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电信卡合同,指消费通过购买电信卡,而与电信运营商建立的在一定期限内使用电信资源台勺权利义务关系。消费正是通过购买电信卡与电信运营商之间建立了电信服务合同关系。许多人认为由于电信卡余额退还成本过大而不主张建立退卡机制,笔亦持相同观点。但基于电信卡的合同属性,从合同法律关系这个全新的角度分析该问题则更具说服力,并能更好地平衡电信运营与消费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经营行为是法律行为.面法律行为的本质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种美系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准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式表现。因此电信运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准确理解法律.规范行为.完善割度,保护自身的台法权益:电信运营商的经营行为是法律行为.因而电信营业中应规范格式条款?签约手续,而且抵制“逃费换号。也于法有据。  相似文献   

3.
《邮电经济》2005,(2):4-8
为深入研讨电信业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和上海邮电经济研究会决定联合举办上海电信行业热点问题专家研讨会,每次集中讨论一个专题。第一次专家研讨会于今年4月26日举行,主题是社会上争议不绝的电信卡余额处理问题。出席研讨会的有上海市知名的经济、法律、管理、技术、新闻专家。市工商、物价、消保委和各大电信运营商以及用户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这次会议,对电信卡余额处理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有关的争议基本上有了共同一致的看法。特别是对电信卡的性质和特点,从法理上分析得比较透彻,从而为研究制订对策措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专家们还对电信卡的发行和管理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批评和建议,这对电信部门改进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专家们的意见,将在整理后分送有关领导部门、电信企业和主流媒体。这次会议开得内容充实,又生动活泼,体现了学术民主,也为今后继续开好电信行业热点问题研讨会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电信卡曾一度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追捧,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前,我国通信还不那么发达的时候,人们主要依赖固定电话和磁卡电话与外界取得联系,那时人们身上常常有张电信卡,电话亭也曾是不少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们对电信卡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不少人为此还爱上了电信卡(充值卡)收藏,常与收藏爱好者交流集卡心得,探讨电信卡的文化魅力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的一大乐趣。电信卡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不仅是人们沟通的"桥梁",更是电信运营商宣传文化及品牌形象的载体之一,是社会各界了解和利用我国电信资源的有效名片,电信卡对电信运营商的发展具有潜在的聚合资源作用,更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近期,电话卡余额作为消费者广为关注的电信行业问题有了解决方案。信息产业部要求,“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卡类业务时,应当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保证,不得超出其服务能力发行电信卡。为使用户明明白白消费,各电信业务经营者还应加强电信卡业务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告知用户与电信卡相关的计费、余额转移等内容”。并要求,“在电信卡有效期内,应采取余额转存、赠送话费、充值延期、允许最后一计费单元通话等措施,为用户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
用户驻地网的建设和运营,已越来越成为当前电信发展中一个矛盾突出的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平衡各电信运营商、房产开发商和业主之间的利益。为了解决各电信运营商为争夺用户驻地网的接入权而导致恶性竞争的状况,重庆市的几家电信运营商不久前联合制定了《重庆市用户驻地网建设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这一《公约》的制定,各方反映不一。有的认为《公约》有助于电信市场的公平竞争,有利于保障用户的消费权益;有的认为《公约》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解决“最后一公里”帮助不大。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电信专家李学农,日前接受《通信信息报》记者采访,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多地进入海内外资本市场,按照上市公众公司的要求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而且随着加入WTO后.电信市场开始进入一个全面竞争、成熟微利的时代,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各大运营商获得继续发展的最终动力来源。虽然国内电信运营商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如何将这些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竞争力.如何将有用的人才留住、如何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这些都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信企业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手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诸如电话卡余额、短信退订、霸王条款等阴霾,仍然一直笼罩着电信运营企业。消费由此也是怨言不断、牢骚满腹。  相似文献   

10.
如今,面对国内电信市场日趋激烈的同质竞争,主要电信运营商都普遍地面临不同程度的“增量难、增收更难”的发展问题。如何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并保障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成为各大运营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为此,国内电信运营商纷纷建立起以“经营分析”为核心的企业决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兴运营商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的不断优化,电信产品同质性越来越强,由于政府的监管.主导运营商在资费上与其他运营商相比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这必将导致主导运营商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对企业长远健康地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面对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我国电信企业只有不断营造竞争优势才能发展壮大。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只有从产品入手.努力创造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才能降低客户的价格敏感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客户。因此.本就我国电信企业如何营造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供有关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褚伟 《当代通信》2005,(24):45-46
客户经理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是流动比较频繁的岗位之一。在电信行业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何保证在客户经理流动时客户不流失或尽量减少流失,是各电信运营商必须处理好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用户到电信运营企业的营业窗口办理业务的过程,即是一个缔结电信服务合同的过程;之后产生的电信服务内容的延续与扩展、减少与中止、改名与过户等业务是对原合同的补充、中止与变更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涉及格式条款、适格签约、规避风险等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多数国家的电信产业自由化,运营商们尤其是主导运营商在不断地进行转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组织结构转型使电信运营商可以在融合市场上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在这种融合市场上,客户要求从一个运营商那里得到更多种类的服务.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等。[编按]  相似文献   

15.
围绕电信运营商主张收取“用户拖欠电信费用违约金”的问题.长期以来是电信运营商与欠费用户及司法部门争议的焦点,也是法律适用的难点。全国许多电信清收欠费的诉讼活动常常是:电信运营商依据《电信条例》中关于收取违约金的规定,主张权利。欠费用户辩称,电信违约金有悖《合同法》关于违约金的补偿原则,其违约金部分远高于所造成的损失,提出《合同法》的法律效力高于《电信条例》的观点,要求适用《合同法》的规定。法官们还受到公平原则、化解社会矛盾、自由裁量权等因素制约,对电信所主张的违约金的请求不支持与支持的皆有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垄断暴利时代的一去不复返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下电信运营商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减少支出、提高收益及如何做大、做强.那么,为什么电信运营商会越来越密切地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电信运营商的产品定价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一个价格包打天下:有的存在着上千种资费套餐,不仅用户看不懂,很多营销人员自己也说不清:有的为了促销打折赠送礼品,方案层出不穷,价格战时有发生。因此,亟需建立有效、合理的电信产品定价体系,这也是电信运营商在市场竞争中能否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2003年辽宁省电话用户达2300多万户,居全国第7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电信大省。辽宁通信、移动、联通、铁通、电信、卫通等基础电信运营商.在效益、用户数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尽管2003年存在困扰通信企业的互联互通、价格战等问题.但在辽宁管局的不断努力下.辽宁电信行业朝着健康、有序和宏观监管的方向发展,催生新一轮经济的振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如何面向市场,如何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电信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各主流电信运营商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这种新的竞争形势下,传统“后台式”的技术型电信网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电信企业发展要求,新型“前台式”的市场型电信网络管理模式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20.
国内电信业转型发轫于中国电信,目前四大电信运营商均已确立了各自的转型战略。2005年是转型全面实施的一年,是年,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产业部也适时举起了转型大旗。从国际上看,先于国内运营商,国外运营商早已迈出了转型的步伐,法国电信的NExT战略、英国电信的21CN网络项目、SBC的Light speed计划等,均昭示了国外电信运营商转型的决心和信心。由此可见,转型已成行业共识,电信业正在步入转型期。随着业务转型的推进,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机制、管理手段都将或多或少地发生改变,从而引发电信竞争的变化。[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