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月评《主辅分离后呢》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主辅分开是为了什么,主辅分开之后电力体制改革又当如何进行?我国自2002年启动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历经“十五”、“十一五”,现在已经是“十二五”了,改革依然进展缓慢。正如月评所言,电力体制改革应当一气呵成,停顿在改革途中是最危险的。正是由于改革停顿时间过长,才导致了煤电矛盾加剧、发电企业连年亏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无过错责任”又称“无过失责任”、“客观责任”、“危险责任”、“严格责任”或“特殊侵权民事责任”,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应当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准则。执行这一原则,主要不是根据责任人的过错,而是基于损害的客观存在,根据行为人的活动及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它是一种不完全具备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成立要件,也不一定直接由实施违法行为人承担主要责任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3.
缥缈 《董事会》2006,(4):108-109
2005年最为可笑的事,是从“改革年”最终演变成为“改革困惑年”、“改革争议年”以及“改革反思年”,全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对于改革是是非非的争论,迄今仍然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4.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要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就一直强调“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是在正式确认市场经济目标之前,这项改革的实质性进展并不很大,一般没有超出“两权分离”、“工效挂钩”、“承包经营”的范围。1992年以后,中国在两个紧密衔接的要害问题上开始“动真的”了,一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由于找到了这两个启动点,国有企业改革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明朗化了。特别是进一步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上述两个要害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就看…  相似文献   

5.
新阶段中国垄断性行业改革的三线推进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是中国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战略性突破的“关键之战”。在经济加快发展、市场化深度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必须要有新思维。本文提出,中国新阶段推进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应实行“三线推进”战略:一是以“引入竞争机制、构筑规模型竞争格局”为核心的市场结构改革;二是以“引入非公有资本,实现公私资本相机参与”为特征的产权制度改革;三是以“放松管制与重建规制并重”为内容的政府监管改革。只有实行上述“三线推进”战略,方能使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青年思想现状分析 1.青年对企业改制表示热切关注,但了解改制信息的程度不深。 据问卷调查显示,63.5%的被测者对四川石油管理局的企业改制政策表示热切关注,问及“你最关心的改革措施”时,分别是“企业所有制改革”(51.2%),“劳动用工制度改革”(27.5%),“医疗制度改革”(26.9%)。但在问及“对单位的改革目标了解程度”时,55.2%表示“知道一点’,17%表示“不知道”,只有27.8%表示“很清楚”。企业青年在单位最关心的事情分别是“单位改革、发展和效益”(63.5%),“个人收…  相似文献   

7.
透视中国     
《董事会》2006,(5):16-17
“教改是把你二老逼疯,房改是把你口袋掏空,医改是给你提前送终”——可以把这三句话看做是中国老百姓对中国若干年改革之评价的民间版本。“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否则改革就进行不下去。”——亦可将此看做是中国知识精英热议改革的经典理论。这是中国当下第三次争论改革热潮中的两种主要观点。二者语境不同,话语权实力悬殊。都是从各自立场直抒胸臆,难免相互指责为是对改革的非“理性”反思。或许,我们跳出局内人的羁绊,借旁观者的视角,能多获启迪。  相似文献   

8.
中央提出的关于国有企业要“抓大放小”的方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战略决策。“抓大”、“放小”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个方面同样很重要。“抓大”和“放小”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方针,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共同点:1.改革的方向,都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使企业实现“四自”,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益。2.改革的基本任务,都是通过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9.
罗兰 《汽车与社会》2014,(30):19-21
长期以来,大家在下意识中将我国车企分为三六九等,只是都未挑明,却又是实际存在的现象车企间相互充分竞争,市场更为透明,普通消费者得益原本是好事,但如果竞争演变成内斗则得不偿失。“竞争”与“内斗”其实很难划定界线,竞争到达一定程度,可能就有滑入“内斗”范围的危险,而“内斗”的结果则是几败俱伤。  相似文献   

