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易霞仔  王震 《特区经济》2012,(2):284-286
本文首先综述国内外关于碳税及碳关税定义、性质特征及作用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回顾有关实物期权理论在税收筹划中的理论研究,对碳税及国际碳关税设计中蕴含的实物期权思想及其存在的条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实物期权理论描述了结构期权、程序期权的作用过程,构建了碳税及碳关税设计方案转换中存在的转换实物期权模型。最后,针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因素和自然环境,提出了碳税及碳关税设计筹划的合理建议。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首次把实物期权模型引入到碳税及碳关税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吴芳 《特区经济》2011,(4):228-229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各领域关注的问题,其中市场机制和金融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我国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谈起,分析我国参与发达国家维持的碳金融规则、秩序时面临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应积极面对碳关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气候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美国、法国在全球贸易中对碳关税政策的态度,引起了全球普遍的关注和争议。本文根据碳关税产生的背景和实质,分析了碳关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考虑到未来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碳关税征收前做好准备,同时提出了我国应对碳关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卞勇  刘宇 《开放导报》2021,(5):14-20
当前我国碳减排政策在统计核算、目标管理、碳交易等领域还不完善,限制了碳排放总量控制的效果,对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长期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一定挑战.应从数据、目标、市场三方面发力,通过不断完善统计核算工作机制、丰富数字化管理手段、明确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总量控制路径、建立地区和行业碳排放总量目标协同机制、加快推进碳市场建设、探索碳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等多种途径,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从而更好地落实"双碳"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5.
王苹 《特区经济》2012,(10):87-88
自上世纪90年代末碳金融活动兴起以来,全球碳金融市场已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碳金融交易也日益活跃,做为碳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我国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更好地为低碳经济服务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其碳金融业务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碳排放管理工作处于发展初期,碳定价机制运行效果尚不明显。通过分析全球碳定价机制运行情况,对比发现中国碳定价机制存在价格低、覆盖范围窄、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提高碳价、增加覆盖范围、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中国碳定价机制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碳金融发展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炫 《天津经济》2010,(12):44-47
当前,碳金融已成为全球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并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争新领域。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资源国,碳金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存在机制缺失、风险规避能力不强等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在碳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归纳总结国外部分国家发展碳金融的经验,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操作模式与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构建碳金融发展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碳定价是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日本碳定价机制不仅包括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及信用交易等国内定价机制,也包括两国间联合信用制度和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跨境机制。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日本对新型碳税的设计、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协调、信用交易市场的完善以及跨境机制的相应措施正在逐步探讨和实施中。日本碳定价机制的发展将对日本国内经济发展和包括中日经济关系在内的日本对外经济关系产生影响。参考日本碳定价机制,中国应加快探索设计碳税和碳市场的组合方案,调动企业参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积极性,优化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易霞仔  王震 《特区经济》2012,(4):125-127
相对于发展碳金融交易市场而言,政府财政的有效支持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另一个必要措施。我国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存在着:政府投入政策不够清晰、公共税收政策杠杆作用发挥欠充分、碳交易市场机制缺失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结合我国财政情况,研究和提出解决措施,设计针对性的碳策略,对于充分利用政府宏观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全面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2014年5月13日中广核电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的成功发行为背景,在假设核证碳减排量(CER)服从几何分形过程的情况下,结合分形过程的蒙特卡洛模拟,研究了中期碳债券的设计和估值问题,并分析了不同的期权条款设计带来的风险差异。研究认为相对较复杂的强路径依赖型亚式浮息碳债券,在碳现货价格波动性较大的情况下,简单的欧式浮息碳债券是更好的设计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日本是一次能源消费大国,煤、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比例较高,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受国内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效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国内碳减排成本远高于我国。《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国际碳减排机制为日本实现温室气体境外低成本减排提供了平台,也为我国带来了项目融资和引进环境技术的新机遇。但是,中日清洁发展机制环境合作的实践表明,国际碳减排机制对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贡献较大,而对我国碳排放量的控制贡献较小。我国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必须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荆珍 《特区经济》2011,(4):152-154
构建"气候智能"型世界的关键是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资金,填补气候融资缺口需要对现有的碳汇市场进行改革并开拓新的资金来源。本文从考察森林碳汇的国际法律规定入手,分析气候融资需要对森林碳汇市场进行改革,最后以气候融资为视角思考如何进行森林碳汇市场改革,为进一步研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实现低碳型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碳生产率和碳排放绩效。基于广义碳生产率构建碳排放绩效测度指标,对金砖四国1990-2007年碳排放绩效进行测度发现:碳排放经济绩效排序为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中国,福利绩效排序为巴西、印度、中国和俄罗斯,造成四国绩效差异的关键因素是经济规模、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能耗水平和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4.
