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借贷市场二元结构,探讨了农村借贷市场供给主体的构成、形式与运行机制,并对农户在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中借贷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的金融组织形式有着各自的约束机制,因此在借贷中对农户产生的交易费用也各不相同。但发挥合作社金融中介的作用、推广互联网金融模式、规范银行借贷程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则有助于降低农户借贷的交易费用,提高农户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93户少数民族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户借贷行为特征,运用Probit模型及Tobit模型分别估计正规借贷、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借贷意愿及借贷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房屋价值、家庭总人口数、土地承包费用、对银行借贷政策认知、地区分布等因素共同影响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的意愿;户主受教育年限、正规借贷利率共同影响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规模,并且,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的意愿与借贷规模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反向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山东省泰安市171个农户5年借贷行为的调查,采用补充双对数模型和截断泊松回归模型,对农户是否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以及获贷成功笔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老年农户家庭,中年农户家庭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农户承包土地规模越大,到正规金融机构的交通越便利,5年内越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中老年农户家庭相对于老年农户家庭,其获得多笔贷款的概率显著降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实现金融业与农地流转对接以及加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合作金融发展史表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产生于农村私人借贷市场,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存在增加了可供农户选择的借贷交易方式。本文从微观视角对农户借贷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交易价格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户借贷交易方式选择的决策模型,分析发现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私人借贷市场借款成本上升和贷款收益下降的结果。本文进一步从农户社会资本视角分析私人借贷市场这一变迁的原因,并基于江苏省样本数据验证了农户社会资本中"强关系"的减少促使了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交易费用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出发,综合应用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交易费用”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成本效益”理论,从农户作为农副产品供给者和农业投入品需求者两个角度建立相关耦合模型,对比分析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博弈问题,结果表明,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降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交易费用,而且能够使农户获得更多的交易收益,与“公司+农户”模式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收的一种较好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江苏省县域调查数据,衡量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技术的应用程度,探究不同规模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技术的选择及其差异。结论显示:银行对县域小微企业贷款技术的选择按应用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财务报表型、抵押型、担保型、信用评级型和关系型;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时,往往将交易型贷款技术与关系型贷款技术结合使用;不同规模银行对关系型贷款技术和交易型贷款技术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小银行优势"理论所认为的不同规模银行在交易型或关系型贷款技术上的比较优势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西部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机会增多,经调查显示,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户的借贷频率增高,农户借贷的规模正在大幅加大,借贷需求一再上升,农户借贷已经变为主动的借贷.关系型融资农贷可以因地制宜的设置合适的贷款模式,降低贷款的风险,在解决西部贫困农村农户借贷难问题的基础上增强银行与农户之间的信任.本文对西部贫困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型融资进行了分析,并在探讨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对关系型融资农贷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共跻监督"的视角,通过建立监督的成本与收益模型、社员间"共跻监督"的博弈模型,理论分析了合作金融的"共跻监督"对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825户农户为样本,运用Heckman两阶段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共跻监督"机制对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缓解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资金互助社能够降低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的数量配给、交易成本配给的程度;"共跻监督"是一种有效的抵押品替代机制,它降低了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借贷成本和交易风险;此外,在"共跻监督"机制的作用下,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的机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同业资讯     
<正>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农业银行推出小微金融新产品日前,农业银行推出创新研发的"连贷通"和工商物业贷系列等四款小微金融产品。"连贷通"产品是通过发放新贷款结清原到期贷款的形式,允许在农行已有贷款的小微企业客户继续使用农行贷款资金的融资产品;工商物业贷系列是用于借款人租赁、购置和经营工商物业,并定期还本付息的贷款业务。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建设银行推出短信银行客户端近日,建设银行推出短信银行客户端。客户不用到柜台签约,不用输入密码和记忆指令就可以随时随地办理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人情为视角,以122户不良贷款的统计分析为依据,研究发现人情贷款是农户不良贷款的主因。深入分析人情贷款现象发现,政企关系的人情化、管理方式的人情化、贷款决策的人情化、"人情贷款"的极端化及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的人情化是农户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本原因。人情管理应向科学管理转变,人情贷款应向合规贷款转变,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优化农户贷款流程,把人情贷款框定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对不良贷款的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广东、云南和湖北的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利用Ordered Logit Model分析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对工商资本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从衡量交易费用的三个维度来看,资产专用性投资越大,工商资本越倾向于选择"公司农场"组织形式;公司和农户之间多次重复博弈,投资人的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两者的交易,同时降低不同组织形式的交易费用;不确定性对工商资本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不显著。