展。该书由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大国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20年6月出版。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根基,标识我们从哪里来。乡村在自然与人工环境、生产与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与城市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它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旅游极佳场所。尤其是能为儿童少年提供集科普教育、意志磨练、能力拓展于一体的生活体验,这也催生了乡村亲子文旅产业的兴起。而前些年热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更是带火了多条乡村亲子文化旅游线路,乡村亲子文旅逐渐成为城市家庭所钟爱的旅游新选择。亲子文旅作为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开放二孩政策  相似文献   

12.
正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着眼于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顺应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践乡村振兴,浙江省走在了全国前列,其通过产业升级、生态治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治、文化复兴等一系列行动,开创了具有浙江印记的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为全国提供了浙江实践、浙江经验、浙江方案。为全面总结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2019年9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孙景淼、林健东等著写的《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一书,孙景淼现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曾任浙江省主管"三农"工作的副省长,对浙江省"三农"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乡村旅游得以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契合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形成乡村旅游新经济,实现产业兴旺及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研究》一书作为乡村旅游方面的专业著作,由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困境与突破,乡村旅游概述,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机制、模式及途径、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策略,以及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经典案例组成。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新兴方式,体育旅游不仅迅速发展成为社会潮流,成为旅游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并以自身多样化的项目体验满足了人们更加多元化的生态旅游需求。由兰思仁和董建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2018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进展——森林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一书,结合实际案例集中讨论了新形势下我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提出了我国森林公园管理与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我国更好地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决策部署应用于解决农村问题之中。林业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战略下的具体措施之一,其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林业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将其发展成为联结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将会为乡村林业资源和产业振兴搭建起双向互通的桥梁。由高岚、林超和郑彬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林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一书,以林业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为思路,梳理了林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收录了诸多经典案例,为我国林业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农村地区在诸多方面发展滞后,因此乡村振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在此背景下,高校人才就业指导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缓解了乡村地区人才不足的现状。由福州大学和阳光控股集团共同创办的民办高校阳光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导向,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阳光学院采用SRC-T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为福建南屏县多个乡村输送人才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并编写了《阳光学院服务乡村振兴与实践育人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约有87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数量和覆盖类型上均居世界之首。近20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如何挖掘、保护及传承非遗,并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为唤醒当代人传承非遗、激活非遗创造力奠定了重要基础。《乡村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关系到乡村振兴全局,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本文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基本特征,深刻阐释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系统梳理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历程,真实立体地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就。乡村振兴为中国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实践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继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设数字乡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完善乡村振兴法治体系、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谱写建设农业强国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杨华 《新疆农垦经济》2023,(8):F0002-F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到底振兴什么、怎么振兴、谁来振兴,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陈文胜教授所著《中国乡村何以兴》应时而生,该书立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远景,系统厘清了乡村振兴的五大关系,包括政治与政策、战略与策略、城市与乡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政府与市场,这五大核心关系直接关涉我国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