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内部经济的非同质性决定了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无论从房地产需求、房地产供给还是房地产的金融支持来看,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强化了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效应。本文将房地产供给面分解为四个指标,即土地购置面积、土地开发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以及施工面积,分别从房地产需求和供给面两个层面考察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的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本地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问题。在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本试图探索一套评价区域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方式和方法,并重点分析了中央银行和各经济主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以及金融市场和相关政策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从而对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有关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具有比较明显的区域不对称效应,而且对其中的原因分析都集中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国内学者沿袭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表现来研究区域效应的分析角度是正确的,但是从研究前沿看,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最优货币区理论框架下的研究,而应该结合我国现实情况,转向金融结构差异的研究角度,特别是导致银行信贷资金配给的区域性特征研究上,重视货币政策对银行、企业的金融行为的影响.这也是新、后凯恩斯主义两个学派同时强调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资对我国西部欠发达省区的并购活动逐步升温。外资对欠发达省区的并购形成了区域性的垄断,冲击了当地的民族工业企业。本文对欠发达省区外资并购的现状、规制动因、存在问题和相关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有利于促进欠发达省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货币传导机制上剖析了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低效性的原因 ,并给出积极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关联程度的不断增强,一国货币政策变动对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国家间的货币政策协调也愈加重要。在此背景下,有关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研究日益丰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及国际协调领域的现有文献进行回顾和展望。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1990年以前相关研究主要基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及博弈论等进行理论探讨,1990年至2000年多数研究开始借助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探究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和渠道,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理论应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其中以探讨中心国家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为主。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研究方法来看,相关研究大多通过控制货币政策的内生变化来获取货币政策的外生冲击,主流研究方法也逐渐从基于MFD模型的纯理论分析转向基于VAR系列模型的实证分析和具有一致性框架的DSGE模型分析。从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传导渠道来看,早期文献大多认为汇率和贸易是主要渠道,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推进,金融渠道的作用日益凸显,且比汇率渠道和贸易渠道传导更加迅速、后果更为严重,并逐渐成为近些年研究的重点。由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在实践中存在一定难度以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下的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较小,目前关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相关研究的观点并不统一。大部分学者认为随着世界经济联动趋势的不断增强,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是必然趋势并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而部分学者认为政策协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政治成本,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应慎重。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一是大多数文献仅考察中心国家货币政策对外围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单向溢出效应,有必要进一步考察货币政策的双向国际溢出效应;二是关于金融渠道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全球金融风险传递等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需要深化;三是关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较少且观点不统一,尤其是对政策协调的有效路径缺乏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有待加强。中国学者应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尤其要在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渠道、应对国外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有效政策工具、促进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发展指数(RCDI2009)与低碳经济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发展指数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尽管发展水平的区域性板块格局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各省区指数的增长速度却没有表现出这种态势.许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其指数增长速度都比较快.不过各省区的发展重心都不完全相同,发展方向没有明显的持续性.进而,本文研究了如何利用中国发展指数测度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基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本文研究了每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中国发展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发展指数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测度指标来分析低碳经济的发展态势,而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可以通过指数的增长速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包括亚洲金融危机在内的很多区域性金融危机,都有一个相同的背景,即美国等大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收紧,2013年12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进程正式启动,这一相同的背景再次出现,全球金融市场气氛再次紧张。本文简要介绍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退出进程,梳理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渠道,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宁夏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政策低效的货币传导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货币传导机制上剖析了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低效性的原因,并给出积极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体的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依托,也是货币政策效应发挥的基本通道。我国国债市场在规模、流动性等方面发展滞后,仍是一个不成熟、不发达的市场,这使得1997年后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梗阻,严重抑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顺差,近年来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大大降低。本文从货币政策工具、中介指标以及传导机制等方面分析分析了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快外汇制度改革,完善强制结汇制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不断发展,逐渐成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渠道之一,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和实施。本文从货币政策股票市场渠道传导机制的理论出发,分析我国货币政策股票市场渠道传导机制的效应,进而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传导效应较低的原因,最后提出提高我国股票市场渠道传导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存在性的理论研究得知,我国货币政策大多以逻辑推理为主,缺少依据中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对其存在性的实证研究得知,中国货币政策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市场完善程度的区域差异、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各省区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国内有关分析研究主要集中海外游客的分布差异性,对国内旅游发展重视不足。主要试图使用各省区海内外游客数量、旅游收入等指标,通过区域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各省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这种差异性。正确认识这种差异,并且根据差异来确定各省区未来的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程璐 《西部金融》2012,(6):90-92
