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构建了农民工社会资本及其维度结构与城乡类型影响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分析框架,并基于2014年浙江省农民工调查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和有序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工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即农民工社会资本对其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资本通过强化信息传递和缓解就业歧视,对其人力资本回报率具有正向影响;农民工社会资本内部各个维度对人力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差异在不同人力资本类型间存在区别;农民工城镇型社会资本对其人力资本回报率的正向影响强于乡村型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失灵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民工务工距离的重要因素,而风险规避与社会资本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不考虑这一相关性会导致社会资本对务工距离影响的估计结果产生较大偏误。本文选择农民工所在家族外出务工人数和家族是否有祠堂两个指标来衡量社会资本,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测度农民工的风险规避程度,并将两者同时引入有序Probit模型,基于全国8省24县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风险规避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务工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规避程度越强的农民工,其务工距离越近;外出务工具有"同群效应",农民工所在家族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其远距离务工的概率越高;家族祠堂具有"社会网络效应",家族有祠堂的农民工倾向于远距离务工。  相似文献   

3.
现有研究对收入和消费的关注多停留在收入影响消费的单向逻辑上,鲜有研究认识到消费对收入的逆向作用。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利用4268份调查数据,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型文化消费、拓展性人力资本与务工收入状态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型文化消费对其务工收入状态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相对于基础性人力资本,拓展性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状态的正向作用更大;拓展性人力资本在教育型文化消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状态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本文提出政府要加强文化消费市场建设,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人力资本的开发,大众传媒要广泛传播教育型文化消费的重要意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要将文化消费的重点放在教育型消费支出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就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从农民工自身角度研究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两个重要理论,本文首先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对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农民工就业进行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耦合分析,其中讨论了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交互关系以及他们在农民工就业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耦合的农民工就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2021,(10):35-43
农民工何以长期续留城市,已有研究较多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及其收入效应进行考察,而本文基于农民工人力资本禀赋不足的客观事实,力图从其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与投资反馈双重视角考察上述问题的可能原因。主要发现是:农民工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支持"人情资源"假说.即农民工个体可以从其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促进其收入增长的有价值信息;农民工社会资本具有正向显著的反馈效应,确切地说,就农民工群体平均而言,收入每增加100元中约有21元用于投资其社会关系的维持或拓展。以上结论表明在人力资本禀赋约束下,农民工对其社会资本的经营是实现其长期续留城市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辽宁省三类城市的656名在城务工新生代农民的创业选择意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意愿与其人口学特征、个人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网络状况、务工经历中的人力资本提升等4个方面相关。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耕地面积、外出务工的朋友个数、有亲朋好友担任公务员、教师、医生以及与当地人的融洽相处等变量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意愿显著正相关;新生代农民工不同年龄阶段、是否拥有技能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参加培训、月工资收入水平与创业型就业意愿显著负相关;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型就业意愿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市民化的资本困境及其缓解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程度依赖于其城市定居生活的物质资本、城市社会参与的权利资本、城市发展能力获得的人力资本以及城市融合的社会资本等因素,其中权利资本获得和拥有的状况取决于制度供给状态,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则是农民工市民化目标实现的自致性因素。由于制度供给不足和农民工自身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短缺,使农民工市民化陷入多重资本贫乏的困境。只有以公平的收入制度安排和财产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手段增加农民工的物质资本,以户籍制度重构和社会保障权利复归为核心赋予农民工权利资本,以教育和培训为途径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以社会关系重建和组织网络形成为基础培育农民工社会资本,才能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可持续生计为理论框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了农户的生计资本综合指数,并以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标准将农户的生计策略划分为纯粹农业型、外出务工型、农工兼顾型和当地非农型四类,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生计资本组合下的农户生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生计资本整体偏低,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方面存在明显的内部分化;耕地面积缺乏但人力资本丰富的农户偏向于选择外出务工型生计策略;家庭人力资本不足且耕地严重缺乏的农户偏向于选择当地非农型生计策略;家庭人力资本充足的农户多选择农工兼顾型生计策略。在农户生计资本类型中,人力资本及其配置是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本对农户农业生产策略的黏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耕地面积方面,且其黏性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物质资本对农户农业生策略产的黏性作用较强,主要通过家庭物质资料和社区公共设施指标发挥作用;虽然农业贷款从政策导向层面扶持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但农户的自发存款多用于非农生产,农业生产的自发投资效应还未形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社会资本理论纳入Grossman健康需求框架,通过划分农民工社会资本城乡类型和维度结构,分析了农民工社会资本影响其健康的维度差异和类型差异,并基于2014年浙江省样本数据,通过IV-Probit模型和泊松回归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民工社会资本存在健康促进效应,相对代表认知型社会资本的信任和互惠而言,代表结构型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健康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健康的促进效应大于乡村型社会资本。相关结论对于破解农民工健康困境、城镇化道路选择以及理解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务工距离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区务工是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农村—城镇流动人口数据,估计了务工距离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务工距离与个体特征变量间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务工距离与农民工就业质量之间存在着"正U型"曲线关系,务工在本县范围内,务工距离增加会引起就业质量下降,引起工资水平上升、工作时间缩减,并无益于就业稳定性增强及工作福利获取;务工一旦超出本县,务工距离的加大将有助于就业质量的提升。