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环渤海地区综合优势和发展空间广阔,已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但是,从目前情况看,环渤海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无论是与经济发展需求相比,还是与珠三角、长三角金融合作的紧密程度相比,都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的范围不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两个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发展各有特点。本文通过比较两区域金融合作深化程度,总结各自金融合作特点和金融合作经验,提出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圈为主的三个经济区域.目前以长三角的金融合作最引人注目.长三角集中了中国金融发展的大部分优势条件,上海已经成为内地金融中心,而安徽处于长三角边缘,包括于泛长三角之中,参与长三角金融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本文就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利弊得失做出了分析,就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指出当前安徽省需要与区域内省份建立交流机制、合理进行利益分配、加强统一监管、给予政策扶植、注意防范风险、抓住机遇加快金融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圈为主的三个经济区域。目前以长三角的金融合作最引人注目。长三角集中了中国金融发展的大部分优势条件,上海已经成为内地金融中心,而安徽处于长三角边缘,包括于泛长三角之中,参与长三角金融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本文就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利弊得失做出了分析,就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指出当前安徽省需要与区域内省份建立交流机制、合理进行利益分配、加强统一监管、给予政策扶植、注意防范风险、抓住机遇加快金融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圈为主的三个经济区域。目前以长三角的金融合作最引人注目。长三角集中了中国金融发展的大部分优势条件,上海已经成为内地金融中心,而安徽处于长三角边缘,包括于泛长三角之中,参与长三角金融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本文就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利弊得失做出了分析,就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指出当前安徽省需要与区域内省份建立交流机制、合理进行利益分配、加强统一监管、给予政策扶植、注意防范风险、抓住机遇加快金融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金融圈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比较,然后简要分析了三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现状,最后利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测算出了三地区主要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为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在促进东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整体金融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应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大银行业建设力度、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发展、提升区域金融合作水平、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促进东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长三角金融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果,但是在资金跨区域流动、金融机构互设、金融市场融合以及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若干问题。应重新审视长三角金融合作模式,建立市场主体合作的成本——收益安排机制,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推动货币资金的跨地区流动,建立区域性金融市场和长三角地区的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珠三角、长三角经济金融合作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根据我国区域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环渤海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作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地区,长三  相似文献   

10.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要合作契机,它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长三角经济和金融一体化是一个逐步深化和渐进的过程,随着《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及《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MOU)的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也逐步深化。在ECFA框架下如何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这是一个重要且现实的课题。本文分析了ECFA与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关系,比较了两岸三省一市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提出了ECFA框架下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作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随着产业的升级,长三角地区对跨区域的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本文通过研究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长三角作为支撑,同时长三角的进一步发展又需要上海金融中心的促进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分析长三角目前金融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金融合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针对当前“长三角”金融合作的现状,如异地贷款、跨区域票据交换、跨区域外汇资金清算、货币市场来往、证券市场投融资、产权交易等业务开展情况,以及金融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在坚持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从机构协调、政策和体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推动“长三角”金融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湖州市参与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铭 《上海金融》2004,(5):53-54
本文以湖州市经济金融接轨上海和参与长三角合作现状为背景,着重探讨经济合作对银行业的政策环境、融资渠道、结算工具、资信评估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区域金融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和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银行合作和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长三角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资源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自由流动.由于行政区划、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内部垂直管理等多种原因导致金融资源流动受阻碍,或者说行政壁垒.破除行政壁垒,加强合作,才能共同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金融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多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和中亚国家经贸联系日趋紧密,但在金融一体化程度上明显滞后.本文针对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的多边和双边金融合作现状展开研究,其次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金融合作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对未来合作领域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泛长三角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之一,正在形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在吸纳全球资源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增强.作为一家总行设在上海、身处长三角前沿的大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促进泛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分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交通银行将充分发挥总部在长三角的优势,继续把泛长三角作为全行经营战略的重中之重,积极配合安徽加快融入长三角的进程,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长三角发展迅速,经济实现了腾飞,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长三角经济奇迹,成为本世纪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挺起了中国经济的脊梁,领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征程。苏、浙、沪城市间、地区间、企业间相互来往空前频繁,金融互动效应已经显现,新一轮长三角金融合作热潮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18.
珠三角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以其强有力的经济发展辐射带动了华中、华南地区的发展。长三角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金融生态环境的强有力支持是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强劲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区域也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势必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如何构建京津冀区域的金融生态,政府和行业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和建议,使我们研究的关键,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金融生态的构建策略带给我们很多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合作金融的定义及国际发展经验,从资产负债结构的角度出发,通过合作金融成员收益最大化模型对合作金融的组织模式、资产负债业务的开放程度以及合作金融的定价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作金融与股份制金融组织的区别在于借款人剩余与投资者剩余的权衡,借款人与股东成员身份完全重合的金融组织具有经典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特征;随着成员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业务范围的开放,若合作社成员的投资者身份与借款人身份出现分离,最终将导致合作金融向投资者主导的股份制、商业性金融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20.
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金融自由化通过刺激金融创新,以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金融风险的认识差异,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重大差异。金融发展对珠三角的经济增长贡献极其有限,且不具统计上的规律性;在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自由化背景下,在利用金融创新提高经济竞争力方面,珠三角被长三角抛在了后面,也不如环渤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