支农再贷款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传导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手段。人民银行自开办支农再贷款业务以来,对调整经济结构、引导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就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息息相关,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要素构成的了解与认识,可以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分别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应进行分析,并针对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所暴露出的问题,给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为出发点,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下的住房价格。并基于VAR模型实证比较了江苏与安徽两地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下住房价格的变化,得出了江苏与安徽两区域的住房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反映不显著,并且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区域不对称性,最后对我国实行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化提出了建议,以使区域住房市场与我国货币政策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依据1980—2011年中国边境9省区入境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数据,分析其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与区域响应,结果表明:中国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可分为1980—1991年的缓慢增长期、1992—2003年的快速增长期和2004—2011年的加速增长期3个发展阶段;边境9省区入境旅游的增长变化、波动周期大致相同,但相关系数较低;各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依据基准年数值划分边境各省区各阶段入境旅游发展的起点,依据平均增速划分边境各省区各阶段入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可动态地刻画不同省区不同阶段入境旅游的发展态势,揭示各省区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响应,并为各省区入境旅游发展的动态比较研究和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就业歧视在各国经济实践中普遍存在,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就业歧视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较少关注其对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是货币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就业歧视可能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改变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现实经济中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众多,其中就业机会歧视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即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主观认定雇用某一类型劳动力将产生额外成本,导致企业对该类劳动力的雇佣量少于最优雇用量,进而使社会就业总量减少。基于此,本文构建无就业歧视和存在就业歧视两种情形下的两主体动态随机一般均衡(TANK—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二阶矩匹配法等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无论货币政策当局执行何种货币政策(标准泰勒规则、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无论是否存在就业歧视,扩张性货币政策均会促进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物质资本租金率和整体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增长;与无就业歧视的情形相比,存在就业歧视情形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的促进作用变小,而对物价上涨(通胀)的促进作用变大,即就业歧视会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积极效应并强化其消极效应;就业歧视的存在会降低货币政策实施后产出和就业的持续性、提高通胀的持续性,同时也会扩大产出、就业和通胀的波动性。总体上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在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就业的目标;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促进效应在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产出增长的目标。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一是从经济政策有效性角度探讨就业歧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二是构建TANK—DSGE模型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三是从提高政策有效性角度为不同宏观经济目标下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揭示了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减轻就业歧视不仅有助于就业和收入公平,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因而需要构建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不断减少各种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旅游发展具有溢出效应,不仅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溢出效应,而且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具有溢出效应,本研究着重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其它省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丰富旅游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全面认识旅游发展的作用,以及提升旅游发展的溢出效应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收集1994—2015年北京市旅游收入与我国其他30个省区(不含港澳台)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构建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工具,分析北京市旅游业发展对其他省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结论1) 北京市旅游的发展对其它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溢出效应,但溢出效应的显现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历时越短,溢出效应越小,溢出的空间范围越小,反之,溢出效应越大,溢出的空间范围越大。2)北京市旅游发展对16个省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溢出效应,溢出效应及其大小受旅游和经济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投资价值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冲击作用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一般会在加入滞后变量结束后的后一期结束。3)旅游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一般发生在初期,在滞后期后第1~2期达到峰值,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表现为正向溢出效应,冲击作用在滞后末期将趋于平稳,逐步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