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自1978年始已然30多年,相继经历了扩大经营自主权、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企业改革曾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实践探索过程。从1978年开始,企业改革方案基本上沿着扩大经营自主权、增加企业留利的思路推进;1983年开始实行利改税,通过两步利改税,把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以所得税形式固定下来;198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些改革措施,在搞活企业方面,都曾经发挥过历史阶段性作用,特别是对国有小型企业普遍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即放权让利阶段;二是经济责任制,即以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经营责任制阶段;三是产权改革的突破,即股份制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4.
<正> 国有企业十年改革,曲曲折折,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一是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起步到利改税,大体是行政性扩权阶段;二是从“两权”分离理论的提出到各种形式的承包制的普遍推行,大体是在旧格局不变的条件下两权分离阶段;三是正在酝酿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风雷激荡的30年。在30年中,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经历了扩大经营自主权、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对政府高度依赖、职工生老病死由企业  相似文献   

6.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国有企业制度 1.1 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企业经营管理没有自主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就是要确认企业应有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责任.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改变了"吃大锅饭"的局面,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综合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国有企业改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但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是90年代的事。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与艰辛探索,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即从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从不断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转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当前,国有企业改  相似文献   

8.
关于当前城市国企改革走出困境的思考王灵华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以来,我国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经济责任制、利改税、承包经营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几个重要阶段。经过近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  相似文献   

9.
回首2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力地促进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第一阶段:扩权让利,重点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企业自主权。同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此后,在全国进行了企业扩权试点。到1980年,试点企业迅速发展到6600多家,1981年扩权改革在…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也一直是困扰经济学家和各决策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使国有企业的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中央出台了许多政策,从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到国有企业的利改税,从经营承包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最后到  相似文献   

11.
十五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并作出重要决定,一方面体现了中央对国有企业的关怀和重视,另一方面,也确实说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的迫切性和艰巨性。回顾一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我个人体会基本上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1986年,这个阶段的改革主要是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但政府在对企业管理上,还没有跳出传统计划体制,过分依赖行政手段,没有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第二阶段从1989一1992年,这个阶段主要是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各地兴起搞承包的热潮,企业通过承包经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有企业30年的改革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78年底至1984年9月),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转换经营机制阶段(1984年10月至1993年10月),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施战略性改组为特征的改革阶段(1993年11月至现在)。国有企业改革之所以取得重大进展,与采取尊重事实、允许试错的基本改革方法、选择渐进式的基本改革路径、采用自适应的基本改革机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胡玉华  郭岚 《物资流通研究》1999,(3):34-35,46,47
从1978年10月开始的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扩大自主权和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两个阶段。经过改革,国有企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正在成为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但是,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主要问题是:目前有相...  相似文献   

14.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企业管理体制采取的是典型的政府直接控制模式,并且有理论上的支持,即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企业管理模式明显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普遍缺乏经济活力。因此,改革开放之初,特别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其中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个阶段。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也由计划经济时代单一的国有国营…  相似文献   

15.
吕政 《企业活力》1993,(12):4-7
<正> 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已基本告别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迈进了市场经济的大门。但是,要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难点有待解决,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三大问题。 一、国有企业的自负盈亏问题 1980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做法是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1982  相似文献   

16.
近15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等措施,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使国有企业成为千万个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进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又给国有企业继续深化改革指出了方向:“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决定》将其归纳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为了搞活国有企业.曾先后实行企业基金、利润留成、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措施,在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增强企业活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处于粗放型管理,加之政企部分难离等矛盾的影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一直处于疲软状态,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94年3月末,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比上年同期上升15.4/,亏损额增加79.7%;从发展趋势看,亏损面和亏损额会不断工升和扩大.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在《求是》上发表文章说,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实现了从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向市场主体的转变。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这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用了15年时间。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统一下达,资金统贷统还,物资统一调配,产品统收统销,就业统包统揽,盈亏都由国  相似文献   

19.
第一部分:国有企业改革一、1978—1983年: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确立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通过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经济实体”等对于后续经济改革实践发生根本性影响的重大论断,推动了改革全面的深入展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首先是在四川省工交企业中…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审计产生的影响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79年在部分企业中开展了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1981年后,在工业企业中试行以利润包干为主的经济责任制。1983—1986年间,先后推行了第一步利改税和第二步利改税,同时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从1987年开始,国有企业普遍推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公司制(股份制)、税利分流和小企业包、租、卖等方面的改革试点。特别是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1992年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确立了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法律地位,用法律形式赋予了企业相应的经营权利,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