10.
羽良 《董事会》2006,(4):28-30
在很多人看来,张五常和郎咸平都是中国改革的“旁改者”,“局外人”,然而,为什么是两个局外人,对中国改革产生如此至深且剧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多经企业在实现“两个转变”过程中,要把握好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搞好优化产业结构,在搞活企业上狠下功夫。一、以电业为依托上扭模‘上档次,重组多姿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竞争中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大多数电力多经企业是在不同时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起步低、经营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差等弱点,在市场经济海洋中困难重重,甚至有被淹没的危险,不得不采取“吃主业”的经营方式。因此,不仅多经企业效益差,而且也使主业背上了“包袱”,减人增效改革的步子也迈不大了,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效…  相似文献   

12.
全国首例“静电危险”诉讼案之思考田靖诉讼始末去年年初,天津市东丽区小东庄乡务本二村村民马树梦等四人以高压线下其居住处存在“感应电压”和“电压”为由,起诉天津电力局高压供电公司,请求法院判令“消除危险”。此案在全国电力系统同类案件中尚属首例。天津电力局...  相似文献   

13.
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已过去3月有余。近日,山西省公安厅发布《山西省公安厅关于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高速公路的通告激以下简称“新通告”),对3月4日发布的《山西省高速公路禁行危险化学品车辆的通告》(以下简称“旧通告”)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4.
建材包装“九五”改革计划及2010年的战略目标中国建材包装协会一、关于建材包装“九五”改革计划建材包装实施行业管理以来,已先后制定了“七五”改革计划和“八五”改革计划,“七五”改革计划圆满实现,“八五”改革计划也即将顺利完成。从1996年起至本世纪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企业把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美其名曰“改革激励机制”,“一送送出新天地”。值得警惕的是,有的地方把这种明显违背中央精神的做法称作“实现了国企改革的突破”,“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对这种把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的做法,党中内,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给予严肃批准,指出这是将国有企业改革引入歧途,各级领导届志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坚决制止这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6.
渐进主义模式有利于社会变革的可控性,但它只能完成外围容易实现的改革目标。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中已经获得“有限”市场自由的各类经济主体与正在转型中的管理体制代理者之间存在的激励不相容,使我国的经济改革呈现出了“不关心”、“不作为”和寻租等严重的“反公地悲剧”问题。要彻底突破目前陷于停滞的改革困境。就亟须克服渐进主义思维的惯性,从土地、国企和体制等改革的实践难题着手,中央政府层面的“项层设计”应该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在现代工业发展后出现的,其基本思想在于“不幸损害”的合理分配,乃基于分配正义的理念。是指特定的企业、物品或设施所有人,持有人制造了危险来源;在某种程度上仅该所有人或持有人能够控制这种危险;获得利益者,应负担责任,系正义的要求,因危险责任而生的损害赔偿,得经由商品服务的价格机能及保险制度予以分散。  相似文献   

18.
改革,是能源行业永恒的主题,更是今年的“热词”。近期各种迹象显示,能源改革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这项改革在提法上已被提升到“能源革命”的高度,显示其在各项改革中的地位之高。  相似文献   

19.
声音     
《中国核工业》2011,(4):8-8
聚焦包容性发展 “十二五”期间,改革依然是强大动力,中国将推进体制改革,只有依赖改革才能解决经济深层次矛盾。他强调,“十二五”期间将重点进行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方面推进国有经济的调整,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推进电价和水价的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加快财税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财政转移制度,推进资源税改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但无论是在操作上还是思想观念中,尚存在一些“误区”,如果不及时指出,将直接影响改革的顺利推进。一、企业改革不等于改制公司公司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典型的组织形式,自然是国有企业特别是竞争性大中型企业的“主食”。但是,如果由此而得出“企业改革就是改公司”的结论,这不仅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误解,而且对企业改革也是不利的。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种种有形和无形的束缚。因此,企业改革的形式应该而且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