当前发达国家正在设立各种碳壁垒,试图分摊碳减排的代价,其中利用碳关税设置重重壁垒将是发达国家建立另类霸权的新趋势。各国国际收支平衡、碳贸易摩擦、汇率问题、碳减排配额及其分配问题等都将与碳关税的征收高度联系起来。中国必须通过加快经济转型,全方位应对碳关税冲击。  相似文献   

15.
“碳关税”与中国外贸政策之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譞  薄文宾 《特区经济》2011,(6):230-231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而美国为了在经济危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意图在新的节能经济中继续处于有利地位,也迫于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于2009年6月22日通过《清洁能源安全法》。该法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为由正式提出了对进口的高耗能产品征收"碳关税"。西方征收"碳关税"一旦成为现实,不仅会使西方国家在短期内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也会使其在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时代保持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本文首先对"碳关税"的由来以及西方国家的意图进行分析阐述,进而讨论其对中国外贸的不利影响,最后,从外贸政策的角度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velops a real option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dual carbon goals” on the CCS investment timing in China. The trajectory of CO2 prices is predicted to follow a geometric Brownian motion with jump. The CO2 prices are 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three scenarios: high, medium, and low shock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real opt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derive the appropriate incentive schemes and corresponding target CO2 prices that sustain CCS operations to assist China’s dual carbon goals. Notably, portfolios of two government incentive policies are compared, including clean electricity tariff and carbon tax. The results show that building an efficient national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TS) is crucial to catalyzing the deployment of CCS technology, shortening the waiting time of CCS investment to 5.9 years at best. Government incentives could further bring the threshold CO2 prices down and the expected waiting time of CCS investment forward.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提出了低碳经济,实为新的贸易保护,本文从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角度分析了碳关税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金砖四国”的碳排放、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1-2008年数据,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金砖四国的碳排放与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各国的碳排放与各种能源消费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中国的碳排放与GDP负相关,而其他三国均是正相关;短期来看,煤炭消费是影响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碳排放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的能源消费因素,中国、印度和巴西的经济增长均是导致石油消费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WTO框架下对进口内涵碳产品征收碳税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在同类产品间造成了差别待遇,所以对进口内涵碳产品征收碳税违背了GATT第1条最惠国待遇原则和第3条国民待遇原则。因此,要想在WTO框架内采取此类措施,就必须保证其符合GATT第20条例外条款的规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此类措施对同类产品给予差别待遇的依据应仅限于产品的碳含量,而不应扩展至其他方面,如产品的出口国等。此外,WTO成员方在采取此类措施时还应确保基本的公正和正当程序,以保障相关进出口商和出口国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20.
倪晓宁 《特区经济》2012,(8):203-205
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是国际气候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和市场保障。本文以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为分析对象,依次分析了这个特殊的无形产品市场的供给方、需求方、交易商品、交易货币、市场的法律依据和运行机制以及最新发展动态等内容,并对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相关的清洁发展机制实施有效性、自发市场问题以及总量限额必要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也针对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最新发展状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指出当务之急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碳汇产品定价方式、各级碳交易市场的兼容性以及试点企业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