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长杪高粱全身都是宝。长杪高粱林粒可用于酿酒,林杪用于扎笤帚,秫秸用于制箔,种植加工效益好。此种粮帚兼用型高梁在淮北地区少有规模种植。为加快淮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安徽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级科技示范项目“长杪高粱高效配套种植、加工模式科技示范”在界首市进行了为期2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以界首市高效农业示范园为科技示范基地,以开发长杪高粱为主导产业,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3套高效配套种植模式:春薯-套种长杪高粱-秋冬菜、小麦-夏薯-套种长杪高粱、小麦-长杪高粱-再生长杪高粱;同时,通过开发高粱加工产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订单回收农民高粱林杪加工笤帚,走产加销一体化道路,逐步形成了以开发长杪高粱为特色的地方产业,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正>"酒是一粒粮食羽化升仙的过程"。这句话道出了酿酒之"实"——酒是用粮食酿造而成的。"粮为酒之肉",选用不同粮食,酿造出酒的风格自然也不相同。在历经数千年酿酒技艺改良之后,人们发现用高粱酿出的酒,比其他粮食酿出的酒更加纯、润、净、香。于是,高粱便成了中国白酒行业酿酒的最佳原料。"高粱酒"独  相似文献   

3.
正明确任务,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旱改水力度,持续扩大水田面积,每年平均增加水稻面积2万亩;积极推广水稻旱作3200亩、露地蔬菜2000亩、冰麦400亩,充分发挥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订单种植+土地轮作+秸秆还田"政策叠加,种植甜菜5000亩、高粱1.5万亩、中草药1800亩,实现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农牧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以粮为纲"向"粮经并举"转变。  相似文献   

4.
正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以来,陕西省宝鸡市大胆实践不断探索,精心完善不断提升,总结出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复制性的职业农民培育"1+X·天地人"新模式。多年来该模式发挥了很大作用,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显著,赢得广泛认可与好评。一、宝鸡市职业农民培育"1+X·天地人"模式(一)模式内容宝鸡市职业农民培育"1+X·天地人"模式,"1"是指全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体系;"X"是指全市农业大专院校、农业研究与农技推广机构、农业专家大院、农业科技园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耕地面积达2800余万亩的农业大市,绥化曾经面临农业生产效益低、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困扰。近年来,绥化市总结探索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同时,加速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6.
完善的技术对接机制是实现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功能的关键,它是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进程、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和新型农民的成长、推动新农村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的实现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四川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农业中介组织+农民"技术对接机制为例,分析了"专家+农业中介组织+农民"技术对接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技术对接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为有效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并鼓励高素质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方向发展,近年来,民勤以县农广校为依托,整合涉农培训资源,精心打造为农服务平台,多措并举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探索出了一条适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理论培训+技术指导+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民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为推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1月4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政务服务"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政务服务"工作方案》《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会议指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治理能力的迫切要求,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解决群众办事难、  相似文献   

9.
<正>7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时,为正在参加培训的职业农民"双创"鼓劲儿。总理祝他们在学好技术后,未来创业成功,还称赞用手机应用把农业科技送下乡,把农产品送进城的"农业创客"是"互联网+农业+扶贫"。总理说,农业既要靠天更要靠"云","农业+信息技术"就不再是弱势产业,"农业+互联网+双创"潜力无限。7月12日,总理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意见》。《意见》称,财政将从农业补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对农民合作组织予以支持,并推广完善"农户+农民合作组织+龙头  相似文献   

11.
<正>重庆市永川区"1+1+51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就是一个农业企业带动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种植5万袋食用菌,每个新型职业农民平均获得超过10万元收入。该模式是在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农业部门帮扶指导下、由培训机构(农广校)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共同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实质,就是产教融合、校企联动、精准培育模式。其创新点,就是整合强农惠农财政资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黔南州农广校根据当地少数民族人口多、基础设施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难,以及农业劳动者思想观念陈旧、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等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探索新时期"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等学历教育为目标的1234"农广工作新路子。紧紧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专学历"这一个中心目标;做好与当地"精准扶贫工作"和"政府主导产业"两个结合;抓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主体,培养模式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根据新型农民的内涵、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农业高校和农业科技园区的比较优势劣势,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农业高校+农业科技园区"的新型农民培养模式,选择培养对象,确定培养主体,明确培养目标和教育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西柏店村为例,系统分析了该村农业发展路径.认为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可建立三条循环路径:一是围绕沼气处理的"猪+沼+菜(果、鱼)"循环路径;二是围绕堆肥、有机肥的"植株残体+有机肥+农田"循环路径;三是采用生态猪场的"猪+垫料++肥"、"猪+菌+猪"循环路径.并在对西柏店村农业循环路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发展循环农业的建议:首先加强对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尤其是要降低资源循环利用成本技术,突破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其次是发挥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加大循环农业关键设施的财政支持:第三是加强对循环农业的产业组织创新,采用现代大农业的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四川省丹巴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发展酿酒葡萄生态农业产业,创新“龙头企业+基地+科技+农户”的新型产业扶贫模式,引导广大贫困农户积极参与到酿酒葡萄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初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河北省南和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当地土壤、气候特点,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种植,并结合市场需求推行"订单种植"模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目前,南和县已成立特色种植合作社600余家,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面积15万亩,带动10万余名农民实现增收。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百斯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10.5亿元,集基地(自有农场、合作农场、公司+农户)、初加工、深加工、专业食品服务于一体,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实行"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以及"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的产销模式。一期项目已带动1000余户农民致富(平均每户可增收5万元),未来预计带动超万户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省桐庐县作为农业部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制定应对措施。经过近两年时间试点探索,形成了"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直营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企业"社企合作模式以及"农户+农业企业"土地股份公司模式三种模式。目前多种模式齐头并进,政策体制机制日趋完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显。一是出台奖励扶持政策。为保障试点进行,桐庐县在出台文件中明确,以农业部"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在茅台股价市价"吸睛""吸金"的同时,源头的高粱种植也打破了平静。先是一位自称贵州仁怀地区的农民在网上发布公开信,质疑"茅台收购高粱7年不涨价,粮农种10亩高粱挣不到1瓶茅台钱"。接着,有媒体出来为茅台说话,用数字说明茅台高于市场价收购有机高粱,农民为茅台种植高粱收益远高于其他农产品。撇开各自立场,这两种不同声音,可以简单归结为一句话:为茅台种高粱值不值?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河北省饶阳县大尹村镇因地制宜,凭借林果、农作物种植传统优势,利用玉米芯、葡萄枝等发展特色食用菌种植,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该镇采取公司主导,兼顾"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以优质菌种和配套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走向产业联动的新型现代农业模式。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