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孝永  匡文慧 《经济地理》2019,39(3):187-194,200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与未来情景模拟对于准确把握城市扩张特征、优化城市用地格局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多期土地利用数据,对1980—2015年京津冀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轨迹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模拟了2015—2050年不同发展情景下城市用地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近35年间,京津冀城市用地面积增加了5 574.80 km~2,扩张速度表现为"快速—慢速—快速—慢速"的时序特征。新增城市用地中有66.61%来源于耕地,重心整体向西北转移。GDP和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用地扩张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也有一定影响。到2050年基准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京津冀城市用地将分别增加4 122.14km~2、2 756.12 km~2和3 439.14 km~2,河北和北京郊区将成为城市扩张的重点潜力区和新的增长极。需要加强国土空间管控与城市生态空间优化布局以保障京津冀未来城市用地的有序开发和城市群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二年五月,长春市被国家定为沿边开放的中心城市。一九九三年三月,长春市政府从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大目标出发,审时度势,抓住时机,确立用三十年左右时间,把长春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宏伟目标,揭开了长春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优越的地理位置 长春是吉林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中心。总面积18881km~2,市区面积1116km~2。总人口660万,其中市区220万。  相似文献   

3.
杭州茶馆业的竞争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澄 《经济论坛》2009,(19):89-91
茶馆是杭州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杭州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千年的发展历史为杭州茶馆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而近几年来杭州茶馆业也形成了适应现代都市发展需求的基本特征。本文在探讨了杭州茶馆业的竞争现状的基础上,就杭州茶馆业的深度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准确量化城市规模分布是城市空间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长时序城市人口数据可比性差和城市样本的选择比较主观的原因,成渝城市群近40年的城市规模分布动态还不清晰。文章在订正成渝城市群地区近40年城市土地数据的基础上,基于K-S检验的滚动样本回归方法,多尺度分析了该区域城市规模分布动态。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1980—2015年城市土地面积由203 km~2增加到4 491 km~2,增长了21.09倍,年均增长率为9.3%。同期,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总体上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帕累托系数值始终小于1。从时间动态来看,成渝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表现出先集聚后均衡的特征。1980—2000年趋于集聚,帕累托系数从0.66下降到0.60。2000年后趋于均衡,帕累托系数上升到0.68。建议在未来成渝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通过交通路网建设,增强重庆和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等级规模结构完整协调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5.
运河地带在杭州城市空间中的功能和形象规划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军 《经济地理》2002,22(2):170-173
京杭大运河是堪与万里长城媲美的国之瑰宝,作为大运河的端点城市,杭州与运河长期存在着紧密的依存关系。历史上,京杭运河一直是促进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杭州的兴盛与繁荣曾作出过决定性的贡献,并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人们热切期待着古老的运河焕发青春,为杭州城市发展续写辉煌的篇章。本文从杭州城市与运河的历史关系演变出发,分析运河沿河地带在杭州城市空间发展演变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并从沿河地带城市再开发的规划要求角度,提出它在杭州城市新的空间发展阶段中的功能和形象定位以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计算北京市4个典型区域的容积率、污染物现状排放强度和允许排放强度限值,分析北京市典型区域开发强度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NO_x、VOCs和一次PM_(2.5)的现状排放强度分别为74~147 t/km~2·a、73~139t/km~2·a和15~31 t/km~2·a,且各选区的容积率与现状排放强度之间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容积率均与污染物排放强度成正比。基于PM_(2.5)达标的情况下,A、B选区的NO_x、VOCs和一次PM_(2.5)的允许排放强度限值分别为23 t/km~2·a、46.87 t/km~2·a和8.11 t/km~2·a,C、D选区则分别为12.71 t/km~2·a、25.89 t/km~2·a和4.48 t/km~2·a。4个典型区域的现状污染排放强度是允许排放强度限值的2.7~7.1倍。因此,对于现有的居住和商业区,建议通过探索污染治理新技术和新政策来降低污染物排放;而对于正在开发建设的郊区新城,建议从宏观层面控制容积率、人口规模等指标,从而降低由此带来的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建设花园式生态城市是杭州实施“住在杭州”战略的必然选择,因此对花园式生态城市的涵义和特征及杭州基础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杭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光污染问题与日俱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杭州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目标,光污染不利于杭州低碳之城的建设。为了解杭州市的城市光污染情况,本次调查以教学改革课题为平台,研究小组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就杭州城市道路、广场、居住区三种类型环境各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有重点的走访和调查,全面剖析杭州城市光污染的现状,得出杭州城市光污染问题较严重,并针对杭州光污染的现状提出关于光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姜乐婷 《当代经济》2016,(27):12-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和热点,浙江省杭州市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点,该市也为智慧城市建设做出了诸多努力.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影响和“两区两会”建设发展机遇下,更是为杭州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将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现状入手,结合“互联网+”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的好处,提出利用“互联网+”促进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竞争力,已成为杭州城市发展中的新课题.本文阐述了城市品牌传播的必要性,对杭州实施城市品牌策略进行SWOT分析,提出城市品牌传播的具体问题,以品牌效应推动杭州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呼和浩特市区为研究区,构建耦合模型对研究区UGB进行划定。一方面,从城市扩展外部约束的角度,划分不同等级"源",构建生态阻力综合评价体系,结合生态禁建区的分布,通过UEER模型构建研究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提取城市用地刚性增长边界;另一方面,从城市扩展内生机制的角度,选取适当驱动因子,通过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25年城市用地扩展进行模拟,提取城市用地增长边界;通过耦合阻力与驱动力对城市用地扩展的模拟结果,并参照研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终划定研究区2025年城市用地增长边界。结果表明,2025年城市增长边界内的面积共514.65 km~2,剩余可建设用地面积57.38 km~2。该耦合模型既可以体现出城市用地克服种种生态阻力进行扩展的结果,又可以反映出城市自身发展运动的趋势。此方法可为同类生态环境脆弱的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亦可为其他城市UGB的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特色,对于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杭州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杭州2000多年漫长发展进程中,她的历史传统文化,不仅推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且赋予了这座名城以鲜明的历史文化特征。研究杭州的历史文化特征及其与新人文精神的关系,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推进新时期杭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带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迫切和重要的意义。一、新人文精神源于杭州的历史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但铸就了杭州的千年文明,也成为塑造杭州新人文精神、推进大都市发展的不竭动…  相似文献   

