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六亩地是我老屋边一块地的名字。十六亩地是哪个人有一天随心所欲地起的一个名字,一个表示一块土地存在的符号,与实际的亩数无关,因为这块地好像不止16亩,有20亩或者更多。  相似文献   

2.
卢津源 《沪港经济》2005,(11):52-55
我要感谢生命中那些曾经向我——走来的女性们, 不论是少年情怀、同窗情愫、师生情操、友人情谊、母性 至爱、美满家庭……是她们温暖了我的胸怀,荡涤了我的 心灵,丰富了我的思想。正因为她们,我的生活跌宕起伏, 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3.
常生龙 《中国西部》2013,(18):130-133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盲人点灯的故事。在漆黑的路上,一个盲人正打着灯笼前行。因为这盏灯光的照耀,夜行的人们看清了道路和方向。有人好奇地问,既然自己看不到一丝光亮,为什么还要打着灯笼呢?这位盲人说道:我在黑夜里行走,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  相似文献   

4.
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1961年出生于美国檀香山,他的母亲是美国人,父亲则是肯尼亚人。因为家庭的关系,他从小跟着母亲和外祖母长大。  相似文献   

5.
记者:嫁给一个盲人就没有一点顾虑,或者说后悔吗?家华:主要是他心地善良,学识渊博,做事认真,待人真诚。跟他在一起,我从不后悔,因为一开始我就考虑得很清楚,我只想要个稳定温馨的家。他虽然眼睛不好,但他人好,又聪明好学,跟他在一起我很踏实,我相信他会  相似文献   

6.
我和父亲各自迁居到了市区, 但一起相处的日子却大不如从前。我由于忙于工作等种种原因,不能经常探望父亲,可一周不见,父亲总要来个电话或走一趟。与我说句话见个面。父子之情唯恐因为时间而疏忘。父亲高度近视,一只眼睛因视网膜剥离而动过手术,另一只眼睛有白内障,已经几乎是个半盲人了。我几次搬家后,我们的住处相距越来越远了,他来得越来越少了。但他那时的身影,常常闪现在我的眼前,还时不时凸现出他  相似文献   

7.
导读:单位里一次"另类"的全体人员批评与自我批评会,折射出了每一个人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更承载了同事们相互间的种种美好期望。这令作者不禁发出感慨,"我的缺点,请悄悄地告诉我。"  相似文献   

8.
林敏 《宁波通讯》2013,(1):76-76
周日回乡下探望父母,带着父亲爱吃的猪头肉,母亲喜食的油炸带鱼,一路坐汽车倒三轮的,方回到农村的老家。年逾七旬的老母亲旱已在停车地点等候。自打父亲病了之后,周日回去探望成了我每星期的丛修课。当我从公交车上下来,母亲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如菊花般灿烂。她乐颠颠地说,我就晓得你会这个时候归。你爹还埋怨我出来得旱呢!母亲因准时接住了我,脸上现出如孩子般的得意之色。  相似文献   

9.
常霞  汤亚辉 《东北之窗》2011,(23):90-93
我睡了。因为我累了。每天的劳顿。终日的奔波。为事业,为强盛。我该积蓄更多的能量。我睡了。因为我清净。世俗有险恶,社会多浮躁。为清净,为良善,我该力所能及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李琳 《老区建设》2009,(19):62-62
走进耕耘的日子,走进收获的季节,走过昨天的坎坷,走向明天的希望,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敲响了那一排铜质编钟,浑厚而清亮的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60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中凝成一个主题: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李克强 《走向世界》2009,(20):62-63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像"互联网"这样对传统的商业造成如此巨大的颠覆性影响,"互联网"甚至摆脱了早先被理解的工具意义,而成为一种商业认同标志和商业规则.电报、电话、手机的诞生,都曾经给商业化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惊喜,但并没有形成基于某种通讯工具的"上层建筑",而互联网时代宣告了一种基于工具的群落乃至文化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六月的一个黄昏,北京《时尚旅游》杂志的记者进入了“我的地盘”:以栈桥为起点,往东,不走太平路,直取与其平行的广西路,过了从前的欧人监狱,进入莱阳路,沿锐角分支爬行金口二路;由金口一路拐入金口三路,顺大下坡扑进鱼山路;穿海洋大学而过,出大学路校门,过了马路就是一趟咖啡小店;最后沿着黄县路和龙江路,寻饭馆吃清水海鲜,终结湖南路与广西路,抵达红房子。  相似文献   

