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汉代的石刻艺术活动,在继承和发扬先秦多种形式艺术与技术的基础,造形意识从萌芽逐渐趋于成熟;西域与佛教外来艺术的传入,更丰富汉代绘画与雕刻的题材与技法,表现出极高的原创性。[1]从西汉起,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各族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边境各族的雕塑艺术有了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2.
李燕 《魅力中国》2014,(25):94-94
陶瓷雕塑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早在汉代陶瓷雕塑变成为了古人装饰与墓葬的重要器具之一。而到了唐宋时期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本文基于以出土的汉唐陶瓷作品对其分类以及艺术价值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与分析能够为后续的考古与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徐春 《西部论丛》2010,(4):86-91
真的很难想象竟然是在这里诞生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热贡雕塑艺术——(德)佐尔茨 德国艺术评论家佐尔茨,在热贡进行了认真研究,他深深叹服:“这里的雕塑艺术,用料考究、形制规范、艺术表现手法特别细腻,如此之多的精致作品,集中在这一个地区,就全球范围而言,是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4.
杨柳春 《魅力中国》2011,(17):242-242
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共雕塑和环境的关系问题。环境是艺术的土壤,脱离了环境,就谈不上所谓的艺术创作了,文章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人口质量环境三个对公共雕塑影响最大的方面下手,分析了环境对公共雕塑艺术的影响和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5.
猪翅膀 《中国西部》2007,(5):169-172
热贡艺术是中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壁画、雕塑、堆绣、建筑装饰彩画与酥油花等艺术门类,因发源于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而得名。热贡艺术以其风格的华丽又富于质感,粗犷高亢和绚丽细腻名场海内外,又由于艺人大多集中在隆务河畔的吾屯、郭麻日、年都乎等村中,因此,历史上又曾经把热贡艺术叫做吾屯艺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刘婷 《新西部(上)》2012,(10):171-171
本文论述了装饰艺术中体现出的美感,分析了现代装饰艺术对中国艺术长河中的器皿与雕塑、明清家具、壁画艺术的借鉴与运用。认为在现代的工艺装饰艺术中,时刻伴随着中国传统美术史的影子,源远流长的中华美感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体现出我国现阶段对工艺装饰的理解。也是传统的美术史中人们对美感产生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商万峰 《魅力中国》2011,(21):109-109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综合上述分析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作品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开放导报》2009,(3):131-131
近日,记者从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了解到,汉玉立体艺术创意园面向全球招商。此举对吸纳全国乃至全球雕塑、雕刻艺术及企业集聚宝安,形成深圳立体艺术人才高地,拉动深圳宝安文化产业集群的聚合和裂变,促成并推动宝安产业结构调整及文化产业拓展,助推并催化宝安、沙井经济的再度腾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代是青海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近年来,随着河湟地区汉墓考古发现的进行,引起了笔者对汉代艺术史研究的重新关注.青海古代的木雕造型,由于材质的关系,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不多.现在所能见到的,汉代的木俑作品最早,直观地反映了河湟地区汉代社会生活的历史画面,就青海古代雕塑历史范围来看,河湟地区汉代木俑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郑亮 《魅力中国》2011,(8):250-250
每一种艺术都有它存在与发展的理由和价值,白佛山石窟造像也不例外。由于白佛山石窟造像浓缩、凝结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在中国传统雕塑里面有着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因此本文通过对白佛山石窟造像价值的探讨,意在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和欣赏到它的艺术魅力,进而传承它、发展它、保护它。  相似文献   

11.
于霞 《理论观察》2008,(4):63-65
在汉代忠孝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韩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明确提出了忠、孝之间的冲突,并试图以忠统孝,以忠为孝,使孝道服务于专制政治。汉代在韩非理论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忠孝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决了忠孝间的矛盾,移孝作忠,开创了以孝治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汉代鹿造型的文化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存至今的汉画像、瓦当、楚式鹿角镇墓兽等器物中均有鹿的造型,这不只是因为鹿本身特殊的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其被赋予的深刻文化内涵。本文以汉代风俗、思想观念为背景,对鹿的艺术造型进行文化考释。  相似文献   

13.
吴秋梅  张洪 《重庆与世界》2013,(10):58-60,70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散文虽不如他的诗歌成就斐然,但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质:体现出盛唐散文由骈入散、骈散相间的过渡色彩,以诗意入文境,题材的多样和体式的创新,以及以佛语入文等,在盛唐散文史上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彝族火把节     
张艺 《宁波通讯》2013,(4):72-75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己沿袭一千多年。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相似文献   

15.
陈伟 《魅力中国》2014,(14):121-122
四川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有着不同于中原汉人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性格。宋朝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官统治,“因俗而治”等一系列政策,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统领其民.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法制“从俗”,纠纷“和断”,“叛乱”招抚,使民族矛盾得以缓和、化解。宋朝在四川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统治。适应了各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状况。使各民族既能够独立的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与文化,又能方便地相互交流与学习,并逐渐走向团结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23日至26日,以“诗意罗江、和谐罗江”为主题,由《诗刊》社、《星星》诗刊社、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中共罗江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一次诗歌节,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隆重举办。罗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诗歌文化史一的一颗璀璨的川西明珠,早在晋代就出现了书写罗江的《古巴歌》。唐代以后,诗人杜甫、陆游。作家姚鼐、张问陶都曾在这里留  相似文献   

17.
鲍照以乐府诗的形式隐喻时政,寄托政治感怀,反映政治环境.这类作品的形成与汉魏乐府文学传统、险恶的政治环境、诗人积极仕进的政治态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宋爱平 《走向世界》2011,(31):52-55
巍巍大汉帝国,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2007年山东东平县出土的一批彩色壁画墓,就是这些财富中一颗闪亮的珍珠。东平,历史文化悠久,尤其是在两汉时期兴盛一时,地属东平国,现境内有大量汉代文化遗存,目前发现遗址52处、墓地42处,集中在汉东平国都城周围。  相似文献   

19.
寇占民 《理论观察》2014,(8):118-121
西周金文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汉民族书面语之一,保持着当时语言的原貌,是该时期语言的真实记录,因此它是研究上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的重要语料。通过对西周金文动词的判定标准、词义系统、语法功能和复音词进行全面的梳理,为西周金文的释读和应用以及上古汉语动词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卢石  晓岚 《中国西部》2006,(4):78-81
蜀汉高士李意期,云游来到老龙山,风云际会二百年,留恋风景不思还,潜心修道广宣传,四方游历称游仙……昔日游仙今安在,识得绵州美娇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