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个体特征变量与务工距离之间的交互效应并不突出,表明农民工的家庭形态差异及居住地异质性在背后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变迁、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农民工群体的回流数量日渐增多,同时农民工回流的个人特征、地点选择等逐渐出现分化,回流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也使得他们的政策诉求不尽相同。文章利用在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回流农民工的外出务工经历与回流情况,并从就业、收支、社保、政策需求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回流农民工生活状况,以保障和提高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质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本文基于江苏和河南两省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劳动力外出将务工收入用于机械投入而部分替代了外出务工导致的劳动力约束,因而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粮食作物的种植概率和种植比重无明显影响,只有当家庭多数成员外出务工时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积极性;虽然劳动力务工所得收入对劳动力流失有一定补偿作用,但这种补偿作用仍不能完全替代劳动力流失对种植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农机补贴、提升农民尤其是户主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对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6年福建省1476个农民工有效样本,应用描述性方法从教育、工作经验、健康和培训等维度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现状及其群体差异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多数农民工未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水平的高等教育,但他们对子女教育却有较高的期望;将近七成的农民工认为子女就学受到歧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歧视感知尤为强烈。农民工平均务工年限将近12年,但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就业流动性较强,工作经验积累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多数农民工健康状况较好,相对于本地农民工,迁移对外出农民工所造成的健康损耗更明显。农民工有较强的参加培训意愿,但也面临较大的经费负担,农民工在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偏好上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最后,本文提出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二元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对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特征中的性别和性格类型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作用显著;所在村特征的地理环境、村打工人数,家庭情况的家庭经济状况、外出务工收入,打工情况的打工意愿、当前工作年数、打工稳定性,家乡社会状况满意度及创业期望利润等均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汤朦 《山西农经》2022,(17):57-59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政府资源逐渐向乡村倾斜,使乡村的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带动了乡村经济飞速发展,政策的支持和创新创业项目的带动激发了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农民工带着在城市工作积累的经验和资本返乡创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提高家乡就业率,达到乡村复兴的目的。绿色创业、生产绿色农产品当前已经成为返乡农民工绿色创业的重点内容。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出发,探讨了信阳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好创业、创好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16年在山东省和河南省开展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调查"所获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使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概率显著降低0.161。运用工具变量的CMP估计法和稳健性检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外出务工的负向影响仍然显著。进一步地,通过区分农户是否以务农收入为主和务工距离的不同,分析不同兼业程度下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本文间接验证了外出务工的影响包括积累能力的积极作用和改变从业重心的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并发现:从对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影响的差异看,外出务工的负向影响的主要作用人群是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而对于以务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促进其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因此,促进农业生产要素流动,释放要素生产潜力,帮助以务农收入为主的农户积累能力,是推广和普及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劳企双方议价能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议价能力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以及禀赋异质性特征下农民工议价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用工企业雇主相比,农民工的议价能力明显较弱,在双方议价能力的共同作用下,农民工实际获得的工资比市场"公平"工资低24. 96%。对于处于工资分布底端的农民工,议价能力的弱势尤为突出。禀赋特征对农民工的议价能力有一定影响,随着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水平的提升,农民工议价能力有所提高,而其实际工资水平的下偏程度也随之降低;此外,迁移状态也是影响农民工议价能力的重要因素,相比于本地农民工,外出农民工的工资议价能力更强,他们的工资所受到的挤压程度更低。  相似文献   

18.
失业风险、异质性资本与农民工社会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17年课题组在湖北和广东4个城市调查的进城农民工数据,从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选取衡量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样本农民工社会融合水平,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失业风险、异质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失业风险对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具有显著负效应,高社会融合水平者比低社会融合水平者对失业风险的反应更为强烈;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进城农民工对失业风险的反应强于建筑业的进城农民工;积累型人力资本相比初始型人力资本更有利于进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水平的提高;可用型社会资本比可及型社会资本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代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军 《农业经济问题》2012,(1):52-59,111
文章基于江苏省农民工调查数据对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代际差异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江苏省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总体上已经达到"半"市民化以上的水平,但存在着显著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高于第一代农民工;Gfilds分解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内部城市融入程度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受教育水平、收入、社会资本和外出务工目的;进一步的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显示,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城市融入程度差距的89.03%应归结为禀赋差异,系数差异所导致的城市融入程度差异仅占10.94%。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意愿进行了考察,并对影响其意愿的个体特征和外出务工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8.6%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意愿;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对其职业农民意愿选择影响整体不明显,只有性别因素影响显著;从外出务工特征看,职业类别、收入、城市社会关系网、流动迁移模式均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做职业农民意愿相关,具体而言,务工职业层次和职业声望低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比例相对较高,务工收入水平越低者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意愿越强,在城市业缘关系和朋友关系广者倾向留城发展,举家外出务工者更倾向留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