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霖 《财经研究》2008,34(5):29-39
城乡金融地域系统的长期割裂是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变系数模型构建及空间计量分析,探寻城乡金融系统的不同运行特征,农村金融系统内部及其与城市金融系统的空间联动与空间溢出效应,提出统筹城乡,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产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建立形式各异的农村金融体系,从而实现城乡金融网络一体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郑羲卿  秦伟杰  赵瑞民 《经济师》2004,(11):266-266
一、农村金融体制现状1.现有农村金融组织资源供给不足。目前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虽然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所和人民保险公司 ,但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却非常有限。对于中西部落后地区大多数农村居民和农村企业而言 ,可以享受的金融服务仅仅来自农村信用社的垄断性供给。2 .现行资金供给政策安排的“抑农”倾向。农业贷款涉及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化比一般商业贷款风险要高 ,为此农业银行实行了一系列贷款政策规定 ,在信贷管理权限上大多采取上收一级的管理办法 ,除发放部分农业开发和扶贫贷款外 …  相似文献   

3.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鉴于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层次性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采取一种规范的全国统一的产权制度模式不切实际。农村信用社改革应是目标一元、模式和路径多样。从长远和最终目标来看,股份制改革是一种可行的制度安排。无论采取何种产权形式,都必须在法人治理蛄构、股权分配、运行机制上进行规范改造,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肢。  相似文献   

4.
郑曦卿 《经济师》2004,(8):218-218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在实现小康社会进程中肩负历史重任 ,建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农村金融体系 ,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凤兰 《经济论坛》2006,(8):121-122
一、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变革和金融创新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金融的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金融发展的地域结构看,城乡金融发展很不协调且呈加剧之势,农村金融被严重边缘化,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严重,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重构我国农村金融应该遵循金融的客观规律,从我国实际出发,构建政府指导下的,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以及其他非正规金融组织等多种组织形式相互竞争、协同发展的混合型的农村金融体系。按照这一改革目标要求,应该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1.…  相似文献   

6.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与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勇 《财经科学》2004,(4):89-93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失血"过多,信贷紧缩抑制了县域经济发展.只有解放思想,正确处理服务县域经济与农村金融自身生存发展的关系,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县域金融环境,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才能使农村金融和县域经济进入相互促进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产权制度改革、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持政策以及准入试点等方面回顾了已有农村金融政策体系,认为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农村合作金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重构农村合作金融进程中,制度规范是其良性发展的前提,这包括避免行政化和商业化两个方面的内涵。本文认为重构农村合作金融,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基于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民主管理机制;通过经济杠杆扶持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提供便于农民贷款的合作金融担保形式;扩展合作领域与内涵,从产中向产前和产后扩展,从生产领域向销售领域扩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8.
关于战略性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再见 《经济前沿》2007,(10):61-64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村金融的强力支持。本文在剖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缺陷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然后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的要求与目标,尝试性提出6条战略性措施,以期对农村金融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从整体上来看偏重于城市金融服务,而相对弱化了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很难支撑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资金问题已成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因此,当务之急应该对农村各种金融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其整体功能,形成支持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已难以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政府应对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邮政储蓄进行积极的政策引导,尤其要强化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并将民间金融纳入正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亭 《经济与管理》2008,22(11):10-13
当前农村金融组织金融服务滞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农村金融需求发展的特点研究不够。研究表明:深入分析农村金融组织的现状,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组织在动员资金、配置资金、规避风险三方面功能,构建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多种形式并存、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琳 《当代经济》2008,(3):118-119
本文从分析中国农村金融供需现状及特点入手,结合国内外农村金融改革的经验,寻求解决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供需矛盾的最佳方式,提出要通过增强正规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规范非正规金融机构、创立新型金融机构等举措,在中国农村建立与需求相适应的完善的金融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严婧  田媛 《经济视角》2012,(5):108-109,105
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村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界定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内涵,阐述了“机构观”和“功能观”,分析了中国既有农村金融体系的演进、运行特点及功能弱化的现状,提出为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经济的功能,在构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时,应注意引入竞争机制、重新定位政府角色、赋予非正规金融以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马秀东 《经贸实践》2016,(4):319-320
农村金融市场随着社会的进步日趋成熟,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由此成为了一种发展需求.课题在划分了我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金融正式、非正式两种制度下的信用担保体系,并提出了金融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的途径.课题研究对于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推动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增长和增速减缓的不同经济状态下暴露出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缺陷,迫切需要构建新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依据福利经济学和国家权利理论,矿产资源优化配置要求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矫正各种市场失灵。政府是矫正市场失灵的主体,政府通过行使矿产资源所有权和政治权收缴权利金及矿业权费,征收资源税和特别收益金,建立收益调节基金,将外部性内部化,矫正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票市场供求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证券市场的资产证券化率已达到54%,但由于流通股本所占比重较小,资产证券化率存存着很大原股权结构泡沫,因此未来证券市场在总市值继续增长的基础上,在解决部分国有股、法人股流通的基础上,流通市值的增幅要远高于总市值的增幅,本文以整个证券市场持续双向扩容为前提,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个大的方面分析了影响股市供求状况的因素,并对资金供求与市场涨跌之间作了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从金融抑制理论的视角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理论 ,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抑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对金融抑制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历程,发现尽管改革的目标是要形成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但是改革过程中却呈现出曲折的两阶段性:到20世纪末农村信用社垄断了农村金融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改革又开始向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目标回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逻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8年以来,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并演化。其形成与演化的逻辑,与政府主导的基本体制背景和资金由缺转余的基本经济背景有关。1996年之前,资金的短缺,使得政府的金融控制,主要着力于动员资本。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扮演着储蓄动员机器的角色,以获取城市和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短缺要素——资本。国家工业化和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推动了金融分割以及正式、非正式农村金融体系水平竞争格局的形成。行政抽取机制的存在,使得"资金离农"和"机构离农"成为必然。1996年后,资金供求形势逆转,由短缺走向过剩,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悖论,使得各种类型意图支农的政策安排相继出现,一个垂直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形成。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在农村的伸展,凸显了城乡间、工农间产业利润率的巨大差异,农村经济的固有特征,也不利于其留住和利用资金。相对于城市,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反而在趋于恶化。由此,金融机构的政策响应,往往是以"口号支农",代替了"行动支农"。认识市场逻辑的存在,有利于认识农村融资难题的形成;跳出市场逻辑,才有可能考虑从农村金融、农村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着手,真正缓解农村的金融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