13.
杭州国际旅游形象再定位和对杭州国际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为国内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因此,对杭州国际旅游形象的再定位,将有利于杭州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和发展。杭州的地方性和特色决定了杭州的国际旅游形象为“生活的城市”(A City of Life)。杭州国际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快城市环境的国际化、城市公共服务的国际化,完善旅游信息化系统,重视城市文化的特色化、语言环境的国际化,并面向国际市场推出新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4.
王斐波 《生产力研究》2008,(15):159-160
文章在对国际国内有关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及其评价体系简单综述的基础上,分析近几年来杭州城市竞争力的地位,剖析其优势劣势所在,并结合杭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提升杭州城市竞争力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运河(杭州段)水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的环境优势就在于“水”,它集江、河、湖、海、溪于一城,是一座著名的“五水共导”的江南水城。千年运河从隋朝流淌至今,带给了杭州千百年来的繁华,并由此促成了杭州中国古都的地位,构成了杭州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而杭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与京杭大运河的开拓、发展和繁荣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探究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辐射及其对住宅的增值效应,既是城市商业设施规划布局的现实需要,也是协调城市商业与居住功能的理论需求。基于多重吸引力的哈夫模型刻画了杭州商圈空间分异与服务等级,并基于高德地图路径规划构建城市商圈对住宅增值效应的GWR模型,揭示其增值强度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城区中心综合体商圈交错分布,外围商圈规模较大。城区中心由黄龙体育中心、杭州大厦和湖滨银泰三大商圈构成,城市西部、北部商圈竞争激烈,格局分布散乱,而城东、滨江、城西南片区因大型商业综合体鲜有布局,商圈规模较大。(2)从服务等级来看,杭州商业综合体商圈的数量结构呈金字塔形,都市级向社区级数量逐渐增多。老城区都市级商圈商业规模有限且服务压力较大,而万达广场、丁兰广场等社区级商圈的商业综合体体量庞大但尚未构成服务体系,体现了杭州商圈商业规模与服务人口不匹配的现状。(3)杭州商业综合体对住宅增值梯度为每减少1分钟时耗增加191元/m2,增值梯度呈现城西南向东北递增趋势,最大为下沙高教园区、九堡镇,最小为城西南角。  相似文献   

17.
城市创新指数指标选择研究——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创新指数是反映城市创新水平进步程度的一个相对数,有利于衡量和评价城市创新水平及进步情况。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国内外著名创新评价体系,寻找确定核心指标,研究创新指数指标的选择。并根据杭州城市发展的特点,构建杭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供国内同类城市开展创新能力评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论杭州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晓 《经济论坛》2006,(20):22-24
近年随着杭州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杭州旅游产品已经不能仅仅围绕西湖风景区景点,杭州有望成为世界级的休闲、度假、会展之都,需要进行集观光、休闲、会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与优化。对于城市旅游产品内涵的界定,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许多学者认为城市旅游产品指的是:以都市旅游景观和旅游设施为主体,结合满足各类不同需求、任务的服务,构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和达到一定目标的旅游项目,具体体现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目前准备脱离“西湖景区”束缚的杭州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杭州旅游产品定位显现出与其它城市景区相同的趋势,使得杭州旅游产品个性在竞争中逐渐丧失。如何围绕“杭州城市”这个中心,在现有的旅游资源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已成未来杭州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1 流域概况中阳县位于三川河流域的南川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流域面积1082.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5.9%;流域内人口数为69500,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水土流失面积为62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8.1%。土壤侵蚀模数约为1.5万t/km~2。全县年均剥蚀表土11毫米,侵蚀量为1013.25万t。年均冲入黄河泥砂量6000t/km~2。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段之一。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给该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同时也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县自建国后到1982年粮食产量一直处  相似文献   

20.
杭州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长三角地区,是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其区域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尤其是非公经济和金融业高度发达,位居全国前列。从金融业角度分析和总结杭州区域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