从组织成本来看,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规模效应递增,未显著增加组织成本;生产高质量农产品受技术制约,然而技术进步带来的效应大于提高监督水平导致的组织成本增幅,由此工商资本倾向于选择"公司农场"组织形式。此外,外部环境也影响工商资本的组织形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揭示已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获性不高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规模农户和小农户土地抵押贷款可获得性具有差异性;(2)土地产权流转市场较小、土地评估机制不健全、农户承包经营权证不随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尚未完成、信贷风险分摊机制等制度基石尚未完全确立等因素降低了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研究结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进一步推广需要提高银行对抵押土地的处置能力,简化规模农户贷款手续,同时完善信贷风险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及其正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江苏、河南和甘肃三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为例,根据2010年8月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及其正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政策的认知程度、家庭生产经营总支出和家庭房产与耐用消费品总折价对农户正规借贷需求有正向影响,而家庭总收入对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则有负向影响;②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总折价和家庭总收入对农户,其正规贷款可获性有正向影响,而贷款规模对农户正规贷款可获性有负向影响;③不同地区的农户,其正规借贷需求不同。要提高农户正规贷款的可获性,首先,政府部门与相关农村金融机构应对具有不同正规借贷需求情况的地区提供不同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政策;其次,应创新农户贷款担保方式,发展多元化的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并完善农户信用评估与贷款担保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土地借贷市场中,农村土地银行和借地者之间的土地借贷行为事实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本文通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农村土地银行与借地者之间借贷行为博弈模型,从而从理论上揭示他们之间在土地借贷过程中的这一博弈关系,对土地银行和借地者之间在不存在制约条件下或存在制约条件下的行为、有限次与无限次重复博弈行为、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行为及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博弈分析.同时根据博弈分析结果,对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借贷市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现双方"共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山西运城吕梁两市农户金融行为的调查,从借款频率与规模、借款来源与用途、家庭收入与储蓄、借款考虑因素和对农信社的评价等五方面着手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户是正规金融机构资金的净提供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借贷发生频率和借贷规模有增大的趋势;正规金融机构由于门槛高,大量的农户贷款需求被排斥在外;民间借贷占据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很大份额且民间借贷多发生在亲友、邻里之间;而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是用于非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促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考察低碳农业主体的行为选择及互动影响,从政府与农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完全静态博弈模型与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两个主体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行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引入激励机制有利于更好的引导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进而取得帕累托最优均衡目标;(2)当政府增加采用低碳农业生产农户的补贴,同时加大对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的约束力度,且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的综合收益逐渐增加及其成本不断减少时,演化博弈模型中局部均衡点最终演化为政府发展低碳农业,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这个稳定状态。基于此,分别从政府与农户角度提出了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将水权交易和面源污染控制有机结合,以种植面积、农业用水定额、污染物浓度为约束条件,运用边际分析方法建立农户灌溉施肥行为模型,分析水权交易和排污控制对农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用水量与农作物价格成正相关,与交易水价和边际灌溉成本成负相关;一定范围内肥料施用量与农作物价格成正相关,与边际施肥成本或边际环境成本成负相关。模型证明,当农业用水定额内水权可交易时,水市场的存在和水价政策将激励农户减少灌水量,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中国茶叶优势产区9省(区、市)29县139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不同生产规模的农户鲜茶叶交易中垂直协作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是农户选择垂直协作模式的主要原因,交易频率、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成本对不同生产规模的农户都有较强的约束。对交易商的选择余地等交易特征对小规模农户垂直协作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明显大于对较大规模农户的影响。农户的生产特征、家庭特征和个人特征以及社会资本特征,对他们垂直协作模式选择意愿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由生产规模过小引起的兼业化、副业化等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农户选择紧密型垂直协作模式的意愿。  相似文献   

19.
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展农村土地银行,通过资本化来实现土地流转,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文章阐述了土地银行的内涵,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发展土地银行时农户、贷地企业与土地银行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土地银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孟加拉格莱闵银行(GB模式)小额信贷运作的理念和原理建立小额信贷市场一般模型,并衍生出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理论模型及其扩展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认为信任在小额信贷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农村信用社、微型金融组织(MFI)、非政府组织(NGO)等信任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群体,农村信用社行政性低贷款利率难以覆盖小额信贷业务的经营成本和贷款风险,并导致"市场挤出MFI(NGO)"现象发生,影响了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上MFI、NGO、农村信用社、民间借贷等的公平竞争和有效合作,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