13.
关岛 《重庆与世界》2011,(14):74-75
上帝创造天堂,我因出生太晚,没有看到。当代英雄梦筑数字城市的奇迹,却冲击得我的眼球直痛。北纬30°,滚滚的万里长江和缤纷多彩的嘉陵江,联手托举一座形状如同航空母舰的城市。它是中国内陆最年轻的直辖市,也是一个最具创新意识的城市。接纳与挑战是它的标记。不久  相似文献   

14.
Suhadi Mangkusuwondo, Professor Emeritus of the Faculty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Indonesia (FEUI), was born in Solo, Central Java, in December 1927. After participating in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he resumed his secondary education in Malang, completing it in 1949. He then studied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Indonesia (UI) and later became a teaching assistant there. Suhadi spent two years doing postgraduate study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later obtained a PhD in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Returning to Indonesia and his teaching post at FEUI, he became editor of the journal Economics and Finance in Indonesia (EKI). He was Head of the R&D Agency in the Department of Trade from 1973 to 1975 and again in 1983-88, and Director General of Foreign Trade from 1975 to 1983. Professor Suhadi serv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Government of Indonesia in the Uruguay Round when it was launched in 1986, and since 1992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Eminent Persons Group of the APE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His other activities include membership of Indonesia'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DRN), and of organisations such as the Regional Advisory Board of the ASEAN Economic Bulletin, the journal of the ASEAN Economic Research Unit of th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n Singapore. He is now also Vice Chairman of the Jakarta-based Trade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n 8 July 1994, Professor Suhadi talked with H.W. Arndt, Hal Hill and Thee Kian Wie about his views on Indonesia's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Order, and particularly about trade policy. On 19 September 1995, in a second interview with H.W. Arndt, Mari Pangestu and Thee Kian Wie, he elaborated further on his work at the Ministry of Trade and his participation in the Uruguay Round and the APEC Eminent Persons Group (EPG).  相似文献   

15.
张增光 《走向世界》2012,(22):54-55
作为一对新人的证婚人,中华武校的校长李明治今天特别高兴。他说,桑伟淋是中华武校培养成材的。我们亲眼目睹了他的成长过程,10多年来,桑伟淋始终不忘母校,不忘师生间、同学间的那份情谊,经常为学校的发展献计出力,还资助了不少贫困同学深造学业。  相似文献   

16.
我的威海卫     
第一次看到“威海”两个字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它与甲午战争紧密连在一起;第一次亲眼看到威海,是大学毕业前一年,暑假到威海的同学家玩;而威海给我印象最深的人,则是一位不知姓名的卖雪糕的老大妈。 在威海的那几天,同学天天领我到西海边洗海澡。这里沙软水清,让人流连忘返。同学家离西海边有两三公里路,那时没有公共汽车,只能骑自行车,还要步行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  相似文献   

17.
我的女儿     
胡赳赳  刘佩 《走向世界》2007,(18):92-92
我总担心我的女儿会出事。她一不在我身边,我就心里发慌,幻想着她出了车祸,躺在陌生人的怀抱里,淌血。于是我就写了很多小纸条,塞在别人找不到的地方。其中一张小纸条上写着菩萨保佑女儿平安回来。我是个无神论者,但我已顾不上我是个无神论者。女儿一不在身边,我就变成了自我的失踪者。我的祈祷发生了灵验,我无数  相似文献   

18.
我与石门山     
在晨曦中欣赏完石门山的景色后,我回到了自己在远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寓.每天早晨,我都习惯早早起床,坐在房间里朝东开的窗前,打开计算机,查看电子邮件,给在世界各地的家人和朋友写信、备课,给<走向世界>杂志修改英文.此时,我都有机会看到石门山山峰上的宝塔.  相似文献   

19.
杨桦 《中国西部》2001,(6):118-119
很喜欢“香格里拉”这个词,它的汉语字形及发音都让我觉得美妙无比,直感到你不为她奉献点什么,或投入点什么,就不能体现你对她的痴情。的确,我自始至终都把香格里拉幻觉成一个冷艳而又温存的混血美人儿。其实,听说并知道香格里拉的人是很多的,但真正读懂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人就但少了。虽然那并不是一本难读的书。但带着十分浮躁心情的人们,远方古城的水还来不及冲刷清醒他们的神智,饱尝秀色可餐的景色使绝大多数亢奋得还不曾冷静下来思考的人们,很难再去面对一本十几万字的文  相似文献   

20.
杨子云 《新财经》2009,(9):47-47
上个世纪,从1979年知青大返城到整个80年代,对我们的国家而言是一个重要时期,对我个人而言,那段生活也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