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本身就是对环境的重新改造,是一把双刃剑.粗放的矿业开发带来了地质灾害、地下水系统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及“三废”污染等一些列问题,对环境形成了扰动.在生态文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基于此,从大资源观推进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强资源勘查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替代产品的开发利用、建立安全经济有效的海外矿产供应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转变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方式;同时提出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立法、制定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废弃及老矿山环境治理基金”、强化科技进步政策扶持等五个方面提出构建以节约集约利用为核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制度政策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方文彬 《经济师》2006,(4):282-282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必然面对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使资源、环境达到长期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道德是公民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其主要内容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我们必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科学地协调、改造环境,善待地球,珍惜资源、节约能源,走生态文明、低碳发展之路.再塑中国人的生态环境道德,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准,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寻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结合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引入生态文明发展模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质量三个维度指标体系,评价比较东部矿业城市鞍山市、中部矿业城市黄石市、西部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探索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规律,并运用排列图法提取影响生态文明发展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对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影响基本是一致的;(2)典型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近两年增速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均呈较明显的上涨趋势,环境质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平稳发展的趋势;(3)环境质量是影响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其中地质环境是重中之重。最后,文章提出应从矿业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准确测量,并把握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章剑 《江南论坛》2008,(8):42-43
土地是经济开发区最重要的基础资源,近年来,嘉兴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合理有序开发、节约集约用地、依法管理土地”的原则,开发与节约并举、保护与发展并重,努力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路子,初步实现了从土地粗放利用到节约集约利用的根本转变,促进了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嘉兴经济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面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二三”法:即严把一个关——项目准入关,抓好两大载体建设——加强标准厂房和科创中心建设,强化三大举措——注重区域规划引导、盘活土地存量资产、确立新型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彼此相互影响,二者间协调机制的构建是维护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应从土地的合理利用、生态调节、协调发展动力、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合作治理、生态影响监测评价及生态安全预警、土地资源循环利用、土地利用生态补偿七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对于拥有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地区来说,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尽可能减少矿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资源富集区的资源开发战略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富集区的开发在新时期面临从原始性、盲目性、持续性开发走向集约技术性开发与可持续开发。充分开放东部,积极稳定中部、大规模开发西部。即以发展为主题,以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实施,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生态观,对打通资源富集地区生态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之间相互制约的瓶颈,促进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河北在水资源利用、大气质量、能源供给结构和总体生态体系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与京津冀区域生态协同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借鉴国际国内业已形成的区际间生态治理经验,河北省应尽力避免区际间合作中的"公共地悲剧",通过提高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建设环京津绿色生态屏障,与京津协调一致建设三方共同受益的"京津冀大生态区"。  相似文献   

10.
2013年2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这不仅有利于保障我国战略资源安全、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精神,也是实现攀西地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推进四川省等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在对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重要意义及现状并对财税政策支持创新开发试验区的理论分析之后,在借鉴国内其他试验区和国外创新开发试验区经验基础上,提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榆林能源开发促进区域内经济增长的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及其原因的分析,指出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基于新型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s,即 EIP)建设的思路,探讨了实现西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途径,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为西部EIP的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与使用是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根本。新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重节水,注重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高效集约的利用能力,同时切实治理水污染,实现水资源和其它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依据京津冀城市群10年的相关数据指标,结合京津冀城市群实际发展状况,基于DPSIR-TOPSIS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障碍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DPSIR模型分析环境承载力各项指标,并利用TOPSIS法评析生态环境承载力障碍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处于向好态势,但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指标仍有提升空间。通过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和状态指标的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走“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资源节约”之路。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并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缩小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差异化水平,重点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减少城市间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极差分化。  相似文献   

14.
应用系统动力学开发山区自然资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自然资源开发就是根据山区各种自然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与开发潜力,来合理地安排各种资源开发的先后顺序、程度及规模,以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为此,在开发山区自然资源时,要注意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融合性。为达此目的,应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寻求最佳的资源利用途径。本文以敦化市山区自然资源开发为例,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一、模型体系敦化市山区自然资源开发模型体系的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的三点:第一,系统与环境的融合。第二,系统的总体协调。第三,模型体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问题。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保证是西部大开发持续深入的关键所在。近二十年来由于环境法律体系的疲软,致使西部地区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文章从西部大开发中资源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为突破口,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资源环境法律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走过了一条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先增长,后治理”的经济增长之路,原来洁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安宁的环境和良好的土地、森林等资源被过度消耗,部分地区以牺牲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资源获得了经济的暂时增长。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王芳 《经济问题》2005,(7):73-75
西部开发,生态先行,环境立法更要先行。加强地方环境保护立法是西部法制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地方环境保护立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立法确立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资源价格合理化、加强资源核算、建立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机制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强西部大开发中环境地方法制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以保障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民族地区和全国一样,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注重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在人口控制,资源节约,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到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引起高度重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敏感地区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构建合理的水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水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贵安新区是我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承担重要的经济发展使命,同时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区内93%的面积位于水源地上游汇水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以贵安新区为例,分析了环境敏感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特征和压力,构建了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体系,通过实施流域分区管制、水系生态格局构建和重要水体湿地保护,强化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引导、产业布局优化和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流域分区治理措施、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和河道生态建设,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可为我国中、西部环境敏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欣 《技术经济》2001,20(2):38-40
区域发展既要求对区内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又要求在实施其经济发展行为的同时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力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共同提高。因此进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锦州市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主要环境问题1、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日益严重。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 ,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 (7176m3 /人 ,1995年 )的 1/ 3,中国北方人均水资源的拥有量仅为南方的 1/ 5,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 % ,缺水是我国永久性的国家问题。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